地铁无障碍设计形式及探讨

时间:2022-10-09 02:44:22

地铁无障碍设计形式及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无障碍设施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我国政府为无障碍环境设施制定法制保障,方便广大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但是,我国对于无障碍公共交通设施的研究与发展还相对较晚,无障碍设施发展不完善。本文基于对深圳地铁的无障碍设施所进行的实地调研,对使用对象进行归纳,对无障碍服务设施提出系统设计的原则,探讨对地铁无障碍设施具有参考性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深圳地铁;设计解析

1、背景

“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是联合国1973年提出的设计新主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无障碍设施建设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在建筑设计与施工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无障碍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规定了公共交通对无障碍设施的要求,并将部分内容列为强制性实施条文。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大大方便了广大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也成为衡量一个建筑服务水平的依据之一。

本文通过对深圳地铁的无障碍设施所进行的实地调研,对无障碍设计的对象进行归纳,对无障碍服务设施提出系统设计的原则,探讨对地铁无障碍设施具有参考性的设计方法。

2、地铁无障碍设施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对于无障碍公共交通设施的研究与发展相对较晚,无障碍设施发展不完善。对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系统研究相对不足,对设计人员的无障碍设计技能培训相对缺失,造成我国公共建筑中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存在诸多不合理。

地铁车站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城市公共建筑,具有人流量大、社会影响广泛的特点,起到城市名片的作用。但是,作为公共建筑服务水平评定标准之一的无障碍设施,却经常被设计师、建设者忽视,造成无障碍服务与整体建设水平脱节的现状。通过对深圳地铁无障碍设施的现场调研,总结出地铁站点中无障碍设施建设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问题:车站无障碍设施没有与城市无障碍系统对接,或对接存在缺口;建筑内部无障碍设施孤立布置、不成系统,缺乏统一标准;部分无障碍设施没有从使用者角度出发,细节设计不到位。

3、地铁内部无障碍设计解析

地铁作为城市核心公建之一,其无障碍设计主要服务于地铁乘客,同其它公共建筑一样,需要满足残疾人的各种需求。地铁无障碍设计主要是指地铁公共区内的无障碍设计,其范围包括地铁车站的出入口、水平与垂直交通、售检票系统、旅客等待中转区、公共厕所、服务台、公用电话、查询台等。

3.1 功能解析

残疾人作为乘坐地铁出行的弱势人群,需要设计师根据残疾人出行过程中需要参与的辅助设施进行功能分析,充分考虑其出行特点为其服务。我们可将无障碍措施主要归纳为:视障系统、听障系统和肢体残障系统三大类。

3.1.1视障系统

视觉障碍主要是指失明或者视力极度衰弱的身体障碍,视障人士使用地铁的困难主要存在与方向导引与视觉信息获取上,为其服务的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方向导引设施,具体包括盲人导向带(图1)、盲人扶手等;信息获取系统,具体包括广播语音系统、盲文标识等。

视障人士主要依靠盲道系统,从城市道路到达车站指定的出入口,并通过站内盲道系统引导至站厅、站台直至车厢乘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的设计中经常忽视视弱的残障人士。例如,应在列车车厢内的设置让弱视人士容易察觉的,色彩分明的扶手杆。盲人导向带在颜色上与周边地砖要有明显的区分,且对比度不小于30%。

3.1.2听障系统

听障人士使用地铁的困难主要存在声音信息的获取和沟通。听障系统主要通过视觉设施获取相应的消息、事件提示和紧急告警,其设施主要包括醒目、清晰、明确的导向标识系统、闸机上方和站台的两侧的信息显示屏和车厢内视频报站系统等(图2),引导听觉障碍人士进入车站、购买车票、乘车、直到离开。

3.1.3 肢体残障系统

作为肢体残障人士,其使用地铁主要包含进入、检票、等待、乘坐、离开等一系列的活动。根据肢体残障等级的不同,肢体残障人士可分为重度残障和轻中度残障。

重度残障主要指需要轮椅等辅助器械行动的残障人士,为其服务的无障碍设施主要有垂直提升设施,具体包括残疾人电梯、轮椅升降机、轮椅坡道等;专用服务设施,具体包括残疾人专用厕所、宽闸机(图3)、车辆轮椅专用位、呼叫求助系统等;及相应措施的引导标识系统等。轻、中度残障则主要通过扶靠栏杆、休息座椅等辅助设施完成地铁使用过程。

3.2 功能的扩展

地铁无障碍设施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公共设施,可根据其自身特点在服务残疾人的同时也可服务普通乘客,为其带来乘车的便利与舒适。(图16)但需强调的是无障碍设施是为服务残疾人以及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而设置,随着这些设施的逐步完善,我们也应当注重其相应的软件措施,培养相关服务人员的扶残助残意识,和广大群众对弱势群体的谦让意识,全方位的为不方便的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出行环境。

3.3 设计方法

通过对地铁无障碍系统功能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套完善的地铁无障碍系统在功能上具有设施的重叠与交错,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工作法逐一列举,帮助设计师统筹的、全面的进行设计,并根据图标检验我们的设计,避免遗漏。同时,设计师不仅要完善内部的功能设计,还要重视无障碍设施与外部界面的紧密结合,尤其大型交通枢纽要注意各个交通系统中无障碍设施的覆盖范围及联通路径等。

4、结语

地铁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统一、便捷的无障碍设施,并提供良好的无障碍服务。同时地铁无障碍设计应该兼顾不同的使用人的需求和特点,优先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幼儿等弱势群体的人士需要,需要设计师从细节着手统筹设计,做到与建筑艺术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仲衡著,《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

作者简介:

姓名:高菁 出生年月:79年1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天津,职称:中级,研究方向:建筑学,毕业院校: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上一篇:怎样把高中生物课上得生动有趣 下一篇:谈交际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