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解读刘剑波

时间:2022-10-09 01:53:36

2010年5月21日,作为南通市文联“五月风”活动之一的“刘剑波小说创作座谈会”在市文联举行。与会作家、评论家对刘剑波的中篇小说《哭泣》《声音》《聆听》进行了解读和研讨。

杜友渔:读刘剑波的小说有一种陌生感,这个“陌生”我视为珍贵,因为没有似曾相识的新鲜感。因为这种陌生,所以你才必须耐心地读,仔细地读,才能品出其味道,才能领悟那种细致入微的清秀和美。刘剑波的小说另一个特点是“不讲道理”。讲道理的小说不好看,我最怕小说讲道理,我最欣赏小说“无厘头”。

张松林:刘剑波小说对人物心灵的揭秘很透彻,他厉害就厉害在这里。至于他的笔墨技巧,早就成熟了,应当大有作为。近来,我在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我觉得剑波殆近于陀氏的笔力,而企盼剑波放眼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有更深刻的思考,写出更出色的作品来。

李新勇:作为一个同样从事着小说创作的人,我认为,耐读的小说,都在积极地发掘生活中被遮蔽的世相,逼近人的生命内核,关怀人的精神处境,给人以思想的光照和情感的润泽。这些,刘剑波凭借娴熟的小说技巧,饱蘸生活的浓墨淡彩,做到了。

朱一卉:作为“60年代出生作家”,刘剑波的小说不同于陈染、林白、海男的私语型,也不同于何顿、朱文、韩东、邱华栋的写实型,他有他独特的风格,有着浓厚的先锋小说的文本探索意味,充满着隐喻。当代社会,文学还没有堕落,刘剑波的小说也因为对堕落的深刻思考而更有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毛雨森:刘剑波擅长描写声音,他像一位声音的魔法师,唤醒了我们对声音的感觉,把我们带进了迷宫一样的声音世界里。在这个迷宫里,刘剑波的脚步是随意而从容的,他熟悉每一条交叉的小径,而我们却不知道他下一步要走向哪里。这样的叙事策略,让刘剑波的小说有了一种优雅的气质,他巧妙地借助于声音将我们熟悉的经验陌生化,让我们看到了小说与生活的距离。他将丰富多彩的声音交织成一支伤感而又柔情的变奏曲,让我们忍不住要去聆听声音的秘密。

徐景熙:刘剑波既具备传统的文学功底,又与时俱进,在选材、构思、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描叙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个性。作家也讲故事,但讲得从容不迫,不露声色,不事张扬。作家特别擅长设置氛围,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情绪、心态,从人性、哲理层面立意、开掘、升华。这是他为自己设置的难题,很少有现成的范本,他在努力向新的高度不断攀登,做出了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的成绩。

储成剑:刘剑波的小说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掘城”是刘剑波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地名,这个黄海之滨的小县城,烙下了作家数十年的生活印记。刘剑波的小说既承载着他对故乡小城的爱恋和深情,也折射出他对这方土地上苦难、压抑、愚昧、杂乱的种种困惑和质疑。正如苏童小说里的“香椿树街”、莫言小说里的“高密乡”,“掘城”已经不知不觉地成为剑波小说里的一个鲜明的地域元素。

上一篇:让班级充满和谐之声 下一篇:打击乐器整体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