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俄语表达的规范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9 12:48:40

城市文化俄语表达的规范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城市是文化的积淀、载体和舞台,城市和文化构成统一体,密不可分。随着中俄经济贸易日益发展、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城市文化外宣翻译便提上日程。但城市文化俄语表达的规范性值得重视,由于诸多因素,对外宣传俄译翻译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结合实例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构恰当的外宣翻译策略,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达到预期的对外宣传效果。

[关键词]城市文化;外宣翻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6 ― 0141 ― 02

随着中国政治稳定、军事强大、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空前卓著。中国民族众多,地域宽广,各地都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城市是文化的积淀、载体和舞台,城市和文化构成统一体,密不可分。在世界发展的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国家或民族之间如果有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就会需要翻译,否则,思想无法沟通,文化难以交流,人类社会就难以前进,故而,翻译在对外宣传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外宣传在国与国、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极为重要,只有加强对外宣传,才能与世界广泛交流,进行文化的传播和输入,将自己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增进相互了解,减少误解,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外宣翻译工作基本上具有“中译外”的特点,而且外宣翻译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翻译,面对中俄两种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为了实现城市文化俄语表达的规范性,达到预期的、较为理想的外宣翻译效果,译者往往就不能按着汉语的字面意义和语序结构“生搬硬套”的方法进行“套译”,否则就会出现“中国式俄语”,造成“用洋文出洋相”的尴尬失误,甚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争端和损失,影响一个城市以及国家的对外文化形象。

一、城市文化和外宣翻译的涵义

人们常说:“没有文化真可怕”!可文化是什么呢?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一个精确的定义。文化并不等同于知识,文化是知识与感性的升华。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它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的社会成员在特定城市区域内,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外宣翻译则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报刊、杂志、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外宣翻译包罗万象,作为语言和文化的载体,外宣材料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区别于其他翻译,外宣翻译强调政治性、事实性、时效性、宣传型、和跨文化传播性。

二、在外宣翻译过程中俄语表达的规范性方面的问题

城市对外形象是城市展现给公众的综合性物质和文化印象,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齐齐哈尔市经济发展、文化提升,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近十多年以来,中俄友好往来不断延伸到各个领域,外宣翻译 “对外桥梁”的重要性不断体现出来。如此重要的一个窗口事实上效果并非令人满意,城市文化俄语表达的规范性存在着不少问题。现以齐齐哈尔市为例管窥城市外宣材料中俄语表达的规范性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1、遣词造句、语法错误

思想感情的表达主要依靠词语,用词不当会从根本上损害表达效果。在外宣翻译中如果出现此类型的错误,就会影响一个城市文化形象。可是在外宣翻译中,此类错误也多有出现,这多少也会使城市文化形象着染暗色。这里仅以齐齐哈尔市相关的外宣资料为例调查分析。例如:在一篇齐齐哈尔市简介的俄语译文中就存在用词不当、错误移行、词形变化等语法错误。20 тысяч программируемых телефонных аппаратов уже сданы в эксплуатацию.在此句中,аппаратов用词不当,外国受众者看不明白,应换成станций или узлов,如此清晰明了。另如,Всему городу подчиняются 7 районов, 11 уездов, площадью 52 тысячи кв. километров, с населением 5930 тысяч человек, в умеренном континентальном климате и муссоне. Город Цицикар является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м транспортым узлом на северо-западной зоне провинции Хэйлунцзян. 在此句中,根据上下文来看,使用Всему 不正确,况且容易产生歧义,应换成Самому;前置词на应换成 в;值得注意的是叙述的先后顺序有些不妥,先介绍城市地理位置、行政地位、人口、面积、气候,然后又地理位置,不免感到杂乱,文中多处出现违背移行规则的词,译文的专业性多少会受到影响。这些错误看似简单,但是缺乏俄语表达的规范性的。

2、文化内涵差异

“语言构成了人的世界,而真实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无意识地建构于特定文化群体的语言习惯之上的。”(孙英春(2008:52)语言使用的差异是文化内部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相区别的主要特征和最大的障碍。中俄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国情、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每一种语言代表不同的文化,只掌握语言结构,而忽视跨文化差异,跨国际语言交流中很可能产生误解。主席诗词中曾写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中国人以“9”为大数字,而俄罗斯习惯上以“7”为大数字,如:Семь раз примерь, один раз отрежь.(量七次,裁一次)喻三思而后行;Семеро одного не ждут.(七人不等一人)即多数人不等少数人。再如:“龙”在中国从古至今一直被奉为皇权、神力的象征,地位崇高,我们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但是在西方文明中,“龙”被认为是长着翅膀和长尾巴的邪恶的怪兽。在俄罗斯的国徽上的图案中是戴着皇冠的双头鹰手持权杖和金球,胸前有一枚红色盾牌,盾牌上是骑士以矛屠龙的画面。例如:съесть собаку (吃狗) 内行;синий чулок (蓝色长袜) 女学究。由此可见,中俄文化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3、“中国式的俄语”(Китаизм)

语言是同一个社会群体所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语法、词汇构成统一体。汉、俄语在体系上有很大区别。中国人用俄语写作或翻译时,常常会受到汉语的干扰,影响俄语表达的规范性,进而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对外文化形象。如:齐齐哈尔小交会期间使用的标语牌中“爱护清洁”беречь чистоту 中беречь应改成соблюдать,因为这是一个习惯搭配。

三、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一)客观原因

1、语言文化的差异

汉俄两种语言词法、句法、修辞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外宣翻译问题的原因之一。象形文字和俄语字母组成的语言在描述、修辞、逻辑等方面表现得截然不同。汉语中的唐诗、宋词、四字成语及冗余修饰语和情感宣染词很难与俄语互译。

2、新事物层出不穷

近几年来,汉、俄两种语言中新词铺天盖地而来,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报刊语言让人应接不暇。如:“白富美”、“高富帅”、“三高青年(高学历、高年龄、高收入的未婚青年)”以及微博、微商、物联网等,虽然能从涵义上加以解释翻译,但却失去这个词汇原来的诙谐比喻的韵味、简洁性和表达的规范性。

(二)主观原因

1、译者的语言水平

在我市,由于缺乏专门从事外宣翻译的专家,绝大多数外宣文本都是需要汉译俄,不同译者存在很大的水平差异。

2、译者的文化差异

中俄文化差异使民族性格、、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时间观念等也不尽相同,

3、译者的个人素质

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有可能外宣翻译中出现望文生义、“中国式俄语”。

(三)应对策略

1、译者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世界观。

2、译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必须充分了解受众者本国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把翻译的内容准确地传递给读者。

3、译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翻译技巧,还要掌握好母语,要充分领会其表达的意思。否则会望文生义,缺少具体语境,令受众者莫名其妙。

4、翻译过程中要做到“信、达、雅”,要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语料;要了解受众者的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正确传递想要表达的信息。

结语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问题,还是一个不同文化沟通和融合的过程,它还是国家、城市外宣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做好外宣工作,使中俄关系不断走向新的阶梯,就必须在政治、逻辑、事实、常识方面下功夫,使城市文化俄语表达达到规范,增强文本的规范性、可读性和有效传递,以完成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06).

〔2〕周海英.谈城市外宣材料英译中社会文化意识差异的不敏感性〔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2).

〔3〕李莹.浅谈全球化背景下外宣翻译者的基本素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01).

〔4〕袁晓宁.谈外宣英译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翻译,2007,(06).

〔5〕陈芳蓉.外宣翻译“再创造”之关联论解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6〕李加军.外宣翻译中的译员文化认知---以跨文化传播中的受众解读效果为视角〔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7〕初丛娟.外宣翻译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理论观察,2012,(04).

〔8〕李锡胤.对翻译的思考〔J〕.李锡胤集,2007.12.

〔9〕于杰.交际翻译模式下的外宣翻译策略---以《中国2010年上海市博会概览》的英译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10,(01).

上一篇:搭一步台阶给别人 下一篇: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计算机网络生态环境优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