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生”教育例谈

时间:2022-10-09 12:00:33

“优秀生”教育例谈

案例

去年,新接了六年级(4)班,对班级情况不太了解。学校要组织一次“爱我穆源”的演讲活动,私下向几位同学了解情况,他们都一致推荐班上的小沈同学,说该同学音色好,胆子大,平时朗读课文很有感情,而且经常参加这样的大型活动,很有经验,是最好的人选。我想:“这么好的机会让她在全校师生的面前展现自己的才能,她一定会特别高兴的。”课堂上我宣布了演讲比赛的事,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大家异口同声地推荐沈圆欣。可是我发现她的热情不高,不像我预想的那样。下课后我找她谈,没等我说完呢,她竟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师,我不想参加!”这着实让我大吃了一惊。我说了她的有利条件,并指出:“这次演讲是代表班机参加的,学校要评奖,是为班集体争光,很光荣。”她表情木然地看着我,我再三追问,她终于开口说怕影响写作业,要背稿子,很麻烦,会耽误很多的时间。我百思不得其解:居然还有学生会拒绝这样的机会,还敢拒绝老师的好意。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开导她,结果还是令我失望。

这时我意识到,硬逼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不再盯她,而是另选他人,让她意识到,没有你,班级活动照样能进行。我在班里公开竞选演讲比赛的人选,全班同学每人都有机会为班集体增光添彩。结果选出了5位同学。他们精心准备,老师精心指导,并在班级里多次试讲,最终取得了高年级组一等奖的好成绩。为了纠正小沈同学过高的自我定位,我用这个事例教育他:“参加这次演讲比赛的5位同学,虽然音色没有你好,但他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下了特别大的功夫,而且他们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每天互相纠正发音、语气、语调,调整面部表情,还独出心裁地在演讲中穿插表演了一个小品,所以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们为了班集体的荣誉,牺牲了自己的好多时间,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锻炼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在活动中成长起来了。这种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的精神值得学习。”她听了之后,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明显流露出惭愧的表情。此后,我开始特别注意观察她,针对她身上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策略是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让她多看到身边同学的优点,以身边的事例教育她,给她列举班里好多比较优秀的学生的事例。在学校开展其他活动时,我欲擒故纵,不再老盯着她。当其他同学取得成功时,我便在班里郑重地表扬,既鼓励了参加活动的学生,也有意地帮助了她正确认识自己,让她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以为别人都不如她。一段时间之后,看到别人都在积极参与活动,而且成绩优秀,她被触动了,做事比以前认真负责了,“我是天下第一”的霸气终于收敛了。

分析

小沈同学学习成绩优秀,多才多艺,表现比较突出,思维活跃,全面发展。但是骄傲自负,像个骄傲的小公主,有时候对老师交代的事情不认真对待,甚至连老师也不放在眼里,常常听不进任何劝阻。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她有自我中心的性格障碍倾向,主要表现为:有严重的自负心理,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了不起,“我是天下第一”,不愿意跟同学、老师交往,交往能力比较差;以自我为中心,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毛病的产生与家庭的过分娇宠、生活中的一帆风顺、片面的自我认识有关。

心理学研究表明:“优秀生”通常富于进取精神,学习刻苦勤奋,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能自觉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坚持学习,并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由于成绩优秀,他们听到的多是赞誉之辞,得到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宠爱,看到的是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久而久之,他们往往骄傲自大、自鸣得意、目空一切,自私消极,不关心集体,不尊敬老师,看不起同学,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更是不屑一顾。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发号施令,很少关注周围同学的学业成绩,并存有戒心,不轻易与同学交流真实思想,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始终拔尖,名列前茅,生怕被别人超过。优秀学生精神上又极脆弱,缺乏经受挫折的意志品格,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差,一旦遇到困难、曲折,很容易气馁,甚至颓废。有的优秀学生娇生惯养,不愿意参加公益活动和体力劳动。

反思

为了纠正“优秀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对于学生是否优秀,好多老师只从学习成绩上来评判,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假如从其他表现上看,他们并不优秀。所以不能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是优秀生。对于“优秀生”,老师和家长往往只关注他们的学习,而忽略了他们的思想品德。有些“优秀生”交往能力比较差,嫉妒心比较突出,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因此,班主任应该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生首先要学会做人,摆正成人与成才之间的关系,只是学习成绩好,并不能说你将来就是一个人才,必须注重“先讲做人,后做学问”。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常常提醒、建议家长要理智地爱孩子,科学地爱孩子,共同关注孩子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

2.给学生适当的批评、惩罚。鼓励、表扬是教育,宽容、理解是教育,批评、惩罚是教育。虽然方法不同,但是目的相同,都是为学生负责。现在,老师批评学生,稍微严重一点,学生轻则出走,重则跳楼,家长也动辄兴师问罪,不愿善罢甘休,这不值得深思么?“优秀生”们大多都一帆风顺,很少经历逆境,听到的都是表扬,很少批评话语,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对优等生犯错,适当的惩罚必不可少。当然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要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是体现人性、人道。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能滥开罚戒,但也不能姑息迁就,关键是要把握好“批评、惩罚”的“度”。可以肯定地说,批评、惩罚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3.给学生创造一点受挫的机会。很多“优秀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耐挫能力比较差,一旦遇到不顺利的情境,容易迷失自我,从过分自负转变为过分怀疑自己,自信心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所遇到的困难,这就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了阻碍。因此,要给学生创造一点儿遭遇挫折的机会。班主任让“优秀生”体验自己的不足时,一定要掌握分寸,防止引发学生焦虑、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经历适当的挫折可以使学生心理机制健全,克服过分自负,经得住打击。班主任有时甚至可以人为制造一些障碍,这样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好处。

面对班级中的优秀生,我们需要时时关注,对于他们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运用先进的方法和科学的对策,对症下药,要像对待差生那样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总之,不能因为优等生有较多的优点而忽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俗语说得好:“好鼓还要重擂”,对优等生的要求应该更高、更严,更重视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健康成长,为国家塑造栋梁之才。

上一篇:灵动的教学成就健康心理 下一篇:体验:品社教学灵动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