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演奏二胡曲《二泉映月》

时间:2022-10-09 10:51:26

如何演奏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的演奏技巧十分高雅,并且是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

其一是具有丰厚的文化含量。

当今社会,人们如此重视文化,是因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一言以蔽之,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

《二泉映月》是“阿炳体系”中的一部扛鼎之作,而“阿炳体系”本身即是一种音乐文化体系。

当代著名美籍华人音乐理论家沈星扬博士在纪念阿炳百年诞辰之际,发表了《从阿炳作品看中国音乐的艺术道路》一文,他指出:“我们不把他想成身世可怜的民间艺人,忽略了阿炳体现的中国文化精神。阿炳体系为中国文化的高度体现。阿炳的艺术成就见诸中国音乐思想、作曲以及演奏三个方面的高度结合……中国音乐今后的艺术道路还取决于我们对整体中国文化及其音乐艺术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本质特征、形态、审美、传承以及它的社会功能等等,在《二泉映月》中均有充分的体现。从中国音乐文化的视角考量,《二泉映月》中所呈现出来的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与交流,追求艺术表现中的情感与伦理的结合与渗透,推崇音乐表现中的蕴蓄、婉曲、韵律、意境,强调音乐形态的谐调、中和、简约、适度等等,都是典型的中国音乐文化的集中体现。它那如诗如画、如泣如诉、清新悠远、回肠荡气的品格,正是中国音乐文化与民族文化所特有的精神与气韵,是一种心神之美而不单单是形态之美。

《二泉映月》中的文化含量,既如秀山蒙雾般浩渺,又如泉月相映般含蓄,既有绚丽灿烂的光色,又有雄浑流丽的浩气。

开放的21世纪,是世界文化大撞击、大交融的时代。唯一能标志一个民族的旗帜,只有传统文化。为此,世界各民族都将文化焦点对准了纵向的历史与横向的现实相比较。学习并掌握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以新世纪的眼光看新世界,才能使悠久的华夏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因此,要演奏好《二泉映月》,演奏者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唯其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这首乐曲中丰厚的文化含量。这是《二泉映月》演奏的“大技巧”,也是一种“软技巧”。

其二是具有丰富的情感含量。

情感是一切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特征,而《二泉映月》中的情感含量之丰富,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

世界著名交响音乐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在听了阿炳演奏的《二泉映月》录音之后,泪流满面,不能自已,放声大哭,以其特有的东方人的虔诚态度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下去听。”

《二泉映月》阿炳自称为《依心曲》,显然,这是他内心情感的外化。聆听琴音,自然会把人带入50多年前的情境之中:夜阑人静,泉清月冷,在无锡旧城狭窄街道的碎石子路上,远远地走来一位双目失明的老艺人,他衣衫褴褛,步履蹒跚,边走边拉它的《依心曲》。

因此,要演奏好《二泉映月》,演奏者首先必须具备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力,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情感体验方面,要倾情投入,设身处地,充分体验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方方面面。在情感表现方面,要做到形体动作(外部动作)与心理动作(内部动作)的统一,表演与拉奏的统一,心、手的统一。要把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含量充分地表现出来,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这也可以视作是一种“大技巧”与“软技巧”。

其三是全面的演奏技巧。

这又可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表现旋律的美感。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二泉映月》旋律创作的成功,是不容忽视的。它的旋律抒情性的美感,对于后人演奏具有重要指导启示作用。

2.体现作品的风格。风格是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二泉映月》的艺术风格,苍凉中见挺拔,凝重中见刚直,蕴含大气朴实的美感。在演奏中,一定要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充分体现出作品的这种艺术风格。

3.音乐素材的丰富性。《二泉映月》的音乐素材,十分广泛,可谓广收博采,兼容并蓄。据专家学者研究分析,其中至少包括锡剧前身“常锡滩簧”音乐,其中的引子、主题音调、特性音调等,均源于“常锡滩簧”。其do、sol定弦也与锡剧的定弦相同,而速度也与锡剧【簧调】的【慢板】、【哭板】、【玲玲调】、【迷魂调】的板式速度完全一致。

因此,要演好《二泉映月》,还要熟悉掌握包括锡剧音乐在内的许多民族戏曲音乐的演奏技巧。

上一篇:谈声乐艺术情感表达的两个方面 下一篇:扬琴演奏工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