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幼儿的升班焦虑

时间:2022-10-09 10:36:34

3~4岁幼儿的升班焦虑

【摘要】升班焦虑是在幼儿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由于幼儿园、托幼机构的不断增加,为了便于教学上的管理,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制度是“坐班制”,即教师都固定在一个班级,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级。“坐班制”对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年龄偏小的小中班幼儿来说却是一个需要长时间适应的过程。

【关键字】升班焦虑 教育资源 解决方法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学龄前儿童的“入托难”形式越演越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家长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希望在“名园”为自己的孩子争当一席之地,其中就不乏提早入园年龄,这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孩子升班年龄的提早,于是升班焦虑的问题便随之而来。

一、升班焦虑

2~3岁幼儿因为年龄偏小,亲子依恋情感表现明显,因此幼儿在入园以后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过渡期,引发“分离焦虑”。幼儿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一个集体以后,幼儿的社会情感萌发。随着时间的增加,幼儿在对环境熟悉后,投入了更多信任和情感,对与其一起生活的教师和同伴也产生了依赖。幼儿在三半岁以后,社会经验和意识情感上都了一定的基础,他们面临升入中班的形势。此时的幼儿虽然已经适应了在小托班的集体生活,但幼儿的心理只是把对家长的情感依恋分散转移到对老师的情感依恋。在幼儿面临升班的时候,部分家长和幼儿会出现不同程度上的陌生焦虑。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能否适应新的班级环境新的老师;对于孩子来说,新的班级还会不会有老师像现在一样爱他,这就产生了“升班焦虑”。升班焦虑是孩子在面对不同于熟悉的集体环境以后所产生的躁动不安、哭闹、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生理或者心理上的异常反应。它不同于“分离焦虑”的是孩子在有了一定的集体生活经验以后所产生的对新环境的恐惧,它是一个较短于“分离焦虑期”的心理适应过程。

二、升班焦虑的原因

(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升班以后,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中大班的教室环境创设与托小班的教室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园教室环境的创设具有与教育目标一致性、幼儿参与性、内容针对性等原则。根据这一系列特点,托小班的教室环境注重审美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童趣性、亲切感较强,在创设环境时教师多考虑的是孩子的新鲜感、亲切感,让孩子能够理解并喜欢这个环境;而中大班的教室环境知识性、开放性较强且根据幼儿能力的提升要求幼儿自主参与环境的创设。其次,中大班的学习环境有异于托小班。托小班的教学多寓教于生活,寓教于游戏。中大班对于幼儿秩序感要求要高于托小班,一日课程安排异于托小班的游戏时间为主以各种特色常规课程为主。最后,托小班幼儿在升入中大班以后日常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中大班时期,教师将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归入目标。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中大班时期教师要求幼儿学会独立完成一日生活流程,包括洗手、用餐、如厕、更衣等。幼儿在托小班时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但众多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让刚刚从托小班改变角色的幼儿一时无法适应新的形式。

(二)人际关系和角色的变化。

幼儿在从托小班转入中大班以后,同伴从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转换成哥哥姐姐,他们需要用哥哥姐姐的交流方式去适应中大班的生活,他们需要在新的环境中寻找情感依靠。社会性发展好的孩子适应能力和自制力比较强,在升班以后他们能够比其他幼儿更快的熟悉老师和同伴,他们更容易与老师、同伴相处融洽;与此同时社会性较好的幼儿自信心比较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而相性发展不好的幼儿在适应新的老师、同伴的过程中不仅仅适应的过渡期比社会性好的幼儿要长,在遇到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会产生消极的心理。 另外幼儿从托小班转入中大班,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角色上发生了改变,他们从托小班受到照顾的弟弟妹妹转变成了中大班照顾弟弟妹妹的哥哥姐姐。家长和教师也会植入性的提醒幼儿规范行为,做好榜样,间接的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

(三)学习方式和侧重点的变化。

幼儿的学习具有活动性、游戏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点。即教师在为幼儿安排教学活动时按照大多数幼儿的年龄适合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托小班的幼儿动作发展比较自如,模仿性比较强,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语言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同时托小班的幼儿情绪不稳定,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认识活动必须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因此托小班幼儿的教学方式以游戏法和操作法 为主,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中学会合作和交流,在微型课程中培养行为习惯。中大班的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求知欲在进一步的发展,喜欢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步表现出一个独立的思维主体。故而,中大班的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多以游戏法、操作法为主体,直观法口授法为辅。同时,托小班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社会情感和行为习惯为主导,而中大班以后,来自社会、家庭及学校的压力,幼儿在培养情感的同时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和社会技能。

三、升班焦虑的具体表现

升班焦虑具体表现分为心理表现和行为表现。

(一)心理上的表现是指幼儿在无法完全适应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而产生的心理异常行为,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退缩:指幼儿在无法转变自身的角色后受到挫折所产生的与自身年龄不相符的行为。如在与人交往时的胆小、冷漠、封闭等、在完成某件事情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退缩、逃避等。

2.焦虑:指幼儿因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恐惧或忧虑的不愉快情绪体验。如幼儿与同伴和老师间的关系紧张、幼儿在参加某项活动没有成功、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成人的批评或打击等。

3.恐怖:指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受到强烈的负面刺激或长期受到不当的外界影响所产生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早晨拒绝上幼儿园、课堂上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不敢与同伴和老师交往、不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等。

4.幻想:指幼儿因长期不适应生活现状和环境的改变,将头脑中理想的意象理解成现实。长期存在的幻想会不仅会直接导致幼儿与外界的沟通障碍同时对幼儿个性心理的养成有很大影响。

(二)行为表现是指幼儿在受到心理因素和外界因素刺激后产生的过激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行为:

1.攻击:指幼儿在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变化的差异后所产生的异于正常行为的过激行为。在家庭中表现为:向父母出气或无理取闹甚至于顶撞父母、与父母产生争执等;在学校表现为:违反正常的行为规范、破坏公共秩序、顶撞老师、与幼儿之间产生矛盾并且激化矛盾等。

2.说谎:幼儿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将幻想通过言语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异于现实状况产生的效果。

3.破坏教学设施:幼儿在升班以后,对于陌生环境及陌生的师生产生排斥的心理,为发泄心理上的压抑而进行的毁坏班级设施、园所设施的行为。

四、升班焦虑的解决方法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条件;幼儿自身的能动性为幼儿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幼儿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升班焦虑的解决方法。

(一)学校因素。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幼幼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对幼儿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有重要作用。幼儿升班之初因新环境产生的“陌生焦虑”使教师成为师幼关系的主导。教师在幼儿升班之前可提前向班级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及生活习惯;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幼儿升班初期的焦虑情绪,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和幼幼关系,塑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2.注重幼儿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的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对幼儿心理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幼儿在3~5岁时,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发展迅速,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气质、性格、需求、自我意识及亲社会行为能力,以便幼儿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自我调节和宣泄。

3.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适合的环境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渗透的作用,而且能够激发幼儿对于新环境的好奇心,在探索新环境过程中适应并热爱新的环境。

4.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的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都是幼儿学习并为之努力的目标。教师要通过开朗的性格、优雅的气质、广泛的兴趣、教学的热情吸引并感染幼儿,让幼儿萌发对教师的喜爱 。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中的自主能力培养。幼儿在升班初期对于新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不适应是导致幼儿“升班焦虑”的一大因素,因此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对于缓解幼儿“升班焦虑”有很大作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自主能力培养包括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锻炼学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端正教育态度,杜绝“四过现象”(过高期望、过多照顾、过分爱护、过渡保护)的产生,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自我意识。

2.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早期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对子女的社会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调查显示,民主型家庭教育背景下的亲子关系使幼儿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社会化程度明显高于放任型和专制型 。幼儿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升班以后适应新环境的速度越快。

3.家园共育。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是幼儿适应新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是直接的,幼儿园是幼儿走入社会接触的第一个社会集体,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不可替代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可就幼儿在家庭和园所的发展状况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沟通,让幼儿接受新的集体生活。

(三)社会教育。

社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和教师应当有效的利用社会环境。3~4岁幼儿模仿能力呈上升趋势,社会环境中的同伴会对幼儿有直接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同年龄段的同伴的榜样作用使幼儿能够从心理上自我暗示,自我调节,最终接受新环境。

升班焦虑是伴随着亲子依恋的情感衍生出的对教师、同伴及教育环境产生的依恋。有效的缓解升班焦虑对幼儿的社会情感、情绪,社会适应能力、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同伴关系、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意识、独立性、自我教育有促进作用。在以幼儿为主导的学前教育大背景下,大众对学前教育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托幼机构、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融合,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有效的缓解学前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适应尊重和快乐的时展主题。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中馥慧幼儿园)

上一篇:论美术教师课堂教学与专业化发展 下一篇:浅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