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福星“阿嵯耶观音”

时间:2022-10-09 10:18:17

被称为“云南福星”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阿嵯耶观音,是唐宋时期云南地方政权大理地区最典型的佛教造像之一,为大理本土上崇拜的阿吒力教派供奉的主要神祗,白族最崇拜的信仰偶像,也是自古以来大理皇家的主尊观音。

阿嵯耶是梵语“Acarya”的音译,“观世音”是梵文意译,也译作“观自在”、“观世自在”,唐朝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称为“观音”。阿嵯耶观音属于佛教密宗的神,而且是南诏大理国密宗佛教独有的神,密宗是相对于显宗佛教的一个教派,它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古印度德干高原,是印度大乘佛教与婆罗门教相结合的产物。公元八世纪初由印度向外传播,传人唐朝汉族地区的称为“汉密”或“华密”,传到吐蕃()地区的称为“藏密”,流传于日本的称为“东密”,传人南诏(白族地区)的,与当地原始宗教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滇密”阿吒力佛教,而“阿嵯耶”一词,不见于佛教词典,也不见于“华密”和“藏密”的经典,仅为南诏大理国的密宗阿吒力佛教独有,也可以说是滇密特有的观音神,因此,一般称为“大理观音”或“云南观音”,美国学者海伦・查平将它誉称为“云南福星”。

阿嵯耶观音的形象最早出现于南诏《中兴国史画卷》“观音幻化,南诏立国”的神话故事中,南诏晚期,阿吒力佛教和阿嵯耶观音已受到南诏王室的极力崇奉,南诏第十一代王蒙世隆(公元860年――877年)将阿吒力佛教定为“大封民国圣教”,阿嵯耶观音也被封为“建国圣源阿嵯耶观音”,大理国建立后,阿吒力佛教和阿嵯耶观音仍然是王室崇敬信仰的主要神祗,大理国的开国皇帝段思平就“岁岁建寺,铸佛万尊”,民间也“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当时铸造佛像已蔚然成风,随着王室的崇敬信仰,铸造材质越用越好,工艺越来越精,由王室铸造的银质、金质观音像不断出现,成为这一时期佛教造像中的艺术杰作。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收藏陈列的阿嵯耶观音鎏金铜像,通高50厘米,重6.5斤,作立状,观音头戴宝冠,发髻高隆,其上有一尊化佛,头两侧挽着一辫辫美丽的秀发,两耳戴着圆珠状耳坠,面作天女像,肩宽腰细,上身袒露,胸部有突起的二圆点以示,手结妙音天印,双臂均戴臂钏,上有雕饰,呈三角状。右手腕戴连珠形手镯,下着薄丝裙裳,裙上饰波状褶子,裙紧贴两腿,腰部系一花腰带,下有花结飘带,飘带从两侧往下垂,跣足,足底铸有3.5厘米长的铆钉。观音像的背面有一方孔,孔上面安放有一活动的方形钉盖,背面左侧有阴刻楷书题记一行,其铭文为:“施主佛弟子比丘释智首造。”题记书法流畅,与大理凤仪北汤天村法藏寺发现的南诏大理国写经书法相似,此尊阿嵯耶观音像神情文静,比例匀称,造型优美,是大理国时期的一件珍贵艺术品。

大理地区发现的阿嵯耶观音像,多数均无铭文,有铭文的铜质阿嵯耶观音像,迄今为止只有两尊,除此尊外,美国圣地亚哥藏有一尊铜质阿嵯耶观音像,据题记得知,这尊观音像为大理国皇帝段正兴(1148-1171年)时所造,大理州博物馆陈列展出的阿嵯耶观音像,其造型与美国圣地亚哥的观音像,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出土的金质观音像完全相同,当属同一时代的造像。

大理地区的阿嵯耶观音像,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点,与中原的观音造像差异较大,独特的阿嵯耶观音造型艺术风格,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美国学者海伦・查平著《云南的观音像》一文认为,大理观音像的风格源于印度东北帕拉王朝(约公元750年一1197年)的雕刻,它的作品经由尼泊尔和爪哇传至大理。法国学者莫尔曼在《云南的金铜观音像》一文中认为,南印度的巴拉伐美术与爪哇雕刻对大理观音像均有相当的影响,台湾故宫博物院李玉珉女士在《张胜温梵像卷之观音研究》一文中认为,大理观音风格的渊源有二,一是帕拉美术,另一则是巴拉伐美术,在造型上是以爪哇的作品为依据,其中又参入了中南半岛的一些特征,而溯其渊源,印度帕拉及巴拉伐美术应是真身观音的造型基础。故仅从真身观音的图像看来,大理与印度、爪哇和中南半岛应有深厚的文化关系。云南著名的考古专家邱宣充先生在《美丽的阿嵯耶观音》一文中认为,阿嵯耶观音像与印度八世纪阿胡利神庙的一些造像相近,显然是受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国内国外的学者在研究大理的阿嵯耶观音像时,均说其造型艺术风格深受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是很有道理的。阿嵯耶观音像最早就是由印度僧人带到大理的。据《南诏图传・文字卷》记载:西域和尚菩立陀诃于保和二年(即公元825年)由印度带人大理地区的阿嵯耶观音像,头戴高冠,上身袒露,胸饰缨络,双臂戴三角形臂钏,宽肩细腰,腰系花结飘带,跣足等特点,与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公元九世纪时的毗湿奴石雕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现藏于美国圣地亚哥艺术馆的阿嵯耶观音与大理州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所收藏的阿嵯耶观音,其形制完全一致,据学术界调查,当今世界各地博物馆所收藏的阿嵯耶观音鎏金铜像达近十尊之多,而且都是南诏大理国的文物遗存。

1944年,美国学者海伦・查平在哈佛大学出版的亚洲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云南的观音像》一文,首次向世人揭开了从大理流至美国的七尊阿嵯耶观音的神秘面纱,开启了学术界对阿嵯耶观音研究的先河,作为云南古代佛教艺术的象征物、佛教最早传人云南的佛像之一,其历史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价值使它不仅在云南历史上,而且在世界佛教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象征着大理古代人民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文化艺术的交流。

上一篇:难以忘却的往事 下一篇:云龙“青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