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校学生精神障碍住院资料分析

时间:2022-10-09 10:17:41

武汉市高校学生精神障碍住院资料分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478.2 R395.6 R749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140-02

【关键词】精神障碍;住院;费用,医疗;学生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入学前都需要完成心理测试,但是大学生精神障碍患者仍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其治疗状况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研究者对武汉市3所医院(2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和1所精神专科医院)1524例高校学生因精神疾病住院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为高校学生精神障碍的预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2009年1月1-12月31日武汉市精神病医院及其他2家含精神科的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高校学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患者1524例。其中男生为806例,女生718例;平均年龄(21.00+4.37)岁;专科生385例(占总调查对象的25.26%),本科生943例(61.88%),研究生196例(12.86%),其中硕士研究生132例(8.66%),博士研究生64例(4.20%)。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 诊断根据是《精神病学(第4版)》和《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该标准对于各类精神疾病均有明确的定义和归类。

1.2.2治疗方法 采用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运用精神类疾病的常用药物展开治疗,缺乏有效的情感沟通和心理释压治疗,对治疗的外部环境也没有做特定的要求。综合治疗主要是心理疏导配合药物治疗,通过对患者的应激源进行剖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心理和精神治疗,同时通过学校和家庭成员积极配合治疗过程。

1.2.3统计分析 所收集的数据用EpiData3.0录入整理,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主要统计描述采用构成比、发生率,统计推断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男、女生精神障碍病种比较 从表1可见,高校学生因精神障碍住院的主要是精神分裂症,占第一位;其次是情感、严重应激障碍。其中男生患精神分裂症、严重应激障碍和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5.680,3.847,11.413,P值分别为0.017,0.050,0.001),女生患情感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X2=27.896,P=0.000),男女生患人格障碍、品行、情绪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病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37,0.642,0.063,0.025,P值分别为0.464,0.423,0.802,0.875)。对调查对象的应激源进行调查发现,因为失恋、毕业前就业压力、升学压力(专升本、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压力(四六级及其他等级考试)、课题研究压力、社会交往压力和经济压力等问题,心态情绪调整和控制不佳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约占82.43%。

2.2发病情况 通过病例回顾分析和对医院精神科知情人访谈得知,在高校学生住院患者群体中,因感情纠葛急性发病者有283例,其中女生182例,占该疾病女生发病人数的90.10%,这说明女生更容易受情感刺激而急性发作情感。

2.3住院时间及经费支付情况 所调查的学生住院天数为7~230d,平均住院(52.38±44.23)d。男生组(47.83d)与女生组(46.5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校学生住院费用支付情况为:自费972例(63.78%),商业保险284例(18.64%),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85例(12.14%),其他情况83例。其中专科生自费人数为344人,占专科生总人数的89.35%;本科生自费人数为576人,占本科生总人数的61.08%;研究生自费人数为52人,占研究生总人数的26.53%。

2.4治疗方式与效果比较 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在疗效评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815,P

3 讨论

精神障碍是指大脑生理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精神障碍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导致精神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先天遗传、个性特征及体质因素、器质因素、社会性环境因素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的报告显示,在发达及少数发展中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已经高达12%~2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高校学生精神障碍问题已经普遍,有关学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精神障碍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因精神障碍而入院治疗的高校学生患者中,诊断为精神分裂、严重应激障碍和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比例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患情感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因情绪和情感等应激源引起的精神障碍疾病逐年增加,且覆盖到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提示高校学生的精神障碍疾病需要引起广泛关注。求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医务人员及相关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早识别早期精神分裂的一些基本特征,对存在心理及精神分裂的学生进行及早治疗,对其他学生加强日常教育,预防高校学生精神障碍的发生。在对患者发病情况的比较中,研究者发现外部环境的应激事件(如临考压力、毕业就业压力、情感纠葛等)容易诱发急性精神障碍疾病,因此高校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男女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以往有研究显示女性患者住院时间要比男生患者短,由于学生住院患者没有家庭事务影响,社会的影响因素也少,且男女生经济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本调查结果男女生患者在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本资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患者属于自费医疗,且学历高所享受的医疗福利高于学历较低者,说明高校学生在精神障碍疾病治疗和报销方面还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医疗保障。由于精神障碍是一种高致残的疾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使患者丧失学习和工作的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

在治疗方式方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治疗的效果要比单纯的药物治疗的效果好,说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高校学生精神障碍疾病的效果有限。由于高校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诸多因素的影响,且处于人生情感最丰富最活跃时期,一旦遇到心理障碍,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极其容易诱发精神障碍疾病,因此,通过对患者的应激源展开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教育沟通,能有效改善其治疗效果和减少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

上一篇:济南市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 下一篇:贵阳市学校周边市售凉拌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