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9 10:05:00

关于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工业能耗;高端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2

沈阳市发展低碳经济意味着三大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低污染、低排放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二是能源结构转变,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向多种能源共同使用转变,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三是产业结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提高其贡献率。

低碳经济是沈阳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由于处于工业化阶段,特有的“二三一”产业结构是造成我市能源强度较高的根本原因。结合天气条件,目前沈阳的排碳大户是第二产业的重化工业和冬季采暖。

一、低碳经济理论

(一)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于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提出,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以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并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实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1.推行低碳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目前世界通用的能源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3.实行低碳经济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百姓生活质量。4.低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沈阳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压力

(一)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和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决定实现低碳需较长时期。按照经济产业发展的规律,沈阳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在经济中的比例在相当长时期里将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居主导地位的发展是建立在充分工业化的基础上的,充分工业化的实现离不开能耗高的重化工业,而重化工产业的基本特征就是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

2013年,沈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58.6亿元,同比增长8.8%,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7%、10.1%和7.6%,三产比重为4.7:51.8:43.5,工业仍是沈阳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从内部构成来看,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比例为74.7%,持续增高。这种重工业比重高的情况将持续较长时间,导致我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无法迅速加快。

(二)发展低碳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不明显,缺乏有效生产激励机制。发达国家主要依靠发展高端服务业来实现低碳发展,而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还不完善。高端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智、高效、高资本、高收益和高时尚的特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通常比一般商业服务业高10-30倍。

高端服务业通常包括科技、教育、总部经济、金融、三四方物流、休闲旅游、医疗保健、文化娱乐、节庆展会等十几大类。发达国家的高端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特大城市可达6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仅占20%左右。中国的高端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虽然不断上升,但收益仅占服务业收益的20%,低于国际比例的70%,整体水平低、占用资源大,却没有实现高效、高收益。

从沈阳市经济发展重点来看,实现低碳发展所需要的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冶金、化工、建筑领域的节能技术等虽然进步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涉及核心竞争力的低碳技术,国际转让存在很大困难,依靠自身研发则有很长的路要走。激励机制方面,对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优惠鼓励政策力度不够,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尤其是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引入、留住,以及现有人才的知识技能升级方面,没有明确的实施方案。

另外,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捐款和贷款,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融资体系尚不完善,金融机构惜贷现象严重,已有资金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三)国际高能耗、高排放产业转移的压力。发达国家为获得低成本的减排量,更倾向于到减排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项目。作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中国,得到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看起来是“双赢”的合作,但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基地,是以不断飙升的资源使用量、污染排放量为交换的。直到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的义务时,才会将这些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再次转移出去。

低碳技术的推行还面临另一个阻碍,即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的大量投入,这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均在15年甚至50年以上,若为了应用新技术而使用期未满就更换,将意味着更大的经济损失。

三、沈阳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一)坚持规划先行,加快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超前规划有助于大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优惠政策举措的制定和实施,为低碳发展营造长期的有利环境,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和企业减排挖潜。对于沈阳而言,GDP能源消耗、人均能源消费量和能源消费平均水平等能源指标必须列入考核。基于我市工业比重大、企业规模大的实际情况,针对碳排放集中的优势产业,需要根据以往及现有的碳排放数据,有的放矢建立沈阳的低碳指标体系。

一个完整的低碳规划和体系应包括多个方面,如:低碳法规、低碳工业、低碳城市建设、低碳交通与物流、低碳生活与文化等相关规划和体系,涉及的具体指标包括农业的化肥农药施用量、工业碳排放强度、项目节能评估率、可再生能源比重、人均交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单位建筑业GDP能耗等。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同等总量的经济,如果产业结构不同,碳排放量也相差甚远。农业生产中,土地、光、热等自然因素对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起主要决定作用,农药、化肥的使用所产生的碳排放可以忽略不计。第三产业提供的产品以服务为主,期间消耗的商品能源和产生的碳排放在单位产值的比重极为有限。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则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随着生产规模和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大,这种消耗和排放还在持续增加。

2010至2013年沈阳市单位GDP能耗分别为0.82、0.69、0.66和0.64(吨标准煤/万元)。产业结构方面,由于沈阳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6:50.7:44.7发展至2013年的4.7:51.8:43.5,这是客观规律的结果,只有在工业充分发展基础上,高端服务业才有可能实现实质的发展。

针对我市现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行业,一要通过技术更新、产品升级减少传统能源使用量;二要通过有关奖惩制度,鼓励企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三要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大力投资采用新技术、新能源的低碳产业,严格控制“三高”产业的投资和扩大生产。四要重视排放量小,但危害大于二氧化碳的排放物,如全氟化碳。

(三)加速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低碳经济,服务业是受益最大的行业,2013沈阳市的服务业比重仅为43.5%,发展空间很大,而且服务业的能源、资源占用少、消耗低,大多属于清洁产业,创造的是绿色产值。

金融:“低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2014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5亿美元。

总部经济:随着东北总部基地项目的开工建设,沈阳经济将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的高效衔接与融合,最终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的新型区域发展要求。

物流:低碳、绿色物流提倡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多选择大运量、低排放的铁路、尤其是电力驱动的高铁运输,物流园区多运用低碳技术,大力发展增值服务,采用新的管理理念,通过科学布局、成本节约实现低碳发展。

展会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沈阳市会展业步入黄金发展期,呈现出展会多、规模大、亮点新、水平高的特点。2013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66项,会展经济意向交易额2000亿元。宾馆入住率、餐饮营业额、百货业收入和本地游均实现快速发展。

休闲旅游:目前我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旅游形式,包括工业文化游、农业观光采摘、关东民俗文化游、时尚购物节、低碳踏青游等等,均是旅游与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完美体现,更迎合了现代旅游业的回归自然、低碳环保的需要。

(四)提高能源效率,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从能源结构看,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油次之,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密集只有煤炭碳含量的60%。其他形式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属于无碳能源。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以2012年一季度数据为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以煤炭、原油、电力为主,三种常规能源合计消费量为606.25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比例为76.12%。

表1:2012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构成

从居民生活用能来看,沈阳市近八成用能集中在城镇,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发展。城镇生活用能中煤炭消费比重由2005年的21%下降到2012年0.4%,热力、电力、天然气占80%以上。而农村居民以煤为主的消费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转变。

表2:2005、2012年沈阳市人均生活用能情况

我市采暖期长达5个月,供暖用煤炭消耗比重占终端能源消耗量较高。通过拆小建大,沈阳市城市集中供热率由2005年的73%提高到2013年的91%,并大力推广基本不产生碳排放的地源热泵技术,不仅减少了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也节约了大量煤炭使用量。从气候条件来看,建筑物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对供热的能耗影响在40%左右。沈阳市已从居住节能建筑扩展到公共节能建筑,从北方住宅节能30%、50%向65%发展,以新建节能建筑带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而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发展。

四、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借鉴

(一)英国。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计划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初步建成低碳经济社会。2007年6月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法案》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碳排放立法的国家。英国在发展低碳经济上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征气候变化税、成立碳基金和启动气体排放贸易计划等。

(二)欧盟。欧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倡导者,视低碳经济为新的工业革命,引导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2008年,欧盟制定了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一揽子政策,还批准实施了《关于实施新的汽车CO2排放标准的规定》等法规,实施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ICT)应对能源效率的挑战等行动。

(三)美国。美国主要采取三大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1.鼓励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思路是:重视新技术新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利用技术创新来不断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从而快速推广使用。在此过程中,美国政府出资资助研发,并建立技术商品化示范项目。

2.政府大力扶持,制定强制政策。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使用,美国联邦和州政府采取强制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3.强化市场开拓。一是从财政和金融方面采取刺激措施,促进技术商业化;二是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价,制定和推广市场标准规范;三是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创新市场运行机制。

上一篇:语文教材中的伏笔妙用 下一篇:从苏童小说看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