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时间:2022-10-09 08:47:00

整体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152-01

【摘要】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措施。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0月本科的132例剖宫产,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n=66)实施整体护理,分析总结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健康指导等全方位护理内容;对照组(n=66),不实施整体护理,仅处理围术期出现的危急情况;对比两组剖宫产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初乳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4h内镇痛有效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24h下床活动共62例(93.9%),对照组为44例(66.7%),差异显著(P

【关键词】剖宫产术;剖宫产患者;整体护理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合理运用剖宫产术可以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现代医疗卫生的进步,使临床护理模式逐渐向人性化、个体化方向发展。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同时实施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等全方位护理,不仅能够满足病人的需求,同时也是护理学科进步的表现、发展的需要[1]。我科对66例剖宫产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10年10月本科的132例剖宫产初产妇,年龄26~38岁;其中胎位异常37例,胎儿宫内窘迫26例,胎盘早剥25例,盆骨狭窄14例,头盆不称12例,前置胎盘9例,巨大胎儿9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随机分为2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A组(n=66)实施整体护理,B组(n=66)不实施整体护理,仅处理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

1.2 整体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工作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指导中,剖宫产病人有诸多心理问题,由于对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术后恢复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剖宫产病人大多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烦躁等心理反应。要求护士应主动接近产妇,及时了解产妇的心理,并制定个性化的整体护理方案。

1.2.2 术前护理:孕产妇入院后,护士到病房查看病人的病历以了解手术的各项内容,以亲切主动的态度与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简单介绍手术注意事项,消除孕产妇的疑虑、不良心理反应,帮助孕产妇树立信心。护士按妇科腹部手术术前常规准备。

1.2.3 术中护理:入室前,护士应备好抢救用品、新生儿保暖用品、腹带等。保持手术室良好的物理缓解,室温保持24~26 ℃,湿度保持50%~60%。协助产妇取屈膝侧卧位,并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耐心讲解术中应注意的事项。手术进行中护士可立于床头,用亲切的态度与产妇进行眼神交流以转移其注意力,取出胎儿后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术中配合产科医生做好麻醉、新生儿处理等工作。

1.2.4 术后护理:手术完毕,回病房后为产妇去枕平卧休息6h,实施专人护理,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及时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等,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作紧急处理。护士应向产科医生了解有无特殊用药,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应遵医嘱。护士协助产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排出恶露,向产妇及其家属正确宣讲早开奶及母乳喂养的知识,指导产妇正确喂奶。

1.2.5 出院指导:给予产妇正确的休息指导、饮食指导、卫生指导、避孕指导,同时教育产妇及其家属正确喂养新生儿、消毒新生儿奶具、按摩新生儿、早期教育等。

1.3 观测指标:术后镇痛情况、初乳时间、产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不良反应(尿管拔除后无法自行排尿、产后出血、感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术后24h内镇痛有效分别为64例(97.0%)、66例(100.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24h下床活动共62例(93.9%),对照组为44例(66.7%),差异显著(P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情况对比

3 讨论

剖宫产术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引起高度关注,呈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包括孕妇对剖宫产术认知不足、迷信思想、临产前存在顺产危险而拒绝试产、孕妇不能忍受疼痛等,此外,产科监测手段的提高也是致使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因素,但是无法避免监测诊断失误、假阳性结果等情况[2]。国外报道胎儿电子监护广泛应用于产科,可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但假阳性高,达到70.0%左右。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合理运用剖宫产术,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免去不必要的剖宫产。对于临床需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人性化的整体护理变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孕妇的身心健康、成功母乳喂养具有关键作用。

对剖宫产术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能取得产妇的信赖、理解、配合,不仅能够提高手术质量,还能确保母婴安全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士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除了对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更要求把注意力集中于病人的环境、心理变化、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护士除了需要严格掌握现代护理程序、熟悉各个护理环节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素质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与病人沟通并发现病人的心理变化、心理需求,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科采用整体护理对剖宫产孕产妇进行针对性护理,效果满意,考虑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玲. 整体护理对新式剖宫产产妇预后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16): 2532-2533.

[2] 陈燕玲. 3497例剖宫产指征的分析及对策[J]. 中国校医, 2011, 25(4): 289-290.

[3] 赵建玲. 整体护理观念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 医学信息, 2011, 24(3): 1719-1720.

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

上一篇: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医护人员素质对护理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