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高校特色创业教育

时间:2022-10-09 08:29:07

发展中国高校特色创业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关于中国高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中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需要积极的探索。探索不仅要借鉴外国先进的实践经验,更要融合符合我国实情的创新。从理论层面,精神层面到实践层面来具体探讨如何发展中国高校特色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 现状 理论 创业精神 创业实践

1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创业教育是指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多变,高校就业人数在2013年达到了700万人左右,竞争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在某些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加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挑战。

1.1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 1999年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中国才开始正式起步。截止到2008年,全国只有2所中学, 上海的沪东中学和比乐中学开设了KAB课程。截止到2009年年底,KAB项目在近600所高校培训了师资,在341所高校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在56所高校创设KAB创业俱乐部,8万余名学生参加了学习实践。据统计,中国只有5%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日本有15%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道路,在美国有高达25%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创业。

1.2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理论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吸取到外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精华。创业教育的理论贡献在很多新文章发表、新理论命题的建立和现有理论测试的同时取得了提高及改善。但是,在创业教育理论的系统性上,仍有很大空间来改善。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应该是包括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方式和创业教育评估体系。

1.3 中国高校创业缺乏真正的创业精神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从不被公众认可到被支持鼓励确实是个可喜的进步,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真正领会创业精神的内涵。创业教育不纯粹的追求经济利益的增长,创业精神也绝非是努力的多赚钱。在创业教育中,知识是起着基础作用的。

国内的创业教育比较具有特色的便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所学校里,自习室图书馆形同虚设,教室里堆积如仓库,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忙自己的淘宝店。淘宝店等级可以替代学分,年薪千万的学生挂科六门却被授予优秀学生。在这样的大学三年,让学生老板们迅速获得财富,却无暇顾及失去了宝贵的获得知识的时光。他们和获得的财富一样,还太过年轻。

2 探索中国高校特色创业教育

2.1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理论 我国的创业教育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理论。观察众多发达国家的案例,西方的创业理论相对而言是最完善的。特别是美国的创业教育理论的构建。美国的创业教育,从幼儿园开始,直至到大学,依然有专门的创业教育。1947年,哈佛商学院的迈赖斯・迈斯(Myles Mace)教授率先为美国高校MBA学员开设了《新创业管理》。

西方在对待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时采取了一种哲学的态度。Gioia 和Pitre教授在不同的范例中有不同的方式进行理论构建。不同的范例与理论构建有不同程度的关联:解释主义者和激进人道主义者,联系于主观方法实现;激进构造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联系于客观方法实现。解释主义者旨在描述与解释,为使被断定和理解,理论构建典型地是由实质上在描述新兴概念及关系,表现整体是如何结合所构成。激进人道主义者旨在描述和批判以至能够修订和改变关于现实的理解,理论构建通常由写作辩证分析,表现意识等级应如何变化。

我们在建立高校创业教育理论时,可以将解释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相结合。这样可以既联系于主观方法的实现,又联系于客观方法的实现。至于主观方法的实现,在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理论建立时,务必要考虑到如何提高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功底。作为一名学生,接受过的高校创业教育,便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比同龄人的起点更高。一个相对高的起点,会帮助创业者入门更快。而接受系统有体系的创业教育,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意味着不仅能起步早,还可以走的更远。

2.2 培养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业精神 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人口庞大,很多人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薪酬。自己创业就给就业大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想。事实上,创业的目的绝非是获得理想的财富,它更能体现出一种精神,特别是对于高校中的年轻人。同样,优秀的创业精神,也会促进创业的发展,留给事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加强高校对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

海恩斯(1996)则相信,有关创业教育最基本的问题是创业精神是否可通过学习获得,而十五名回应海恩斯调查的教育专家表示答案是肯定的。创业精神的教育已经存在一定时间了。麦克米兰和兰恩(1987)表示,世界上创业精神方面的应用教育可被追溯到1938年日本神户大学的退休教授水川富士。他们同样声明,美国的小型工商管理报告指出,在1953年全美只有伊利诺伊大学提供小型企业或企业家精神培养的相关课程(as cited by Winslow, Solomon & Tarabishy,1997)。有证据指出,对于企业家精神方面详尽而成熟的训练的需求是强烈的(Seymour,2001).西摩(2001,p.1)进一步阐明, “当创业精神教育已经仅仅存在于学术的边缘时,大批的大学正提供不同形式的相关教育。克罗夫森(2000)表示,在瑞典创业精神教育以及新的业务发展计划(ENP)包含着以下基础:商业计划、研习会、指导、监管、网络、初期设施及启动资金。

西摩(2001)报告指出,在1970年,16所商业学校开设了创业精神的课程,到了200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有近1500所大学及学院开设了相关的科目。她强调指出,尽管有少数学校开设常规的此类课程,大多数的大学却提供至少一门企业家精神的课程。罗宾和海恩斯(1991)发现了在创业精神方面附增位置扩大的增长的证据。

作为课程构想过程开始的节点,马兰维尔(1992)建议集成的三个基础广泛的课程目标。这些目标包括:经济性及企业家精神地位的探索;创新的原则的发现及检验以及经济史中创业精神的地位与创新原则的追寻。

中国高校的创业精神的培养,也要着力于对创新原则的探索。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独立自主、诚实自信、踏实勤奋、坚毅果敢等品格与创新精神。帮助高校学生培养未来创业者与领导者的成就动机、开拓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

2.3 加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创业实践 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点燃了无数人的创业梦。各种新兴经济层出不穷,特别是小微经济。今天中国的小微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它们创造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而中小微企业则创造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承载着创业梦想的小微企业已不是“小微群体”,同样小微企业也成为高校创业者实现梦想的沃土。

高校的创业实践要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和创业精神之上,不仅仅局限于财富的增加。当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在实践上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问题。资金的缺乏,限制了创业实践活动以及创业实践的链接性。教育部应该增加对高校创业实践的拨款,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也可以吸引一些公司或是机构进行赞助支持。学生自己也可以多参加国内外的创业大赛,为自己争取创业资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业教育的成果怎么样,关键需要实践来检验。我国特色的创业教育需要在良好的实践基础上发展。

参考文献:

[1]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

[2]吕英.中国道路中国梦:别让创业梦撞上“玻璃墙”[J].人民日报,2013,4.24.

[3]Kyle L.Harfst.Running Head:ENTPRENEURSHIP CURRICULUM AT UNIVERSITIES.618-453-3427.harfst@siu.edu.2010.

[4]Rui Baptista. Ana Naia. Virgínia Trigo.Carlos Januário. Ten Year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iterature: An Examination of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2012.

[5]education is beginning. America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10(1),7-23.

Sánchez,J.C.(2011). University training for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Its impact.

课题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HE4106);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BA13)

作者简介:

邓蕊(1963-),女,天津人,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刘若萌,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财务1102学生。

上一篇:矿井火灾时期的通风调度 下一篇:“欢乐总动员”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