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

时间:2022-10-09 07:42:28

试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

摘 要:阐述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弱化现象。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角度探究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现象的成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下降的危害,并提出了对大学生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原因;危害程度;对策思考

一、责任意识的概述

责任是社会成员所承担的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应为的行为和社会成员对自己的实际所为的行为所承担一定后果的义务。责任对任何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它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它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大学生责任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言行应对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二是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近年来,当代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相应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故此,探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主流的责任意识较强,现状比较乐观,令人满意。客观地说,当今大学生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责任意识也比一般同龄人强,但是部分大学生的言行也反映出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自我意识较强,责任意识较弱

大学生具有自己远大的理想,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过度追求个人价值,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色彩较浓,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在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上,部分人过多地强调索取,奉献精神不足,从而忽视社会理想和道德价值,导致社会主人翁责任感不强,社会理想弱化。

(二)道德和纪律意识差,角色责任弱化

对道德和纪律的维护和遵守,意味着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也对自己负责。大学生是积极向上、引领潮流的一代,但有时做出明知故犯的行为:追逐时尚的高消费;美丑荣辱不分,和恋爱对象在校园过分亲热;崇尚自由,对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持反感和对立情绪。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但少数大学生却漠视集体生活应遵循的规章和制度,对集体生活的责任意识相当淡薄,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大规模的群体性生活融合深度不够,群体生活的参与度不高。

(三)情感责任意识缺乏理性、生命责任意识弱化

不少大学生情感脆弱,做事缺乏理性。部分在面临就业和爱情冲突的时候,选择两人一定要在一起,宁愿牺牲自己的工作,来迁就对方的工作需要,虽然体现出较强的恋爱责任意识,但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恋爱观相对单纯,对现实生活的困难和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认识。一旦碰到一点挫折,不是在自身上寻找、分析原因,而过分谴责社会,把问题归结于社会不公平、不公正、机会不均等。

(四)诚信度和感恩意识下降

部分大学生为了能通过考试或顺利毕业,不惜采取作弊手段,以至“”替考大行其道;求职简历“注水”,故意提供假成绩、假证书、假鉴定;生活中拖欠水电费,恶意逃避归还助学贷款;对待同学和老师表现出“两面性”,阳奉阴违等。在接受他人的帮助时不知道要感谢,认为父母的养育理所当然,不体贴父母的苦心,对老师的辛苦培育毫不在意。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中绝大部分学生出生和成长在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没有经受过一定的挫折教育和艰苦的生活,独立能力相对较弱,大多表现为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不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原因

1.家庭教育的溺爱。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长辈的多重呵护和关爱中,受传统观念影响把学习成绩好坏视为孩子发展的直接出路,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品性和责任意识的教育,认为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其他都是小事,“一好遮百丑”,对孩子的照顾事无巨细、大包小揽。

2.学校教育的偏失。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实际上并非大学生本人的责任,很多是由幼儿、小学、中学和大学所受的教育积累造成的。应试教育、应赛教育模式更在不知不觉中抽去教育的人文主义内涵和价值,使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知识之教、技艺之学,各类学校也沦为流水线作业和格式化教育的加工厂。

(二)社会原因

1.社会转型时代的影响。当今社会是开放的多元化社会,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片面地用个别的社会现象代替社会整体,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忽略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负责。

2.大众传媒的误导。一些媒体在道德宣传与教育方面存在误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缺乏力度和有效的手段,甚至在宣传的内容上出现不科学、不健康的因素。对于接触信息量比较大而又不能加以有效辨别的大学生来讲,会在责任意识规范和责任行为的选择方面产生迷茫心理,冲击学校和家庭正面教育。

3.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是一个容量无比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为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富有弹性的空间。但网络同时也是垃圾场,充满了各种渲染暴力的网络游戏、低级趣味的网聊,甚至色情的东西。当代大学生更多是通过网络来了解社会的。

4.社会责任意识文化的断层。中国历史文化积淀相当丰厚,在责任意识方面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和耀眼的光芒,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是我们民族社会责任意识的集中体现。但目前在我们的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些断裂现象。当代不少大学生对中国历史不够了解,不知道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三)个人原因

大学生进入青年时期,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行为发展处于他律阶段,情绪容易激动、偏颇。由于生活环境优越,没有受过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挫折教育,产生了无忧无虑的思想,缺乏一种紧迫感、责任感。又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有部分大学生在喜与恶的抉择中优柔寡断,在物欲和外加因素干扰下难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防线,丧失了应有的责任感,甚于连最起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生活准则也难以遵循。

四、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危害

(一)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目前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最突出表现是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现象。出现理想功利、自理能力下降、进取心减弱,个人至上意识蔓延,甚至出现一部分学生孤独感增强,人际关系出现疏离化倾向,心理疾病增多等。只能导致经济社会缺乏活力,社会凝聚力削弱,社会的和谐程度受损。

(二)不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育

责任意识是一种美德,它有助于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与人为善等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责任意识缺乏则容易导致自我封闭、自私冷酷、不懂得感恩、缺乏人情味等性格缺陷。

(三)不利于同时代同龄人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是同时代青年的代表,是担当历史责任的主力军,责任意识是每个大学生为人处事起码的道德准则。现在有不少学生分不清正与邪、善与恶、美与丑,也搞不清孰重孰轻。在大学不是一心扑在学习上,而是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理想太过功利,对那些诸如花样翻新的选秀活动情有独钟,以至于荒废了学业而茫然不知。

五、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教育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要强化学生的立志成才、刻苦学习的历史责任感。通过“两课”主渠道和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把实现自身价值同服务祖国和人民的愿望与要求结合起来,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增强他们的道德使命感。再次,要引进和重视心理咨询工作,青年大学生虽然是较高智商的群体,但都还处于未定型、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必须把心理咨询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以引导学生拥有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责任观的身体条件。

2.完善德育评价体系。要在实践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确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接受责任感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消除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通过考评时的加减分能从客观上对学生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3.创新责任教育保证机制。首先,建立大学生责任教育内在运行机制。从制度上设计好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和服务等诸多环节,要有效促成责任教育合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保证责任教育的整体效果。同时要明确、落实责任,制定工作考核和评价奖惩机制。其次,建立大学生责任教育外在制约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普遍意义上的责任实现的社会制约机制,要在社会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和社会习俗甚至法律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制约力量,这不是责任教育的强制,而是责任教育的有效督促。

(二)优化环境

1.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在学生成长中,尤其在培养责任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校内外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从而促使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风尚习俗的醇化,使道德建设不断进步、升华,从而影响并促进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提高。

2.构建责任意识教育体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责任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父母是第一把关人。父母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对子女责任感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一体化的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网络教育不能忽视,要尽可能剔除或净化网络中的黄赌毒,使之成为大学生接受健康文化信息的主要窗口。

3.尊重学生个体人格,注重社会意识培养。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我们既要避免以往那种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素质的教育倾向,既着重于学生健全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培养,又把健全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培育与张扬热爱集体、热爱民族和热爱国家有机地结合起来,借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重视实践

1.注重提高大学生责任实践能力。要使大学生形成既深刻又稳定的责任意识,必须不停的熏陶和反复灌输,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长期、反复的责任教育实践,才能使之形成坚定的责任意志,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针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开展责任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实现能力。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责任意识。一方面,高校要给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要尽可能多地给大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引导他们深入社会,通过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3.促进责任教育生活化,让大学生自觉培养责任意识。教育与生活应该是生生相息的关系,教育是特殊的生活,生活是特殊的教育。重拾生活世界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追本正源的问题,也是责任教育的一个发展契机。在责任教育中,生活化就是要使责任教育脱离空洞的说教,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使之注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不以善小而不为。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3]翁铁彗.思考中的前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胡婷等.近20年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演变与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5]吴伟花.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和塑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上一篇:浅析当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下一篇:论社区体育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