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化学消融治疗少血供肝癌82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9 07:28:14

经皮肝穿化学消融治疗少血供肝癌82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评价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治疗少血供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过介入造影后肿瘤为少血供并无碘油沉积或沉积不良的肝癌患者,采用在影像学监视下经皮肝穿注射化学消融剂(PEI),术后检测AFP或CT、MRI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1年复查,7例出现局灶复发和远处转移,占8.5%,死亡20例,占24.4%,55例患者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占67.1%,即1年内生存率为67.1%。结论 少血供肝癌经过化学消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肝穿;化学消融;治疗肝癌

治疗肿瘤在于“三早”,但我国肝癌患者发现均较晚,往往失去手术机会,介入栓塞治疗肝癌已被公认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对于转移肝癌或少血供肝癌介入栓塞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采用非血管介入方法,治疗少血供肝癌,已被医学界所接纳,笔者近年来进行化学消融治疗少血供肝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病例选择,82例患者均经介入造影为少血供肝癌,部分病例进行栓塞后碘油无沉积或沉积不良的患者,另一部分为转移性肝癌,特别是消化道转移肝性癌多为门脉供血。

1.1.2 设备器械,可用CT、超声、穿刺针、栅网、无水乙醇等。

1.1.3 临床资料,82例肝癌患者经肝癌诊断标准明确肝癌或转移性肝癌 其中原发性肝癌70例,转移肝癌12例,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31~79岁,平均54岁。所有患者均无门脉癌栓,消化道原发病灶均已切除无局灶复发。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可选用超声或CT等影像设备,选择好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并作好心理宣教,做好术前常规检查,配置好无水乙醇与超液化碘油乳剂,其比例无水乙醇:超液化碘油乳剂为9∶1,注射量为V=4/3∏(R+0.5)3。

1.2.2 患者取仰卧位先行影像学检查,取距离病灶最近的体表处为穿刺点,并避开肺、肋膈角、胆囊等,通常选择腋中线、腋前线或锁骨中线为穿刺点。超声下可用穿刺探头,CT下可用栅网定位选择好穿刺点。常规术区皮肤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嘱患者平静呼吸,在影像学监视下将千叶针或PEI针经皮肤穿入肿瘤部位,并进一步确定针尖在肿瘤远端处,用10 ml注射器抽取5~10 ml上述乳剂或按计算量,连接针尾回抽无血后在监视下进行缓慢注射,边注射可边退针,但针尖必须在瘤体内,可在瘤体内多点注射,如有反流可停止注射。穿刺过程中患者不要屏气,注射完毕将针退至瘤体边缘,可留针5~10 min,拔针,包扎,腹带固定。术后6 h心电监护,禁食,给予止血治疗2 d,抗炎保肝对症治疗,必要时可给地塞米松10 mg,3 d,根据病灶碘油沉积情况可重复PEI[2]。

1.2.3 疗效评价 PEI后 3、6、12个月复查AFP并CT或MRI进行对比,依据AFP及影像学的结果评价PEI的疗效。

2 结果

2.1 PEI治疗后影像学结果和AFP改变。

2.1.1 AFP变化 46例既往表现有AFP升高迹象,先经PEI治疗AFP值均明显下降,其中有41例在PEI 3个月内降至正常范围内,占89.1%,并在1年内无明显变化。最明显者自3880 μg降至2 μg,5例患者AFP降至280 μg/ml左右后CT提示有新病灶,6例患者3~6个月发现远处转移,9例患者半年内死亡,占10.96%。

2.1.2 影像改变 所有82例患者PEI后CTMRI检查均示治疗区域边缘清晰,治疗范围内可见碘油沉积,病灶缩小内有汽化征或液性暗区,肿瘤缩小周边无病灶,增强CT 或MRI可见肿瘤坏死灶或无强化,术后1年复查,7例出现局灶复发和远出转移,占8.5%,死亡20例,占24.4%,55例患者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占67.1%,即1年内生存率为67.1%。

3 讨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已被公认为治疗肝癌中晚期首选方法,但少血供或转移肝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非血管介入治疗此种类型肝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总结的就是采用化学注射消融治疗肝癌取得较好的疗效,带瘤生存率,远期生存率(本研究其1年内生存率67.1%)、肿瘤坏死率及临床症状都取得了明显改善。

PEI的原理:无水乙醇注射瘤体内后与原生质相遇,可使之脱水,发生沉淀作用,细胞质凝固使细胞组织硬化,破坏恶性肿瘤细胞产生的大分子生物物质,如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破坏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硬化肿瘤血管和促使血管内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目的。本组所选择的肝癌均是既不适合手术也不适合栓塞的病例,在治疗上较为棘手。笔者采用了非血管介入手段注射无水乙醇的办法提高了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1年内有效率达55例,占67.1%,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如射频消融,超声聚焦消融,经皮瘤体内化学药物注射相比无明显差别,因本组病例均是少血供患者其生存期较其他治疗方法相似,生存差别较3~6个月自然生存期延长1倍以上,疗效可靠。但在治疗过程中仍有少部分患者出现转移,但不能排除在治疗前就有微小病灶存在的可能,因为本组病例属局部治疗,远处转移难以控制,这也是治疗肿瘤上存在的一大难题。

本组病例在治疗中,并发症出现较少,仅出现了3例沿针道外溢至腹腔,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给对症治疗后缓解。为避免该并发症出现,留针,待药物弥散后再拔针,同时针道朝上卧位半小时,另外,注射时注意速度和压力,其他并发症如出血、气胸等均未发生,未见过敏现象,仅有5例出现醉酒现象。

总之,PEI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并发症较少的一种治疗肝癌的手段,适合中小型医院开展,其肿瘤大小不做过多要求,患者病情允许都可行PEI治疗。只要有效提高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都不失为一种治疗癌症的好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沛宏,黄金华,罗鹏飞,等.肿瘤介入诊疗学,2005.

[2] 郭佳,杨甲梅,吴孟超,等.B超普通探头引导肝穿刺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1500例.肝胆外科杂志,1999,7(1):11-12.

[3] 李鳞荪,贺能树.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

上一篇:尿液标本亚硝酸盐检测结果分析 下一篇: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2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