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性教学真正成为“减负增效”的有力抓手

时间:2022-10-09 07:27:01

让探究性教学真正成为“减负增效”的有力抓手

探究性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究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中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效地进行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让学生在无限的空间里实现思维的飞跃,有助于开启学生的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之门,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激情,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建立合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学生充分信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敢于发表意见、看法,敢于提出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引导他们质疑、解疑,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形成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切实成为“减负增效”的有力抓手,真正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数学课要充满探究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创设情景,诱发动机,给学生一份动力,这份动力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探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想法不应轻易否定,要正确引导,认真分析,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进而转化为探究的热情;要让学生乐于探究:学生对数学教学中许多活动、实验都会产生好奇,而好奇是求知的动力,也是探究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挖掘教材的新奇因素,创设情景、变换形式,使其更具趣味性、思考性和开放性。

二、铺设有效路径,保证探究的畅通

1.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使学生在师生、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地改变过去对学生学习的“裁判角色”,应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发现者、倾听者和交往者,善于发现、珍惜学生的创造冲动,尊重学生的内心的表露,善于将学生的观点联系起来。如:在完成设计后,让各组成员在课上依次展示自己的成果,汇报其设计思路,师生共同评价,最后各组相互评价和完善,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边体验,边修正,边欣赏,不断加深对数学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适应时展的需要。

2.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探究活动是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该项活动中去,在“做”、“观察”、“实验”、“探究”、“体验”、“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情况进行分组。(1)以6人一组为宜。人数过多,会造成见解分歧而难以达成共识的争论的局面;人数过少,视野的开阔度不够,组内的交流面过窄,也会给本组的探究活动造成困难。(2)以自由组合的友伴群体为佳。友伴群体多是平时交往甚密、性格相近、感情融洽的学生,他们也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以这样的基础组成的群体,其凝聚力较强,便于开展活动。(3)特别要注意的是那些不为群体接纳的个别学生。教师要根据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帮助选择一个能相容的群体,以确保面向全体学生,人人积极参与。

3.提出问题,让学生表现自我。

亚里士多德曾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遇到要解决的问题时引发的。因此,每节课我都要提出几个问题以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研究交流和探究。每一节课都提出问题或设疑,会给学生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敢于发问,让学生质疑解难。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兴趣被激发,很快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中他们就敢于发问。学生的发问有些教师也难以回答,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与探究的精神。如在黄金分割中,讲到女人穿高跟鞋能使女人看起来窈窕漂亮,是因为穿了高跟鞋能使女人的上半身与下半身的比例近似等于黄金比时,有学生就好奇地问:“那男人穿了高跟鞋为什么就不漂亮?”这个是敏感问题,这不仅仅是黄金比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些生理知识,我没及时回答他,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解难。但平时能当场解决的问题要马上解决,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可对学生说:“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科学性,科学就得严谨,让我们一起找资料、收集证据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在教学范围内,教师不要轻易地阻止学生去探究,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并鼓励他们在课外勇敢地去探究解疑。

5.善于动脑,让学生勤于实践。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重要的一点,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脑、动手、实践,进行自主探究和发展,寻求问题的答案。数学的每一项探究活动都需要智力与勤劳的结合。我在教学中,每学期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数学作品的设计,然后让学生自己做评委进行作品评比,并把好的设计作为班级和学校的板报设计,这种让学生欣赏和创造数学美的方法效果很好,学生很认真,竞争性也很强。通过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观点,通过实践展示了他们的探究成果。

三、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

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研究,作出创新处理,每一节课深入探究,提出一至两个问题。其次,改进教学手段。教师要结合现代化教育手段,发挥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观察、演示技术动作,快速出示问题。最后,重视课前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去收集资料、讨论、动手实践、得出结论。也就是让学生明确探究的思路、探究方法,具备探究能力,养成探究的习惯。学生独立或小组成员在一起经常探究,将探究延伸到课外和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愉快地合作学习。

总之,教师要让探究性学习的气息充满数学课堂使学生由厌学变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变学生为数学学习的主体,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平.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丛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文琪,邓小飞.研究性学习百论与创造性教育.中央名族大学出版社,2002,(6).

[3]吴纪安.教学中应搞好研究性学习.2002,(6).

上一篇:抓住问题教学特点,提升问题教学实效 下一篇:关于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