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股东与债权人的矛盾与治理途径

时间:2022-10-09 07:08:44

浅析股东与债权人的矛盾与治理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金的需求,负债筹资已成为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渠道。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获得节税效益,降低了综合资金成本。与此同时,负债经营也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基于以下几点,催生了股东与债券人之间的矛盾。

1.风险与收益的非对称性。企业的资本来源于股东和债权人。债权人的投资回报率是固定的,而股东的回报却是随企业经营效益而变化。当企业运营良好时,债权人所得的固定利息只占企业所获利润很小的比例,而大部分的利润归股东所有。当企业经营状况欠佳,陷入财务困境时,债权人承担了资本无法追回的风险,这就造成了风险与收益的非对称性,产生矛盾。

2.目标不一致。企业的所有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希望扩大负债规模,带来额外的盈余。在所借资金的利率低于投资回报率这一前提之下,股东期望负债的比例高一些。而债权人期望能在债权到期之时安全收回借出资金,企业的负债程度越低,对其也就越有利。在这种情况下,所有者获取额外的投资收益,但债权人却要共同担负投资的风险,矛盾也就产生了。

3.信息不对称。股东比处于企业外部的债权人更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常常利用内部信息的优势,选择促进自身效用但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债权人却难以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偿债能力和投资行为的质量做出可靠的判断。

当然,债权人可以通过加强对债务人的监督来加以防范,但由于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监督难度大,债权人也对高昂的监督成本望而却步。但是,如果债权人预计到股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从事不利于自身的行为,存在道德风险,那在订立借款合同时,就会提高债券资金的成本,很可能会引发股东的逆向选择。即使企业已经手握一项很可能获得收益,但债务成本太高也会迫使企业没法实行投资计划,甚至放弃债务融资。

我们可以看到,在股东与债权人的矛盾中,债权人其实多数时候是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债权人治理权后置,资金一旦到了债务人手里,债权人便失去了控制。他们的矛盾导致了“资产替代”与“投资不足”,侵占了债权人利益。所以,对股东和债权人的矛盾治理显得尤为必要。

一、利用法律机制发挥作用,修改与完善法律

我国《公司法》及《刑法》对债权人和股东利益冲突中的过错方进行了惩处,在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方面都有着明确的相关规定。但法律涉及到的侵权行为只是冰山一角。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应对侵权行为制定标准。同时,加重处罚力度,增大股东侵占债权人利益的违法成本。

二、债权人采取措施寻求自保

1.债权人在借款合同中增加附加条款,限制资金的使用范围与股利的分配,列明新借债务的所需条件等,进而回避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同时,由于在资本市场中存在成本,而债权人在进行投资时,也会将其纳入考虑,企业的债券价格也会随之降低,或借款利率随之上升。因而增加附加条款,尽管会相应地产生监督成本和执行成本,股东却最终要为其买单。

2.当债权人发现企业有损害其债权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这不仅能使债权人能降低自己的损失,也能对股东起到约束警示作用。

3.发行可转换债券,对于克服股东“资产替代”行为有所助益。首先,债权人能成为公司股东,利益一致了,冲突也就缓和了。再者,一旦股东进行高风险投资,可转债的价值也会随股价的上升而上升。但是,投资者预期到这种高风险投资,企业的市价应下降。所以债权人行使转换权将会降低使股东权益收入,因此,股东缺乏动机去进行“资产替代”行为。

三、基于公司治理发挥作用

1.加强财务信息披露。双方在签订债务契约时,明确规定债权人的监督权,公司必须配合,使债权人的监督具有法律保障。债权人根据合同的规定,定期调查,及时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和债务资本的使用情况等,监督企业是否严格执行了相关条款,特别是限制性条款。同时,为减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满足债权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披露制度须进一步完善。

2.限制大股东的控制权,提高债权人的地位。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如实行票数封顶制),将部分控制权转入中小股东之下,改变第一大股东一人独大的局面,通过建立有效的股东集团,防止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并且可以通过建立债权人会议制度,以此遏制大股东对债权人利益的侵害。比如“太子奶”开债权人会议推动公司破产,大股东被迫出局就是最好的例子。3.加强股权和债权的共同治理。作为利益相关者,赋予债权人相应的公司治理权,通过让其参与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审查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决策,平衡相关各方的财务关系,制约经营者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对债权与股权进行双向控制,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有助于防范经营者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4.金融产品创新。随着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债权和股权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企业债权人具有复合性,已不是单纯的债权人,并且有很强的参与意识,渴望并且要求在公司治理中拥有一席之地。因此,对于弥补当前的债权人治理缺陷,金融产品创新有着很好的替代作用。

总之,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股东与债权人之间,虽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矛盾冲突,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改进。我们不能放任其继续扩大,应该积极寻求治理途径,遏制并努力缓和矛盾。只有股东和债权人的携手努力,才能使双方长远的、均衡的受益。(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鲍家友.大股东控制、控制权私人收益与投资风险[J].经济研究导刊,2006(6).

[2]刘贵生,夏既明.浅探债权人利益保护与公司治理结构[J].财会月刊,2002(1).

[3]李伯圣.论公司治理中债权人治理权的前置.扬州大学学报[M].2005(1).

[4](美)Margaret・M・Blair.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M].1999.

上一篇:《三打白骨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下一篇:名师课堂的合作学习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