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学习方式 优化教学过程

时间:2022-10-09 06:59:14

改善学习方式 优化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103-02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我们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就此我谈几点认识。

一、以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以现实素材激活学生已有经验

创设问题情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既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似懂非懂,与旧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又要让学生感觉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里状态,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课一开始,教师就创设用数表示分苹果的问题情境。“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第一问和第二问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第三问有点困难,有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每人分得“半个”.教师接着提出问题:“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半个吗?”激起了学生探索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动机。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新知识的意义。

二、充实数学思想方法,支撑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前几年我们使用的实验教材(江苏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就是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第一单元是“数一数”,通过情境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的意义,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看、数的能力;第二单元是“比一比”,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客厅、厨房里的场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比较,学习比较这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感受比较这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第三单元是“分一分”,教材先通过整理文具和学具这件事,让学生感到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把一些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初步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分类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分一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三、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正是学习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如果教师能经常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一摆,弄一弄,这不仅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迎合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也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出规律,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非常重视让学生实践操作,使实践操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学具(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20个),课堂上,教师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摆出一个长方形,摆好后讨论下面的问题并作好记录:(1)你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用数小正方形的方法)(2)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数小正方形的边的方法)(3)你认为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学生摆好并作好记录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寻找规律,最后归纳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这样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实践、去操作,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图形,从亲自感知到理性概括,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四、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互相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能力。

如:教学计算“13-9”,传统的计算教学是要求学生想:“因为4+9=13,所以13-9=4”。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去探索适合自己思维习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通过摆学具(圆片或小棒)来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去,13减去1、2、3……9”。有的说:“把13分成10和3,10-9=1,1+3=4”,有的说:“把9分成3和6,13-3=10,10-6=4”,有的说:“因为4+9=13,所以13-9=4”。最后归纳自己的算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体探索、合作探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充分享有发言权,可以自己发表意见,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告诉同学,同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通过讨论,在更深层次上认识所学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调控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特殊的意义。

总之,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研究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发系统。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小学高年级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