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寒冬中的798

时间:2022-10-09 06:45:58

金融寒冬中的798

北京798这一普通老厂区,在艺术家进驻后,成了新艺术、新观念的发生地。紧接着,画廊追逐着艺术家的脚步赶到。2005年起,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升温,大大小小的画廊一茬一茬地在798长出来。不几天工夫,就会冒出一家新画廊。而常青、尤伦斯、伊比利亚、佩斯??这些画廊界的大鳄,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在798的各个显要位置虎踞龙盘。

798的租金随着画廊的进入水涨船高,艺术家们不得不逐个退出,另找安身之处。艺术家撤了,但画廊招揽来了众多的艺术投资/投机者和游人,商业化的798与当代艺术经济一起热闹着。

彼时,也会有艺术家批评798过于商业,有批评家揭出天价做局和恶炒当代的弊端。但担忧归担忧,明星艺术家的拍卖价格不断突破,还没有毕业的美院学生也已经在以高价出售作品。798就像一只大啤酒杯,盛着当代艺术这杯滋味不错的泡沫,让饮的人,个个志得意满。

没想到,金融危机忽然来了。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像对肇始地美国那样巨大,大伙儿对当代艺术的行情可能产生跌伏也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艺术经济的寒冬来得那么迅疾,那么彻骨。

拍卖结果大幅缩水,画廊销售几近停滞。起初,画廊还能用一个个开幕展的热闹维系表面风光。到后来,撑不下去的画廊纷纷倒闭,公告栏里全是转让工作室的帖子,大伙像丢烫手山芋一样全力抛售自己手中的艺术资源。对当代艺术界来说,这真是一个酷寒的冬天。

原以为这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跑太快、热过头的798可以冷静一下,淘汰掉一部分目光短浅的艺术投机者,进行一次蜕变和升级。然而再访798,却发现刚倒闭的画廊,有不少已经成为了时尚品牌的卖场。艺术等得,租金昂贵的大厂房可是等不得的。

画廊集体过冬,798却并没有变得冷清起来。游人们仍然一拨拨地前往798观光游览,商家们顶着金融危机的寒风,很有魄力地接下了这些租金不菲的空间,希望能借着艺术厂牌,生出更多商业价值。

只是不知道,过完这个冬天,798又会被它的新老主人们,描画成什么样的图像?

相关链接

2008年5月,广州沙面经营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画廊倒闭,掀起了画廊倒闭潮的第一波。据当地的画廊经营者透露,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直接对口外国客户的沙面画廊生意陡然缩水,当地能够维持生计的画廊已经不超过10家。

国内知名的深圳大芬油画村,从来订单不断,然而“海啸”的袭击使得订单锐减70%,在2008年下半年举办的广交会上,大芬村几乎“颗粒未收”,没有接到任何订单。

据一些报道显示,2008年底,美国当代艺术博物馆由于资金缺乏面临倒闭的危险, 美国相关方面已采取行动挽救当代艺术博物馆,慈善机构Eli Broad已经报道将预付3千万美元,帮助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度过财政危机。

2008年9月,美国老牌投资公司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作为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雷曼兄弟公司对于艺术品这个高收益高回报项目的参与是全方位的,包括投资、赞助等多种不同的方式。破产不久后,雷曼高层就有人拿出价值2000万美元的16幅战后和当代艺术收藏品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卖。而对于美国民间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美术馆等大批雷曼兄弟支持、赞助过的艺术机构,无疑会受到极大影响。

昔日的798,展览多多,观者多多

上一篇:当我站立在赛场前 下一篇:商业摄影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