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IPO何以备受关注

时间:2022-10-09 06:43:24

2月15日,中铁建A股IPO进入路演阶段。由于目前市场处于阶段性低点,而中铁建具有大型央企、国内同行业巨头和世界500强的特殊身份,市场由此对中铁建IPO给予了高度关注。

从资本市场行业布局来看,中铁建的加盟无疑将增加建筑板块在市场中的权重。在市场表现方面,其所处行业决定了其今后的业务发展会较少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业绩稳定增长有保障,因此机构有理由看好其上市后的表现。而在与中国中铁的关系上,人们期望无须“相煎”太急,“共赢”能够多于“竞争”。

中铁建IPO启动受关注

中铁建首次公开发行计划于2月15日开始询价。受其影响,基建板块中的大型央企上市公司股票表现抢眼。其中中国中铁和中国交通建设在香港市场受到基金追捧,并带动其他基建类个股走强。A股市场上,在上证指数下挫1.21%的情况下,中国中铁仍然小幅上涨。大盘整体疲软,市场短期走向难测,中铁建选择此时上市,究竟会在二级市场得到多大程度的认可,成为近期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铁建上市方式为先A后H。作为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央企,中铁建的上市可能成为2008年第一季度规模最大的股票发行。据悉。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发行价格将为5元左右,香港发行价将不低于A股发行价。由于进入新年以来全球股市同病相怜,市场缺乏明显提振人气的实质利好,所以中铁建的首发成为上海和香港市场共同期待的“兴奋剂”。

而在香港,中铁建推介在2月11日就已经开始。从其保荐人的报告来看,定价都比较谨慎。中铁建的上市保荐人包括中信证券、花旗集团和麦格里银行。H股保荐人之一――花旗集团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中铁建2008年预测市盈率介于27倍至37倍之间,预留出了很大的“讨价还价”空间。这样的区间比起中石油发行A股时20倍到22倍的市盈率以及中国中铁A股22.25倍至26.70的区间都要大得多。

在盈利能力方面,据麦格理的研究报告,中铁建毛利率为6.6%,远低于可比上市公司中国交通建设的11%。不过,麦格理看好中铁建的纯利率,认为中铁建今年纯利率可升至1.4%,比中铁的1.1%为佳。

关于增长率方面,花旗估计,中铁建2007年至2009年收入和盈利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和54%,同时预测其毛利率能由2007年的6.7%升至2009年的7.9%。麦格里估计中铁建2008年预测盈利将较去年翻一番,达到43亿元人民币,预测其盈利于3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达56%。

根据发行计划,中铁建首次公开发行A股不超过2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93%。公司计划于2月15日至21日询价,25日至26日网下申购,26日进行网上申购,预计3月上旬上市。H股有望3月14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计划发行17.06亿股,连同行使超额配股权,最多发行约19.62亿股H股。通过在上海和香港上市,中铁建大约融资近50亿美元。

业务增长前景持续看好

由于当前市况不佳,因此中铁建的定价相对大牛市中的新股定价而言要公道许多。业界普遍认为2008年股市风险将逐步增大,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令多数机构被迫调整持股思路。中铁建所处的基建行业被认为是宏观调控波及不大的行业,而且受次贷风波的影响很小,所以被称为通胀背景下的安全行业。

然而,不管宏观调控如何跟进,作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不会放缓,只能增强。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央企,中铁建必将极大受惠于国家建设统筹规划,这构成了基本面最强有力的支撑。事实上,中铁建在之前就曾重点承担青藏铁路和上海磁悬浮的施工,不久前揭晓的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施工投标结果显示,中铁建中标总价高达337.4亿元,占全部施工任务的40%,成为最大赢家。

次贷风暴下,受影响最大的是金融、贸易等行业。有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正在寻求转变,而转变的基石就是强健的基建和内需。花旗在2008年投资展望中就提到,“早前跑赢大市的金融和商品股要休息”,内需股和基建股会是新一年的焦点。第四只股票型QDII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投资思路中也提到不断增长的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将使得内需和基建成为亚太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显然,中铁建将受益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京沪高铁土建工程中赢得最大份额目前被视为中铁建成功上市的最有利筹码。市场研究认为,赢得京沪高铁巨额合同对于中铁建引入战略投资者将十分有利,“因为境外投资者一般来说会认同能够拿下明星项目和巨额合同的企业”。成功拿下巨额订单或许还将推高其在一级市场中的发行价格。按照中国中铁2月15日在香港和上海市场的收盘价比较,H股比A股约折价15%左右,但是由于绝对股价偏低,所以事实上的股价差不到1元。据此,如果中铁建在H股市场上能够得到投资者青睐,H股先行上涨,那么H股带动A股上涨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中铁建能否成功发行,主要取决于市况。目前上海和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心理不同。A股市场方面,虽然预计中铁建此次资金冻结规模不会很大,但仍有部分投资人担心新股发行是对市场资金面的“抽血”。H股方面,由于全球股市动荡,2008年1月成为香港近10年来惟一没有新股上市的月份。投资人热切希望能有一只优质股票IPO登台,以改变当前的冷落局面。香港甚至有部分基金人士表示,届时可能抛售中国中铁,换股中铁建。

“同根”兄弟大比拼

自中铁建上市的消息传出后,刚刚在月前因首试“先A后H”上市方式而备受瞩目的中国中铁再度成为市场焦点。而这次人们关注的理由是:中铁建上市对于中国中铁会有何影响呢?中国中铁是随建筑板块共同受益,还是将被“后来者”赶超呢?

其实,市场有这样的疑问并不奇怪,因为中国中铁与中铁建实在太“像”了,而前后脚上市更是将其以往业务间的竞争引向了资本市场的融资争夺。两公司渊源颇深,曾同属于铁道部,目前又都划归国资委管辖。从两者的主业来看,基建业务是两者的首要核心业务。其中,中国中铁是中国铁路建设市场最大的承包商,中铁建是我国最大的公路工程承包商之一。两家企业在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等多个方面既互有重叠,又各具特色。例如,两家均在近年成立了自己旗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进军房地产市场做足了准备。中铁建组建了中铁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由于历史原因土地资源储备可观,项目开发初具规模;中国中铁则拥有中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到2011年实现业务收入225亿元,投资额达到244亿元,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前10名。在中国中铁上市募集资金中,就有不小的比重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而中铁建在上市后仍坚持基础建设主业方向,资金将主要投向购置设备和铁路建设。此外,两者都从事道岔、枕轨等铁路系统工业产品的生产。其中,中铁建上市资产中,就包括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该公司是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铁路养路机械制造及修理基地,销量居内地之最。

因此说,要简单地决断出两家公司孰优孰劣其实很难。两家企业2006年、2007年均连续入选世界500强企业,其中中国中铁排名342位,中铁建排名485名。从规模、市场份额等整体实力上看,中国中铁稍胜一筹。但是,中铁建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不容小觑。近40年来,中铁建海外业务一直稳步发展,也较中国中铁为优。而中国中铁也曾公开表示,目前公司海外业务占的比重较少,争取未来五年将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提升至15%。

从公司财务状况上来看,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2007年预期利润相近,均为31.5亿元左右,但考虑到中铁建2006年全年净利润为14.97亿元,而2007年1至11月份净利润就达到28.48亿元,实现了翻番,因此,中铁建利润增长率要高于中国中铁。有券商研究预计,A、H股发行前,中国中铁每股收益0.25元,中铁建每股收益0.29元;发行后的中铁建每股收益0.24元,中国中铁0.15元。

事实上,未来几年,两家公司均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政府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将高达3.8万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73%。其中,在2006年到2010年期间,计划投资铁路总额为1.25万亿元。同时,国家对公路网建设的投资预计达2.1万亿元,预计2010年前,年均投资规模约为1400亿元。

不可否认的是,不断发展过程中业务交叉的扩大使得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两个“龙头”在共同受益的同时,必然面临着全方位的充分竞争。建筑施工业是典型的资金饥渴型行业,无论从企业承接项目还是从企业发展而言,资金运作和融资能力都是建筑业成功经营的关键因素。可以说,这既解释了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的上市步伐为何如此接近,更预示了其未来在资本市场中的竞争关系同样不可避免。但并非需要“相煎”太急。

上一篇:楼市降温征兆初显 下一篇:西班牙独立音乐的中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