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阅读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

时间:2022-10-09 06:26:48

高中阅读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审美功能需要通过情感体验才能获得,阅读教学如果离开情感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高中阅读教学离不开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拉近师生情感距离

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对阅读教学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增强教师的亲切感,互相了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2.满足学生情感需要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优秀的文学作品,饱含着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灿烂的智慧。以优秀的阅读材料为载体,开展情感教学,能实现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品味人生,更深刻地领悟生命的真谛,有利于满足其情感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如学生在阅读《我与地坛》一文时,体会母爱的伟大;在阅读《边城》中感受深厚的祖孙之情、兄弟之谊;在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爱国之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内在的情感思想,以丰富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高中阅读教学除了指导学生学习字词,弄懂词语的含义和语法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学习的《沁园春・长沙》,教师挖掘词作蕴藏的情感思想,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已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热情,深刻领会爱国情感的豪情美。这样,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情感美丑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情感教育的措施

1.制定适宜的情感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选文,这些选文闪烁着道德、情操、人性的光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选文并结合学生的品质、情感等因素来制定情感目标,努力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例如,在阅读人物传记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将以具体的道德形象来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热情作为教学的情感目标。在古代诗词教学中,可以将通过意象的勾勒、意境的描绘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及语言文字作为教学的情感目标。这样用富含情感的选文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情移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不仅是一个生命个体,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着丰富情感和需求的独立的人。”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要让阅读教学成为富有情感 的教学。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能运用绘声绘色的话语、生动逼真的动作,声情并茂地进行阅读教学,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或者联系自己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经历,把自己的经历、情感与学生分享,用自身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让阅读课堂变成学生的情感栖息之地。

3.注重朗读训练

朗读能够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注意声调和音量,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满怀感情地读,让学生能够读出意境,读出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及“弦外之音”。

如学习《雨霖铃》,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听录音,想象词中呈现的景色,然后跟着录音读全词。学生读着读着,读出了秋天的色彩,读出了秋天的气息,读出了秋天的声音,也读出了秋天离别的愁苦气氛。学生触摸到词人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在读中走进情境,让真情化作雨露,悄悄地滋润心田。

4.注重开展活动

高中阅读课堂不缺少教师生动的讲解,而是缺少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感受和对蕴含的情感的体验、对实际生活的情感体验。学缺少这样的体验,就无法领悟到文章内在的情感之美。因此,要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指点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再现和再造的途径,让学生真切体验文章蕴含的情感。

如阅读《雷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排练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扮演周朴园、鲁侍萍、周萍、鲁大海等人物,再现课文。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具体情境中不同人物的复杂情感。

总之,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中进行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丰富的情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综合素养。

上一篇:让美诗意栖居 下一篇:浅析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