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09 06:17:03

水稻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近3200万hm2,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1.4%,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5%。目前世界上有的国家已经实现了水稻机械化,而我国历经40余年周折,直到20世纪90年代,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耕整地、育秧、栽植与收获等机械化才有了较大的进展。

我国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浙江到新疆,都有水稻种植,地域分布十分广阔。不同区域间气候和水土条件差异很大,形成了非常复杂的耕作制度和品种体系,有一熟制、两熟制、三熟制和两年三熟制,有单季稻、双季稻、麦茬稻,有早稻、中稻、晚稻和粳稻、灿稻、杂交稻等。生态类型、耕作制度和品种熟制的多样化,要求水稻栽培技术和机器系统的多样化,这必然增加了机械化的难度,但也为各种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机具提供了发展空间。

水稻栽植技术基本分为直播和移栽两大类。直播有旱直播和水直播,水直播又分为干谷直播和芽谷直播;移栽分为深栽和浅栽,浅栽又分为有序和无序两种基本形式。深栽机有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有序浅栽机有精密抛秧机、播秧机、摆秧机和摆栽机等。直播省去了育秧环节,工艺流程大大简化,省工节本,西方国家多采用这种模式,在我国单季稻区和太湖流域等稻麦区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九五”期间,我国水稻直播面积占机械化栽植面积的1/4左右,今后还会有较快的发展。浅栽有利于增产,但风险大于深栽,因此各种浅栽技术与机具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深栽技术和插秧机。

水稻早衰是由于水稻生长后期代谢机能过早衰退所引起的一种生理障碍,即在抽穗后到成熟前呈现茎叶枯萎,未老先衰,致使成熟度不好,籽粒不充实,千粒重不高,瘪粒增多而减产,品质不佳,农民称“立秆死”,或“返秸”,常给稻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早衰原因:

1.土壤通透力差,耕翻质量不好。尤其地边、地角,年年不能进行耕翻,土壤板结,或是地势低洼,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性,严重时发生黑根,甚至根腐,影响正常的呼吸和植株生长,从而提早衰老。

2.栽培管理不当,密度过大。个体植株生育不良,前中期施肥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植株快速徒长,叶片披垂,提早封行,使下层叶光能效率降低,同时阻碍了根的生长,新根少、根短、吸收减弱而加速死亡。

3.土壤盐碱度过高。盐碱含量过高的稻田,长期只灌不排,土壤中的盐碱成分排不出去,影响稻根生长发育,而使水稻早衰。

4.气候因素。在水稻灌浆期间,气温偏低或日照时数过少,则同化物质的生成和转移速度大大减慢,在9月份水稻灌浆阶段如遇5-6℃低温,耐寒力较差的品种或根系发育不良的植株即呈现变色而早衰。

5.品种因素。据调查,一般矮秆、早熟品种容易出现早衰,因为矮秆品种的通气组织通常不如高秆品种发达;早衰与叶片寿命长短有关,叶片寿命长短又与叶片厚薄有关,一般早熟品种后期生长的叶片比晚熟品种薄、寿命短,因而早熟品种容易早衰。

6.病虫危害。病虫为害造成水稻叶片过早失去功能,如二化螟为害使植株枯死,纹枯病为害叶鞘,使叶片从下而上枯死,使水稻提前衰亡。

二、防治措施:

1.合理耕翻,疏松土壤,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强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改良土壤,大量增施优质农家肥,提倡稻草还田,留高茬等。

2.选用抗性强的、不易早衰的良种。

3.搞好排灌系统,降低稻田地下水位,适时排水晒田,排除有毒的还原物质,增加土壤氧气,保证根系正常发育,对防止早衰有较好的效果。对盐碱含量过高的稻田,田间一定不能缺水,并且要经常换新水,籽粒完全成熟再停水,防止因盐碱而早衰。

4.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控制无效分蘖。

5.合理施肥。对于经常发生黑根或根腐的田块,应不施或少施带有硫酸根的肥料;氮肥做到少吃多餐,防止基肥和蘖肥一次施肥过多;根据苗情增加穗肥和粒肥,达到活秆成熟;增施磷、钾肥,尤其在孕穗期前追施钾肥;提倡施用水稻专用肥等复合肥料或具有包膜的长效肥料,适当施用微肥或根外追肥。

6.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上一篇:浅谈低温冷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下一篇:论新购农机具的使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