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馆漫谈

时间:2022-10-09 05:46:20

古今图书馆漫谈

摘要:在我国5000年的文明史中,图书馆占有一定的位置。本文对中国图书馆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现状进行了探讨,并论证了图书馆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古代;图书馆;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8-0194-02

在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史中,图书馆占有一定位置。我国古代图书馆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据《易・系辞》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可见,在周代以前就有了图书。《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里指的册、典“是殷墟甲骨,是殷代史料,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文献”。发现甲骨卜辞的地方,显然就是当年储存图书的库房,这是我国图书馆的雏形。到了周代,就有了“史”这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长),专掌管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史记》说,老子曾任周代的“守室之史”。《汉书・艺文志》也说老子曾作“柱下史”,管理文献史料,博览古今典籍。除老子以外,司马氏、籍氏都是主管图书的世家,各诸侯国也都有“盟府”、“故府”等具有图书馆性质专设机构。相传,孔子周游列国,得读120国的图书文献,楚左使倚相“是能读三故、五典、八孝、九丘者”。墨子也说,他曾见过百国春秋。我国私人藏书起源于战国,《墨子》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相传,苏秦藏书数十箧,学者惠施游,随身带书五大车。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秦始皇“焚书坑儒”,古代图书遭到厄运,但皇家藏书仍有较大发展。秦始皇在咸阳阿房宫专设藏书机构,藏有大量竹简、板牍、帛书。藏书设备也较完善,有建筑藏书之处“石室”,有保密的书柜“金匮”,有贵重图书“玉版”。并设有固定的职官――“御史”,主管图书事业。史书记载,张苍曾任秦国的御史。

汉武帝凭借政权力量,历史上第一次下令征求遗书,“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书籍“积立如山”。又大兴土木,扩建图书的馆舍叫“天禄阁”,在未央宫内,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记载的国家图书馆。据说,当时皇家图书馆还设有“麒麟阁”,并且组织专门抄写书籍的人员,定出标准本。汉成帝派陈农到全国各地搜访书籍,并令光禄大夫刘向在天禄阁整理“校书”,后刘歆继承父业,历经20余年,编出历史上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之一。“东观”是东汉都城洛阳最大的皇家图书馆,史学家班固曾整理“东观”藏书,编成《汉书・艺文志》,开正史立“艺文志”的先例。汉代编修的两种巨著《史记》、《汉书》都是在皇家图书馆完成的。汉代私人藏书以蔡邕最有名,达万卷之多。魏晋南北朝,政局不稳,朝代变换频繁,图书馆事业大受影响。但各朝仍积极搜书,梁元帝时藏书达7万余卷,“四境之内,家有文史”,私人藏书也很兴盛。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发明了纸和雕版印刷术之后,古代藏书楼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隋代的藏书楼是京都的“观文殿”,建筑讲究,豪华秀丽。隋文帝时,秘书监(国家图书馆馆长)牛弘派人到民间搜讨异书,并制定奖励办法,每段赏绢一匹,校写完毕,原书归还,据说抄写了三万余卷,皇家图书馆藏书逐渐得到充实。隋炀帝令“秘书省”官员从事抄书工作,每种50副本,皇家藏书楼猛增,西京长安“勤则殿”藏书达37万卷,达历史上国家图书馆藏书最高记录。隋炀帝也重视校错整理工作,整理后的图书藏于东都“修文殿”。唐代设弘文馆,为皇家藏书馆。唐玄宗时,专设修书院,专掌抄校书籍,在长沙抄了51000多卷,藏于乾元殿。可惜,藏书在“安史之乱”遗散殆尽。唐代开始出现书院藏书,如集贤书院、丽正书院、崇文馆、东林书院等。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国家、地方、私人刻书风甚盛,对图书馆事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宋初中央藏书有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宋太宗建学文院,后来另建书库,叫秘阁,竣工后,太宗亲往观书。宋代私人藏书极为发达,名家辈出,藏书都在万卷以上,大大增强了图书传播知识的功能。元代先设宏文院,后立艺林院。明代宫内的文渊阁也是一个国家大图书馆。永乐十九年,明成祖定都北京,令文渊阁藏书各取一部送北京,共100箱。明代图书馆事业的一大壮举便是明成祖时编纂的《永乐大典》,共22877卷,约二亿八千万字,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它是我国第一部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大百科全书。明代私人藏书蜂起,多半集中在江浙一带。据记载,著名藏书家有427人,嘉靖年间,浙江著名藏书家范钦修建的宁波“天一阁”是现存最老的私人图书馆,誉满中外。明清之际,江苏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毛晋汲古阁藏书多达84000余册。清代前期,国家藏书,以乾隆时期为盛。乾隆后期,由于《四库全书》完成,在南北修造七阁(紫禁城的文渊阁、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溯阁、扬州的文江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分藏《四库全书》,图书馆规模前所未有,而南方三阁允许士大夫入阁借抄阅读。清代私人藏书家钱谦益藏书极富,他的绛云楼是当时江南最大的私人图书馆。清代藏书数量多,规模大,对社会影响较深,特别江南三阁有向社会开发的倾向,对发挥图书作用,推动文化发展起了积极作用。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沿袭几十年的藏书楼逐渐没落与解体,有的被改组,有的转卖,有的被帝国主义财阀所劫卖,有的失散,有的毁于兵燹。书院藏书楼也改为学堂或学堂图书馆。与此同时,在我国却出现了帝国主义办的图书馆,这是殖民地性质的图书馆,例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等。中日甲午战争后,在维新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议下,开始设立公共图书楼,向社会开放,宣传资本主义思想和政治主张,如绍兴“古越藏书楼”,是近代图书馆的萌芽。1905年,湖南省建立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后无锡、苏州、温州等市县图书馆相继出现。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个关于建立图书馆的法令。1910年,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即我国现在最大的北京图书馆前身,1912年正式对外开放。此后,图书馆有所发展,但在统治时期,不断进行“文化围剿”,禁印进步书刊,查封进步图书馆,使得统治下的图书馆事业走上了日益衰退的道路。

“五四”运动以后,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推动下,出现了革命的、先进的图书馆,同志从1918年至1922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18年,同志北上会见同志,并一起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他俩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研究十月革命经验,寻找中国出路。随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的各种类型图书馆出现了,1920年,在同志影响下,成立了“亢慕义斋”(Communism音译)图书馆,专藏马列书籍。同年,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附设了阅览室。1921年,创办湖南自修大学附设图书馆,隔年又建立了湖南青年图书馆。1921年,上海应修人等创办上海通信图书馆。同志在欧洲留学期间,亲自建立留法支部图书馆,专宣传马列主义,进行革命活动。1923年,创办“南昌平民图书馆”,恽代英同志在武汉创立“利群书社”,在邓中夏、李立三等同志关怀下,工人图书馆、工人览报室等在各地纷纷成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苏区及其他革命根据地建设真正人民的图书馆事业。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苏维埃中国图书馆,这是无产阶级政权下第一个大型图书馆。抗战时期,延安极端困难,还是设立了规模较大的中山图书馆、鲁迅图书馆、绥德子州图书馆、中共中央图书馆,以及其他学校图书馆、军人图书馆、儿童图书馆。1941年建立了延安图书馆协会。在国统区,我们党建立了蚂蚁图书馆、北京大学子民图书室、上海的中华业余图书馆等,对唤起民众的觉悟起了很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图书馆事业飞速发展,各种类型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据1979年统计,全国公共图书馆1651个,高校图书馆633个,科研系统图书馆1300个。北京图书馆藏书1000万册,并与1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2000多个单位建立了图书馆交换和互赠关系,它是我国图书馆书目、业务辅导工作和图书馆其他协作的中心,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已突破单一的收藏二概念,成为传递科技情报、交流人类知识的中心,人们高兴地将图书馆喻为知识的海洋、无形的财富。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给图书馆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图书的形式开始向缩微资料过度。民主德国莱比锡出版一本名为《绘画入门》的图书,大小和一根火柴头差不多,由于缩微技术的发展,缩小倍率推进到1/200甚至更高,因此一个藏书几百万册的图书馆只需要几盘胶卷就行了。世界比较发达的国家图书馆普遍使用电子计算机,读者办理一次借书手续只需几秒,而且不必填写任何文字凭据。人们还可以把全部藏书储入电脑,读者只要按动键盘,电脑系统就能在30秒钟内从多达100万多册的藏书中为你搜索的需要的书刊。将来,无极电脑化的图书馆连结起来,全国及至全世界的图书资料网结成一体,那时,文献资料的传递将打破国际界限和地理上的隔阂,读者可以远隔千山万水,很方便地利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所藏的图书文献,人类的知识将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和利用。我国图书馆事业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方面还要做出很大努力,为了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我国图书馆事业必须向现代化迈进。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图书馆文化漫谈[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6).

〔2〕代洪波.历代帝王与古代官府藏书的发展[J].图书与情报,2001,(2).

〔3〕黄坚.中国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轨迹―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5,(8).

上一篇: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美学中的体现 下一篇:浅谈综合统计中的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