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有度有法

时间:2022-10-09 05:15:34

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利用兴趣小组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材的每单元都分为五大块安排:(一)学经典内容;(二)神奇汉字;(三)日积月累;(四)诗歌赏读;(五)延伸拓展练习。

在国学教材上,我们实施了“神奇汉字”的识字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再到楷体。如“光”的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一个跪坐的人,上面有一把火在燃烧;金文字形,则把人头上的“火”简化了。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所以,“光”本来的意思是光明、光亮。这样从形体的变化,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了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这正是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汉字字形演变和意思理解的一个补充教学。让学生循着汉字的渊源学习,他们的兴致高,记忆牢,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另外,我们充分利用教材,将传统文化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在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论语》节选内容。《论语》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经典之一,它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现代文中的很多成语或词语都来源于《论语》。如成语“诲人不倦”出自《论语》中的“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成语“欲速则不达”出自《论语》“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更要让学生懂得词语的渊源,知道这个词语是怎样产生的,出自什么样的语境,这样学生才能有深刻的理解。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经典语句,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我们在教材中触手可及国学经典的踪迹,经典的学习和语文教学相依相融。

国学是一条经典文化的长河。引领学生走进由国学经典构成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就走进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圣殿,将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

(作者单位:盐城市滨海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浅谈小学如何开展经典诵读 下一篇:推进黑龙江省城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