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细节养育知书达理好宝宝

时间:2022-10-09 05:11:38

用细节养育知书达理好宝宝

以前,看过六六的一篇文章,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文章大意是说,在参加一次聚会的时候,在座的朋友们都争相让自家的孩子表演才艺,学体操的满地翻跟头,学乐器的轮番献艺。然而,开始用餐时,孩子们的表现却令她大跌眼镜,碰到好吃的菜时,就据为己有,毫不顾忌他人感受,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还帮着孩子抢,原因是我们家妞妞就喜欢这道菜,叔叔阿姨们理所当然应该让着自家的妞妞。文章末尾,六六感慨,在家长不惜重金培养孩子才艺、提升孩子素质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对孩子基本做人的培养,而这一点正是最重要的素质教育。

我家的顺利哥俩如今两岁十个月,正是建立各种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培养也必不可少。我非常重视从细节入手,培养哥俩良好的礼仪习惯,特别强调的就是“谢谢”、“不客气”、“对不起”和“没关系”。

我个人的体会是,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用语其实蕴含的哲理和意义是非凡的。对于别人的帮助说“谢谢”,可以让孩子从小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于别人的感谢说“不客气”,可以让孩子体会因为帮助别人而带来的快乐;对于自己做错的事情,及时勇敢地说“对不起”,让孩子从小学会担当;对于别人的过失,轻松地表达“没关系”,让孩子变得豁达宽容。

根据孩子的年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父母应该创设机会,让孩子帮助大人做一些事情,然后,家长对孩子的帮助表示感谢,通过这种互动来加深孩子的印象。例如,家里买了西瓜,当顺利哥俩热心地把一瓤瓤西瓜送到大人手中时,我们一句发自内心的“谢谢”一定能打动和鼓励小哥俩,你也能感受到小家伙说“不客气”时内心洋溢的快乐。晚上睡觉前,给顺利冲了奶。在接过奶瓶时,哥俩一般都会主动说谢谢,偶尔忘记了,只顾伸手拿奶瓶,我就采用抬高手臂或者故意握紧奶瓶不撒手的方式进行提醒。等哥俩说了“谢谢爸爸”之后,我再说“不客气!”

与“谢谢”、“不客气”相比,让孩子说“对不起”和“没关系”要更难一些。前者是施予和受惠间的关系,后者则涉及到情感心理甚至身体上的伤害。对于两三岁的孩子,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是非观念还不那么强,对于自己言行可能造成的伤害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以及由此带来的可能后果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对于一时受到委屈和伤害的孩子来说,让他心平气和地原谅他人的行为也有难度。作为家长,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太苛求,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暂时转不过弯,最好给孩子留一点儿时间和空间,等他们自己想明白了,再进行也不迟。

像几乎所有的双胞胎家庭一样,顺利哥俩之间的战争每天都在上演。小哥俩常常为争某种“好玩儿”的东西而打闹。比如,利利发现客厅里有一只苍蝇,找来苍蝇拍追打。顺顺看到了也要,但利利不肯放手,于是顺顺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冲上来抢蝇拍,并在情急之下用拍子打了弟弟的头。一场战争爆发了。受了委屈的利利放声大哭,顺顺虽然抢到了拍子,却遭到妈妈的训斥,再玩下去也没什么意思。顺顺走到利利面前说,“弟弟,对不起,我以后不抢你的苍蝇拍了。你原谅我,好吗?”正在气头上的利利回道:“我不原谅哥哥!”顺顺遭遇挫折,说:“你要是不原谅我,我就不给你说对不起啦!”我们在一旁,一方面给顺顺讲同理心,让他回忆自己挨了打的感受,从而体会弟弟的心情。另一方面,给利利讲述哥哥平常对他的关照。经过一番工作后,哥俩一个真诚地说“对不起”,一个破啼为笑说“没关系”。之后,小哥俩手拉手又开始一起玩了。

孩子做人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父母应注意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一点一滴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个知礼数懂道理的人。

上一篇:自信源于父母之爱 下一篇:我那难以说清的一段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