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镜头揭秘宝宝“被动成长”

时间:2022-08-06 04:21:31

两种镜头揭秘宝宝“被动成长”

“看看你家的孩子,唉!我们的孩子可是太笨了,啥啥的都不会做,你说怎么办呢?”我们常常在幼儿园门外或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听到这样的对话。可孩子是怎么变成啥都不会做的呢?这其中又有什么原因呢?

错误的镜头

镜头一:宝宝正在系鞋带,奶奶过来:“奶奶给系。”系好鞋带,宝宝跑开了。下一次,可能又换成爷爷来做了。

你看,慢慢长大的宝宝还可能会系鞋带吗?经常看到放学队伍中的孩子,连鞋带都开着。有的家长提醒孩子们知道,尽管这样他们也很少自己去系。这不奇怪,因为“不会”呀。有的家长干脆就买压扣的鞋,也甭费事了。

我们应负的责任:宝宝再长大怎么办?当我们大人抱怨“孩子真笨”的时候,是否想过,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教他了吗?给他机会锻炼了吗?

镜头二:宝宝喝饮料,伸出小小手指头拉易拉罐的拉环。妈妈赶忙接过来:“妈妈帮你。”妈妈是怕拉环割破宝宝的手指。

我们应负的责任:长此以往,宝宝觉得这些事情还是有人给做好,不用自己做,既没做过,也不会做。

镜头三:教室里,一个孩子拿着一瓶水递给老师,老师好感动:“孩子,你喝吧,老师不喝。”孩子却说:“帮我打开……”

我们应负的责任:每家大都是一个宝,怕孩子做不好也怕孩子伤着,都给孩子做好了,孩子也没得可做了,唯一做的就是语数外,甚至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了。

还有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都学,问她喜欢哪样,孩子却说:“哪样都不喜欢,因为妈妈让去,只好去了。”孩子小小年纪就对学习就失去兴趣,也没有了主动性,只是为了妈妈才去学的。长此以往,长大了对学习、工作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正确的镜头

场景一:宝宝低头系鞋带:“哎呀,我不会,奶奶给系!”奶奶过来:“宝宝跟奶奶学。”奶奶手把手教宝宝。系好后奶奶说:“哈哈,宝宝真聪明,一学就会。”宝宝跑到爷爷面前,伸出脚:“爷爷,看,我自己系的鞋带!”“宝宝真能干,会自己系鞋带了!”宝宝听了,美颠颠地跑走了。有一天早上,宝宝这鞋带又系不好了。妈妈说:“你太慢了,我来。”爸爸在一旁说:“宝宝会呢。来,跟爸爸一起系。”只一会儿,鞋带就系好了。

积极的效果:好险呀!如果真的按妈妈的做法,宝宝不是又要退步了?还会让宝宝觉得由大人来做很享受,不用自己动手,又不会被说。但是,久而久之,孩子的能力就会减退。小孩子是比较情绪化的,喜欢做让他高兴的事情,至于不高兴的事情就会躲得远远的。因为系鞋带而被妈妈说,还不如不做,由妈妈来做,既省事又开心。最好别的事情也都由妈妈做,长大了也是妈妈做……妈妈如果说:“孩子太笨,什么都不会。”那么孩子会觉得冤枉,不是一直妈妈来做吗?是你不让我做的嘛!一个朋友跟我说过:“我小时候,他们光教我花钱,没教我挣钱,我现在只会花钱,不会挣钱。”同一个道理。

场景二,当第一次宝宝的手指头去拉易拉罐的拉环时,如果妈妈觉得有危险,可以跟他说:“宝宝告诉妈妈用哪个手指,往哪边拉?”得到确切答案时,肯定或者加以指导,然后告诉宝宝,易拉罐的拉环拉出后那铁片很锋利,注意别割伤手指。还可以让宝宝学会用筷子之类的东西,代替宝宝的手指,利用杠杆原理来拉拉环。之后就可以在旁边观察了。而且拉出拉环后,让宝宝仔细看看那锋利的铁片。几次过后,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让宝宝自己开易拉罐了。而且很多生活上的知识和技能也是这样慢慢让孩子学会的。

积极的效果:幼儿期的宝宝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什么事情都想亲自试试,又有自己做事的愿望,如想自己动手开易拉罐等。作为父母,应该充分保护他们的求知欲望,循循善诱,让孩子慢慢学习,慢慢掌握,慢慢对自己有信心,宝宝也就慢慢变得主动了。

上一篇:规则带来的收获 下一篇:宝宝入园,出现分离焦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