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时间:2022-10-09 04:47:23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摘要:在分析目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块格式,以分模块教学、英特尔模块教学基本格式、分类教学的思想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与建构,论述了模式的理念和构想,并提出应用创新性模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未来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适应师范生的职业需求。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英特尔未来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8020003

作者简介:刘莉莉(1987-),女,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与网络教育;张菊(1987-),女,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与知识管理;林艳(1989-),女,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师专业发展与生态化教学。

1当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随着2004年《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提出,不管是在职教师还是师范生,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和素质都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林万新在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中指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当中存在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技术、技能较多,而课时却仅有36学时;教学形式的局限性与能力培养多样性的矛盾,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比较多样性,但是教学方式却单一刻板,学生在实践时仍主导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宋光辉通过对周口市师范院校的调研分析,得出能力培养的配套实践课程严重缺失,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涉及到大量的实验操作,最终使得技能训练无法实现。王海燕和余雅萍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指出学生在能力培养中遭遇到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尴尬,实习时间不足导致理论没有验证的空间,理论知识没有对实践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也有研究者对学习课程的实习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探讨,如郑燕林等人指出通过课程的学习,虽然大部分学生的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情况并不理想。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分别对目前师范生教育能力培养和通过系统学习并实习后的师范生教育能力进行了探索。本研究试图立足于当前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依据“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针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建构创新性的模式,以期使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更加合理和优化,最终提高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

2英特尔未来教育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习和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48学时的培训,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教与学,培养教师如何实施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高信息素养和革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能力。课程由10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都遵循“结对交流”、“教法研讨”、“动手操作”等格式,培训不仅能让学员把强烈的信息意识贯穿始终,而且引导学员使用互动教学方法研讨,培养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该培训本身贯穿的理念是倡导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与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范生需要学习多门课程不同,“英特尔未来教育”能够快速有效地整合吸收教育技术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适合于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3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来完成的。针对目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立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教学的基本格式,以分模块教学、英特尔模块教学基本格式、分类教学的思想提出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模式,如图1所示。

图1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创新性模式

3.1精选整合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分模块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非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作为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范生,他们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掌握教育技术的各个方面,针对该课程中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先遵循“弱化理论深度, 突出应用特色, 面向能力培养”的原则,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进行精选整合,主要从4个模块进行课程的学习:理论知识、教学媒体与资源的认识与使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整合后的课程模块由浅入深,先理论后实践,先设计后整合。再遵循“以技术作为基础, 以教学设计及课程整合为主线”的原则,考虑到后两个模块的学习中会涉及到前两个模块的内容,加大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课程整合的比重,弱化理论知识等比重。精选后的课程一方面缩小了教学任务,解决了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另一方面也使得课程学习更加贴近中小学对职前教师的需求和要求。

3.2规划模块教学基本格式,实施适当教学

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的转变,使得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更加方便;师生间的地位也发生反转,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学生成为问题探索研究的决策者,然而在之前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中,这些变化没有被学习者感受到。针对能力培养中教授方法与课程特点不匹配的“尴尬”,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四大教学模块的内容和目标要求,选择性地采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中与之相配套的格式。“英特尔未来教育”每个模块都遵循“结对交流”、“教法研讨”、“动手操作”、“作品评估”等基本格式,而此创新性模式将根据需要选择格式,如第Ⅲ模块信息化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的主线,良好成功的教学设计能够较好地引导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训练也是“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精髓。借鉴“英特尔”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手法,选择“结对交流”、“教法研讨”和“单元计划修改”等格式进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习者获得以学生为中心、以设计“问题”情境解决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3.3分类教学实践形式,优化教学效果

上一篇:基于微博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 下一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