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9 04:03: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作者单位:132600 吉林省舒兰市人民医院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性肢端环疽,糖尿病性动脉闭塞,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肢体末端疼痛、麻木、感染溃疡、坏疽为主要表现,其治疗比较困难,截肢率较高,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内外兼顾,综合治疗,在早期糖尿病足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4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并符合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9例,男16例,女3例,年龄53~78岁,平均64.5岁,病程2~13年,平均6.5年;患足26只,其中干性坏疽0级13例,Ⅰ级6例。西医治疗组为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55~76岁,平均59.8岁,病程2~15年,平均7.8年,患足数19只,其中干性坏疽0级12例,Ⅰ级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大体均衡,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继续有效控制血糖,以及每天使用川芎嗪2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14 d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654-2 10 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外用中药泡脚(患肢发凉不温、皮色苍白或紫暗者用附子10 g、苏木30 g、当归15 g、干姜15 g、乳香10 g、没药10 g、细辛10 g、红花10 g、仙灵脾15 g,1剂/d煎汤,每晚趁热外洗患肢),同时内服益气活血、温经通络方药:黄芪、当归、鸡血藤各30 g、沙参、石斛各20 g、赤芍、党参、干姜、怀牛膝各15 g、桑枝、桂枝、肉桂、地龙、水蛭各10 g,1剂/d 水煎服,2次/d,14 d为一个疗程,连用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Ridit检验及 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2.2 治疗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4例, 无效1例。显效率68.4%,总有效率94.7%。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6例、无效5例。显效率26.6%,总有效率66.7%。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治疗部位出现皮肤瘀血斑6例(31.6%),视物模糊7例(36.8%),患者口干不明显。对照组分别为6例(40%),8例(53.3%)、8例(53.3%),两者口干症状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χ2=10.45、P

3 讨论

西医认为糖尿病患者血液黏稠度高,导致微血管中血液流速减慢,引起血管壁的损伤,促使糖尿病足的发生。而微血管的狭窄或闭塞,使神经发生缺血性改变,营养障碍,导致神经退行性变和脱髓鞘改变亦是神经损害的重要原因,导致糖尿病足。川穹嗪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红血胞变形能力,缓解高凝状态,使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加。654-2 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但有口干、视物调节障碍、心悸、嗜睡等副作用,对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心脏病患者应禁用。

而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阴阳两虚、血脉瘀塞、肢端失养所致,属本虚标实之症。以阴阳两虚为本,瘀血热毒为标,以气虚血瘀、阳气不达为病机关键,故治疗上强调标本同治,内外结合,既要注重补气滋阴治其本,又要不忘活血祛瘀,温阳通脉治其标。方中黄芪、党参、当归、赤芍补气活血养血,桑枝、桂枝、肉桂、干姜温经散寒,牛膝、鸡血藤、水蛭活血化瘀引经,石斛、沙参、地龙生津养阴。

总之,整体观念的中医辨证论治,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临床症状和全身状况的改善加快,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上一篇:论“审症求机”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在治疗30例狼疮肾慢性肾功能不全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