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让宝宝温馨入眠

时间:2022-10-09 03:33:28

睡前故事,让宝宝温馨入眠

临睡前,宝宝又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在妈妈的故事中,宝宝甜甜地睡着了。睡前故事一直以来是增强亲子关系的纽带,帮助孩子更好睡眠的催化剂。而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当你和孩子一起漫游在故事情境里,这种安静的环境正在不知不觉地帮助孩子的大脑发育。

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指出,夜深人静时,孩子的身体和思维也相对安静,在这个时候对他们娓娓而谈,孩子更愿意主动接受。而且,大人温柔亲切的朗读,对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很有帮助。杨健说,孩子一出生后,就可以进行睡前朗读。“虽然他们一时不明白,但反复的朗读会在他们脑子里留下痕迹,这对大脑开发有很多好处。”

有助大脑发育

神经系统研究表明,当父母用语言和孩子进行交流或讲故事时,孩子的进步是非常惊人的,这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缓解压力。

经常听故事的孩子和那些很少接受这方面熏陶的孩子相比,在神经系统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幸运的是,这种差异不是永久性的。研究者在8个星期内,每天利用1~2个小时给那些不经常与人交流的孩子读书、讲故事,这些孩子的大脑活动能力在不断地增强,逐渐赶上那些经常听故事的孩子们。

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比如“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故事,家长可以夸张地表现大灰狼的声音,刺激孩子大脑中与语言声音有关的链接(听觉皮层)。孩子听到的声音越多,他们对于这些信息接收得越快。

扩大词汇量

阅读比单纯地和孩子讲话更加有益于扩充孩子的词汇量。这是因为书籍通过语言和图片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词汇与信息。例如“坦克”和“袋鼠”,这些日常环境中不常见的词汇,很少能成为日常交流中的内容。

给宝宝选择一些含有丰富词汇的故事,帮助他们形成内在的百科词典。同时,不要总是纠正孩子的语言错误,防止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你可以通过用正确的语言重复他所说的话,来帮助孩子提高正确的语言能力,例如当孩子说:“我们去翻狗乐玩吧!”你可以再重复一次:“嗯,去翻斗乐(美国的一种儿童乐园)玩。”

“再讲一遍”

“妈妈,再讲一遍”,这句话一直以来是孩子拖延睡觉时间的借口,但是家长们却不知道,其实重复讲故事会帮助孩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第一次听故事,几乎什么都没记住,但是反复地听上几遍,他们就会注意到故事中的情节和次序,如果前一页说:“黑熊,黑熊,你看到了什么?”下一页一定就是黑熊的回答:“我看到一只百灵鸟!”有时,他们还会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预测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哦!大灰狼要把房子吹倒了!”这些关于次序性、直觉性的知识会帮助孩子在今后学习数学、科学、音乐以及写作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潜力。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多问问孩子:“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你是作者,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

同时,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还是一个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很好途径。成长中的孩子呼吸和心跳是不稳定的,有规律的生活,重复性的讲述,可以增进孩子呼吸与心跳的和谐,而只有当孩子调整好呼吸和心跳时,才能进行智性思考,也更容易接受故事内容的滋养。

睡前故事≠睡前功课

妈妈们都希望通过讲故事,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丰富孩子的心灵、启发孩子的智慧,这些想法是好的,但睡前故事带着功利目的去讲,难免会侧重字词与知识的灌输,这样的睡前故事其实已经变成了睡前功课,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故事的强大魔力,是很多成年人意识不到的。真正好的睡前故事,不是让孩子增加知识量,也不是让孩子复述出某个情节,而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灵魂与灵魂之间爱的交流:故事从妈妈的内心流淌出来,像温暖甜蜜的泉水一样,流入孩子的内心,给他的灵魂提供丰富的滋养。孩子的想象力、情绪,乃至道德感的发展都是从故事里来的,这些并不像会识几个字,懂得多少知识可以量化,容易看得到成果,它的养分是全面的、潜移默化的,会让孩子受用一生。

没必要强化故事的意义

家长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但这威信不是成年人自封的,不是“我很厉害,我比你高大,我懂的比你多,我说的比较正确。”更不来自于妈妈在讲故事时,经常教导孩子:“好孩子应该这样做,×××真坏,宝宝不要学他。”

故事的意义很多时候不是一眼就看出来的,尤其对于《格林童话》这类民间故事,是几千年古老智慧的积累,其中的人物和情节都具有隐藏的象征意义。成人由于受社会阅历的影响,已经不能很好地理解了。所以,没必要告诉孩子每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蕴含了什么意义等大道理。只要把故事本身讲给孩子听,让孩子自己理解就好了。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透明的,他们可能不会表达,但会本能地从故事里汲取养分。成年人不要拷问他们,更何况我们想当然的意义可能根本不靠谱。故事中蕴含的意义自然会潜移默化地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在今后的人生中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引领。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误区值得家长们关注,那就是不少父亲认为讲故事是妈妈的事情,跟父亲无关。其实,父亲和母亲讲故事的侧重点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母亲在讲故事时流露最多的是情感,而父亲则讲得更形象,更能体现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是父母双方不能替代的,所以爸爸们也赶快加入吧。

选择恰当的故事

那么哪些读物更适合做睡前故事呢?美国《育儿》杂志报道称,图书适用的年龄、故事的曲折程度以及文章长短都应列入考虑因素。孩子的睡前故事应该琅琅上口、韵律及节奏感强,如一些童话、民间故事、童谣,甚至唐诗宋词等。此外,选择书时应考虑适合年龄,一般来说,刚出生的婴儿适合节奏感较好、韵律感较强的读物;从孩子慢慢有理解能力到两岁前,可选择故事简单、语句规范优美的;两岁以后,儿童开始逐步对故事情节产生兴趣,可挑一些故事情节较丰富、启发性较强的科普故事等。

此外,《育儿》杂志专家提醒,作为睡前故事,情节可以有,但不能太曲折,否则容易让孩子变得兴奋;文章以短小为佳,通常两个小故事的效果会比一个长故事更好。

上一篇:17=抗癌良药?'> 维生素B17=抗癌良药? 下一篇:GPS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