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英语实施语篇教学的有效措施

时间:2022-10-09 02:06:49

浅析小学英语实施语篇教学的有效措施

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词汇量大,信息输入多。特别是从5A开始进入“短小语篇”教学阶段。语篇教学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语篇教学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并运用语言,更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来激活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因此,如何让语篇教学更有效,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

一、分析学情,明确目标

实施语篇教学,我们首先会对教材、学情作一个详细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例如6Aunit 6 Holidays Part A这段语篇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学过一般现在时态、一般过去时中的be动词的过去式、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及少数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本单元围绕“谈论节日里所做的事”这一话题展开教学活动。这是一个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东西方节日风俗、节日的时间和人们通常会有什么活动。语篇相对来说比较长,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较丰富,教学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教学,那么学习基础一般或者薄弱的学生就无法很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对学生加强预习指导,布置学生进行语篇分析,让学生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语篇学习。例如在图片中看见了谁?在哪里?说了什么?教师可根据教材语篇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预习指导。对于一般性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语篇、适当翻译中文意思,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组与句子。有的比较简单易懂的对话文章,我就让学生划出问句,再根据问句先找找答案。

二、把握主线,问题引领

一节课如果没有一条主线或一个主题,教学过程就会显得比较乱,留给学生的印象就不深。成功的英语课要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一条主题鲜明的“教学主线”,“教学主线”就好比是一堂课的“灵魂”,各项课堂活动将围绕它开展并通过它进行发散与拓展。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应从整体教学入手,根据语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预习时准备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是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活动。比如《牛津小学英语》6Bunit 1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及其用法,让六位学生到教室前面,面对全体学生并排坐好,开始引导学生发问。

T:Now we can see six classmates in front of us. But do you know who is taller,who is older?Now it’s your turn to ask.

S1:Who is taller,A or B?

S2:I think A is taller. (这时A和B同时站起来,比较一下高矮)

T:B,are you shorter than C?

SB:No,I’m taller than C. (B和C站起来比较一下)

S3:Who’s older,D or E?

S4:D is older.

T:How old are you,D and E?

SD:I’m 12.

SE:I’m 12,too.

T:Oh,you’re the same age.

S5:Whose hair is longer, A’s or D’s?

通过这样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对话和交流,在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间的交流自然而流畅,学生在语言的交际中新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又例如在6A unit 6 Holidays在学生听整体语篇时,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A: What holiday is it?

B:When’s Mid-Autumn Festival?

C: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Mid-Autumn Festival?

D:When’s Dragon Boat Festival?

E: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Dragon Boat Festival?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可让学生在纸上记下相关有用信息,以免学生听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这样的问题设计能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了解文章。

三、双边活动,激发兴趣

语篇课常常被学生讨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把阅读课上的死气沉沉。每一节课里老师都要精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sing,chant,act,TV news,pair work,group work等等。这些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并能够安排在一定的语境和情景中进行,突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但是活动不能太多,那样阅读课就变成了活动课,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就不可能达到。活动也要和文章联系紧密,不能脱离文章,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听说读写是紧密联系的,听是说和读的基础,听的多了,自然而然的会说会读。当听说读达到一定水平,就能够进行书面表达了。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将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输入,然后通过读和写让学生把所学展示出来。

四、拓展阅读,培养习惯

作为高年级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就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教材中的语篇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好材料,教师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和阅读任务。当学生在阅读中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就读懂了文章。再通过学生回答,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但语篇阅读不能停留于此,还要加强朗读指导训练,使每个学生会读,爱读,并能读出语感。

当然,单单靠教材语篇的阅读是不行的,会限制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发展。要将课堂进行适当的拓展,把语篇阅读延伸到课后。教师可收集相关的阅读材料,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阅读,或可指导学生和家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鼓励定时定量阅读,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汇报。

上一篇:寓教于乐 快乐成长 下一篇:改掉“唱读”习惯,提高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