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公文写实在些

时间:2022-10-09 01:43:16

如何把公文写实在些

干货君捉刀多年,曾经接受多位领导谆谆教导——“材料写虚了,再写实点!”

可究竟什么叫“虚”?什么叫“实”?

领导不说,我也不懂。

干货君相信,这绝非个人经历,而是所有同行的共同遭遇。

But,有人要说,公文不就是“空对空”么?“写实”是个什么鬼?

恕我直言,你还是太年轻。

公文不空,是我不懂。

今天,干货君就将千万领导口中的“写虚了,再写实点”,变成可操作、可量化的具体标准,助大家写出不虚、 不空、务实、扎实的材料。

第一个问题——如何判断材料写虚了?

请采用以下标准检查材料的“虚实度”:

1、换一下单位名称,你的材料是否就可以拿到其他单位用?

(比如,A县地税局换成B县地税局)

2、换一下工作名称,你的材料是否就可以用在其他工作上?

如果以上答案全部选“是”,恭喜,你成功研发了一套万能模板,哦不,一篇“很虚”的材料...

第二个问题——材料如何写实呢?

经过干货君认真比对分析,领导眼中的“实打实”材料,通常具备“四有”特征:

1、有数据

2、有主语

3、有例子

4、有时限

下面,干货君逐一解释。

1、有数据

这个不难理解。如果一篇材料,除了标题序号以外,竟然没有一个数字,那你自己说虚不虚?

就算是党建等人们眼中的“虚功”,也可以写出数据啊!

最起码可以写,召开了XX次会议,制订了XX项制度,等等。

2、有主语

人们常说,公文是“要”字文。“要提高认识,要加强领导,要落实责任”,这个“要”字前面,通常没有主语。

但是为了“写实”一点,就不能老这么写,你要适当加一点“主语”。主语可以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也可以是一类人或一个人。

比如,“这项工作由发改委牵头,财政局要...,科技局要...”。

再比如,“主要负责同志要...,分管同志要...”

没有主语,就是吃“大锅饭”,有饭一起吃,有责任谁都不扛,所谓法不责众。

加上主语,主体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不说实际落实情况如何,最起码领导会觉得材料很实在。

3、有例子

这个也好理解。公文往往都是写“面上”情况,很少顾及“点”。而只有“点面结合”,才是一篇细节丰富、有血有肉的文字。

适当讲一点身边人、身边事,领导讲的过瘾,听众听得带劲。

比如,总结成绩的时候,提到XX部门创新方式方法,对全系统贡献很大。

比如,指出问题的时候,提到XX部门相比上年成绩滑坡明显,需要引起警醒。

再比如,部署工作的时候,提到XX工程、XX项目是重中之重,要重点推进。

通过这样举例,可以起到低成本树立典型的作用。

4、有时限

很多公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工作计划。最典型的就是《政府工作报告》,这不就是一级政府下年的工作计划吗?(当然也包括上年的工作总结)

既然是工作计划,就得有“时限”。

有意思的是,很多公文毫无“时限”概念。

可是,一个连“完成时限”都没有的计划,还能叫“计划”吗?

“时限”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一季度前要完成...”、“这项工作须在年底前完成”、“本月前务必形成整改方案”,等等。

第三个问题——请注意“虚实结合”。

“写实”,不是把材料的每一部分、每一段落都写得“实打实”,这既没必要,也不科学。

好材料一定是“虚实结合”,比例合理。让听者听起来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而不是一马平川、味同嚼蜡。

基本原则是:

(一)

谈认识、谈意义的文字,可以适当“写虚”一点。

谈工作、谈落实的文字,要尽可能“写实”一点。

(二)

主要领导的材料,可以相对“写虚”一点。

分管领导的材料,应该更加“写实”一点。

最后再复习一下

公文要想“写实”

必须“四有”:

有数据

有主语

有例子

有时限

下次再被领导批评“写虚了”

不妨对照“四有”自查一下

上一篇:在外出考察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 下一篇:谈谈对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写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