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时间:2022-10-09 01:38:50

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摘要: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如何才能获得理想的职业,获得理想的就业能力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与仅仅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成品包装”的就业指导模式相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更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可就业性”[1]。因此,构建全程式、全员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hot issue of social concern. How to get ideal career and ideal employment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college students. Comparing with the employment-training model, career development training can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possibility more effectively and help to realize the optimal deployment of human resources.[1]So the whole program, whole-staff-participation and comprehensiv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关键词: 全程式;全员化;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

Key words: whole-program;whole-staff-participation;comprehensive;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227-03

0 引言

伴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如何构建一套完备的就业指导体系并使其发挥实效也成为了当前又一重要课题。

1 全程式——结合各年级特点和需要,建立一贯式就业指导模式

所谓“全程式”的就业指导体系,就是贯穿学生大学四年,根据其从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的职业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特点,分阶段、各有侧重地通过各种形式、内容的指导活动,旨在帮助和指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努力为学生顺利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1.1 大一——职业启蒙期,适应大学,明确目标 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规划引导、职业测评、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指导,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其找准方向、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第一,学习指导。大一新生带着初上大学的迷茫,缺乏目标与调适,容易产生60分万岁的懈怠情绪,此时进行学习指导非常关键,通过身边案例,以课堂、个别谈心为平台,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与动力。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此阶段应着重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通过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手段帮助学生认知自我、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进而确立大学阶段的学业目标,最终依据社会、学校、院系、班级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将学业目标细化到每个学期,制订大学阶段的发展计划和每学期的发展计划。

1.2 大二——职业积累期,打好基础,未雨绸缪 针对大二学生,此阶段应着重引导学生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意识,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了解本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前景[2],从而增强学习动力,打牢专业基础:

其一,指导实践积累,向学生强调除了学校、专业这些无法变更的因素外,还有社会实践经验、校内实践经验、证书等业也看重的内容,从而鼓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其二,对专业与未来职业的主题教育和引导。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及往届毕业生就业典型的现身说法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从而为自己定好位。

1.3 大三——职业拓展期,分类行进,适时而动

第一,职业目标的调整。通过指导学生总结前两年目标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适时调整学业目标,加深对职业目标的思考,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第二,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考研的学生侧重进行考研报考与复习指导,即升学指导;对就业的学生侧重进行就业政策指导、就业技巧指导。

1.4 大四——职业选择期,适当调整,应时而动 在大四学年由于已经涉及到了职业选择活动,因此是就业指导的关键时期。[3]其一,就业心理指导。通过对求职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剖析和自我调适方法等的讲授,使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其二,就业信息指导。就业信息的有效获取是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重要环节,此方面的内容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掌握搜集就业信息的方法,有效运用信息渠道。其三,入职适应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单位,做好入职适应,顺利完成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2 全员化——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

所谓“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就是充分调动校内、外所有涉及和关心大学生就业工作和职业发展人士的热情参与。[5]对于高校而言,应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

2.1 成立就业指导的专业机构,负责专项工作 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是就业指导工作强有力的支撑,由此决定了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2 辅导员、班级导师实现“一对一”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 四年中辅导员、班级导师充分了解每一位被指导者,可以指导学生全面剖析自己,综合自身多方面信息建立学生个人的就业档案,然后梳理、分类,进行分别指导。[6]

2.3 发挥高校教师在就业指导方面的作用 首先就是就业指导课教师,以课堂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能力指导;同时,专业课、基础课教师要加强就业指导的责任意识,将就业思想与意识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2.4 挖掘各种潜在资源,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路径 学校相关部门应广泛联络已毕业学生,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校友资源,以拓宽在校生的就业渠道;与此同时,邀请杰出校友返校,与在校生座谈,使广大在校生明确方向、增强信心与学习动力。

3 全方位——充实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

“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强调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应向丰富、实用,形式新颖、多样化方向发展。在体系上不断完善、健全;在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

3.1 就业指导体系的完善 课程内容——大一到大四不断线,提高针对性。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课程;大二通过就业讲座、模拟面试等形式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大三侧重进行就业技巧指导;大四则围绕学生择业、就业进行就业心理指导、就业信息指导等。

就业指导工作应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仅是就业指导课,专业核心课、必修课、公共课、选修课都应结合课程特点,融入就业指导的内容。

3.2 就业指导内容的充实 依据学生的特点,将就业指导内容充实完善,包括以下层面:

3.2.1 自我认知层面 该部分内容通常在大一阶段进行,借助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来帮助广大学生深层次、全方位解读自我,也为“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3.2.2 环境认知层面 该部分内容通常在大二阶段进行,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大二期间能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形势及发展有综合认识,以适时对自己的规划进行调整。

3.2.3 专业认知层面 该层面内容一般在大一、大二阶段实施,专业认知模块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明确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初步形成职业生涯发展意识。[7]

3.2.4 考研辅导层面 该层面内容一般在大三阶段开始实施,为了使广大考研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可以由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及专业教师适时进行阶段性的考研辅导。

3.2.5 求职辅导层面 该层面内容一般在大三、大四阶段进行,主要包括择业观念的辅导和就业技巧的辅导两个方面的内容。

3.2.6 职业实训层面 该层面内容主要集中在假期和大四阶段进行,以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巧训练为主,为学生搭建职业实训的平台,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与能力。

3.3 就业指导渠道的拓宽 根据就业指导的现状与问题,我们着重从以下几种途径,更深入有效地实施就业指导:

3.3.1 课程介入 就业类课程的开设是为广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主渠道。目前,就业类课程介入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必修课程的形式介入;二是以选修课的形式介入:选修课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提升型,主要针对需要深入了解并进行就业指导和发展的学生开设;二是补偿型,针对错过就业指导等教育课学习或初期学习没有完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生开设;三是兴趣型,针对感兴趣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8]

3.3.2 专题辅导 专题辅导指以学生就业指导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主题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咨询会等,旨在帮助学生解决就业指导实践过程的实际问题。[9]例如,由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开设如“留学与职业规划”、“明天我们端什么饭碗”等讲座,邀请成功人士讲述自身职业发展历程,如“做一个受欢迎的职场人”、“与青年朋友谈谈职场自我认识”“现代企业经理人的职业规划”等主题讲座,引导大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3.3.3 教学渗透 教学渗透指在学科或专业教学中,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就业指导和发展的意识与技能等。[10]合理发挥学科与专业教学的内容中包含的就业指导的教育素材,可使教学收到“双重”功效。教学渗透的运用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相融性原则,即当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就业指导意境,或者是教学方法具备开展就业指导的契机时,进行有机地渗透,应杜绝为渗透而渗透的现象;目标性原则,即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提出就业指导的相关目标,避免随意性;灵活性原则,即渗透的方式、时机等应灵活把握。

3.3.4 职业测评 目前,职业测评大多是运用该领域内最权威的职业测评工具(职业兴趣、职业人格之MBTI、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之人际交往能力、职业能力之创造力、职业能力之适应能力、职业能力之谈判能力),帮助广大学生挖掘职业兴趣,了解人格特点,探索职业价值观,定位职业能力,为职业规划夯实基础。

3.3.5 实践训练 在校的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平时的闲暇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多参加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和能力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入职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3.3.6 就业咨询 针对学生具体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一对一及一对多的就业咨询也是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有效形式。另外,咨询热线、QQ交流等咨询方式更备受学生欢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指导效果。

3.4 讲授方式——从课本、课件宣讲转向实践教学 就业类课程是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3.4.1 理论联系实际

案例教学——以学生身边的例子,说明问题,进行剖析。

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进来,目的在于主动做好规划,更加明确当前的任务。

模拟面试——通过招聘模拟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实际求职能力。

3.4.2 权威人士讲座

第一,企业宣讲。定期邀请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来校与学生座谈,将企业的文化特色、用人理念、招聘原则等讯息传达给学生,以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积蓄能量。

第二,专家讲座。邀请就业指导专家来校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第三,校友座谈。邀请杰出校友回学校以现身说法与学生座谈,使学生直接地吸取成功的就业经验,为自己顺利就业助航。

第四,创业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开设创业论坛,讲述其创业历程和创业相关知识,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引导学生理性的、有准备的、有计划的创业。

总之,为保证高校就业工作的科学发展,建立完善的全程式、全员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杨一平.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05).

[2]张颖萍.完善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构建高校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05).

[3]张颖萍,张传亮.全程化、全员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03).

[4]赵书杰.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立体化就业指导模型的构建[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5]刘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6]张耀庭等.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建构[J].职业时空,2010,(05).

[7]汪丽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施路径[J].硅谷,2010,(24).

[8]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职业技术教育, 2006,(01).

[9]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职业技术教育, 2006,(01).

[10]汪丽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施路径[J].硅谷,2010,(24).

上一篇: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趋势研究 下一篇:浅析森林资源的分布及对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