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游戏各环节的实施要点

时间:2022-10-09 01:30:37

自主性游戏各环节的实施要点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为直接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它是促进幼儿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手段。因此,自主性游戏的开展不是做做样子,看看热闹,它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也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但是,要想让自主性游戏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用,使幼儿在游戏中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各方面得到发展,就必须重视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一、游戏前充足的准备,创造游戏条件

1.幼儿已有的经验准备

自主性游戏是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自主性游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源泉是幼儿的社会现实生活经验。它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

如“理发店”游戏时,理发师洋洋正为娃娃家的妈妈雨涵理发,只见他先替顾客围上围兜,接着用吹风机把头发吹干,再开始用剪刀修,有模有样的,临走前妈妈雨涵可满意了,还要求理发师给她在头发上喷点香水呢。

幼儿在生活中都理过发,所以我们开展了此游戏。而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名幼儿理发经验都很丰富,游戏水平较高。因此,在游戏时,我们要选择幼儿熟悉的内容,不然,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无所事事,游戏不能顺利开展。平时我们也应有意识地通过谈话、参观等多种形式开阔幼儿的眼界,为游戏积累社会经验。

2.合理的材料准备

游戏材料是自主性游戏得以开展的物质基础,没有游戏材料,游戏便无法进行。自主性游戏中的用具多是成型玩具。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幼儿园的材料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但是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如材料太多、缺乏合理性、功能单一等。

如在“娃娃家”提供的玩具材料中,有些材料并非是幼儿需要的。教师在娃娃家的桌上精心放置一瓶美丽的花,但在游戏时无人理睬,反而因为桌上菜摆放不下而被爸爸瑞瑞推到了地上,造成了游戏的杂乱无章。

因此,要使游戏材料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在投放时必须注意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功能丰富、应用灵活的材料并注意流动性。当然,半成品的玩具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废旧物品或自然物结构度低,具有多功能可变性,有多重操作的方法。幼儿可以做更多的试验,找出不同的答案,引起丰富的想象,因而他们不容易感到厌倦。

二、游戏中恰当的指导,提高游戏水平

在自主性游戏中要使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训练,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发挥和巩固,这与教师恰当的介入指导是分不开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儿童游戏的安全性,还可以提高儿童游戏的水平,尤其是儿童的角色意识、社会行为规范和积极情感。但是,我们要始终牢记,在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身份。回想起以往的游戏中,我们常常会认为直接干预的效果明显多了,却忽视了幼儿的感受,而导致幼儿游戏时只要老师一靠近,就不敢游戏,甚至瞪着眼睛看着你,害怕自己的行动不符合老师的要求,受到老师的指责。所以我认为在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1.选择时机及时介入

教师到底何时介入呢?有学者研究过,最重要的是向儿童要答案。一般来说,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教师应当介入:幼儿遇到困难挫折,即将放弃游戏意愿时;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认知冲突时;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游戏中出现不利于游戏开展的过激行为时;游戏中出现消极内容时。

2.合适的介入策略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参与式介入、材料指引,以及语言指导的方法,介入并指导儿童游戏的过程。

案例一(参与式):小班点心店游戏时,丽珠拿了一大团橡皮泥,反复地做面条,做好了一盆就再去拿橡皮泥做。做到后来显然没心思了,就东看看西望望。这时,我也拿了一块橡皮泥坐到她旁边,搓啊搓,做了一个汤圆:“好多人要买汤圆,店里没有了,我来做汤圆咯。”接着又假装接了个电话:“乐乐家的妈妈,宝宝要吃大饼啊,好的,我们马上去做哦。”于是我又开始把圆压扁做芝麻大饼。看到我这么忙碌,丽珠说:“我来帮你一起做吧。”于是不一会儿,好多汤圆、大饼都好了,她还将两根长条并在做了跟油条呢,开心地送到乐乐家去了。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游戏行为是单一的而且失去了兴趣,教师的介入起着暗示指导作用,引导幼儿模仿从而产生新的游戏行为。

案例二(材料指引):大班图书角里冷清了很久,幼儿都不愿光顾,原因是大多数图书已经看过了。今天,我投放了一本画面有立体效果的图书,并在游戏前进行了简单的展示,这一下,吸引了好多小朋友。大家都抢着去看那本书,经过协商,大家决定围在一起看,先由一位小朋友主讲然后轮流。“哇,你们看,荷叶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呢,它要跳出来了”、“它跳到哪里去,会不会捉害虫去啊”……孩子们讨论得不亦乐乎。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示就是教师要不断增添新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延续。

案例三(语言指导):奕钦小朋友是一个非常胆小内向的孩子,到了小班下学期还是不愿意主动与同伴一起游戏。这不,游戏时间到了,其他小朋友都选择区域,只有他呆呆地站在过道中。这天,正好点心店有活动,我便邀请他:“我们去点心店,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他点了点头。到了点心店,服务员热情招呼:“想吃什么呀?”为了让别的小朋友关注他,我说:“这是我的朋友,让他点吧。”他看看我,最终要了几个包子,我们一起快乐地吃了起来。接着来到小舞台,正好有幼儿在表演,我问他去吗,他点头表示要去,我说:“你说出来好吗?”一开始他还是不说,旁边的观众也在邀请他,他说:“好吧,我们一起看。”我高兴地跟他一起坐了下来……面对这样的孩子运用邀请式的语言,让他和你一起游戏,在尊重了解孩子自主意愿的同时,会起到更有效的指导作用。

当然,除了邀请式的语言之外,还可以采用询问式、建议式等指导幼儿的游戏。在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时候,语言是运用得最多的指导方法。有时候教师直接发问以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和具体想法并进行启发引导,有时候则用简短的提示帮助幼儿理清游戏思路、明确游戏规则和游戏想法,也常常用鼓励与赞扬的语言肯定幼儿在游戏中的正向游戏行为和创造性的游戏行为。事实上,我们在幼儿游戏中使用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教师与幼儿有技巧的对话,有效地推动了幼儿游戏的发展。在快乐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游戏智慧,分享孩子们的游戏快乐,也不断调整游戏指导策略,磨炼教育智慧。

三、游戏后及时评价,整理游戏经验

游戏讲评是游戏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能帮助幼儿整理获得零散的经验,引导幼儿纠正错误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不过,教师要特别注意,幼儿才是讲评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将外在经验内化为自身经验,要多问“为什么”,“怎么办”,不要急于将答案及解决方法告诉幼儿;另外要注意的就是每次讲评要有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游戏中幼儿出现的问题会很多,如果都想马上解决,反而解决不了。

游戏是属于幼儿的,他们是游戏的主人,在游戏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牢牢把握“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这一宗旨。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也让教师在游戏中全面了解幼儿,达到游戏的最终目的。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下一篇:赤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楠竹栽培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