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09 12:08:42

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什么是新课堂?教师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往往都是一些空洞的、没有实际操作意义的理论。虽然课改多年,但广大教师尤其是基层教师对于新课堂仍然是雾里看花,而学案的出现,它的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无疑让教师们看到了真真切切的东西。在实践中,由于导学案承接了传统达成于创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所以,避免了教师们在过渡时期由于意识观念、教育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转变而产生的阵痛。

1 关于物理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设计的以引导学生预习、探究为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自主获得知识为目的的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方案于一体的方案,三案合一,解决了教与学、说与做、看与听的辩证关系,达到优势互补、和谐统一。传统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向素质教育为主的方式转变,导学案及其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确实为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成功佳径。因为它首先实现了三个转变,实现了“兵练兵”、“兵教兵”的教学目的。

1。1 从听明白向学明白的转变,避免了——学生“你一讲我就明白,可是自己就是不会做”的问题

传统教学评价一节好课,主要标准是教师是否讲得好。好象只要讲得好,学生就一定学得好,一厢情愿地过度关注学生的正面因素,把学生看作是一张无任何知识痕迹的白纸,恨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从脑海里全都复制出来粘贴在这张白纸上。是否吸收消化,教师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大多时候,教师所付出的努力与学生的成绩不成正比。

在电视里,见过这样一个游戏:七八名嘉宾站成一排,在前后没有影响的情况下,主持人给了第一位一张纸条,上面是一句很长的话,然后让他向后面的嘉宾依次传达,传到最后一位时,主持人让他复述一遍从前一位传过来的话,结果与纸条上的内容大相径庭。因为,每传递一次都有一些信息被丢失。关于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现代心理学实验已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通过听这种学习方式能记住的知识仅占20%,其他分别是:读为10%,看为30%,看听结合是 50%,说占 70%,说做结合为90%,教别人为95%。

可见,听说结合,说做结合或当小教师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而导学案及其相应的教学以小组合作为学习形式,而小组合作就是以这样的学习方法为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改的教育理论。

因此,在导学案的编排和设计上,要格外关注学生自我获取显性信息的能力及提高对知识触及的敏感度,并训练学生学会如何从显性信息中挖掘出内在的隐性知识。

1。2 从看明白向说明白的转变,避免了——教师“我都演示了快一百遍了,就这么简单的题,你怎么还不会”的问题

看明白和说明白其实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除了教材中基本的知识表述外,教师还要通过课件、Flis等诠释相关概念以及展示物理事物的本质内涵。在这个过程中,看明白其实明白的大多是一些表象的、目视所及的层面的知识。而说明白是透过显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表述,是感悟,是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综合,是把零散的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的过程。

物理教学中,虽然小组合作是实施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它其实是自主与合作两个过程。自主是合作的前提,是基础,是获取显性知识的主要过程,也是看的过程。合作是升华,是对隐性知识的探究和对表象知识背后原因的获取过程,是说的过程。所以,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的获取,对隐性知识的感悟,还是对方式方法的总结和技巧的归纳都是在学生们的听与说、看与做中完成的。

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注重对知识的条块分割,通过自学、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矫正等达到对知识的统一认识,去伪存真,形成真知灼见。通过交流、辩论,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说知识。即说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及相应的链性、网性知识架构等。

(2)说感悟。不但包括对学习体验的感悟,也包括方式方法的认识,以及在学习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体验。

(3)说学习方法。依据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不同的同学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交流有助于相互借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4)说评价。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甚至是教师的。评价的范围包括构成课堂主客体的各方面因素。

(5)说解题技巧。通过学习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不同学习技巧,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新课堂里,学生要说或者想说的其实很多,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既可以说与学习目标有关的,也可以适当探究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物理知识和现象,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

1。3 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避免了——家长“我的孩子早就不想念了,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复制式教学,学生由于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身体大部分感知器官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很难从根本上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最敏感的神经,以至于学生过剩的激情只好以学习以外的方式发泄。因此,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解边维持课堂纪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

首先,利用学案来组织教学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杜威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学习就好比踢足球,在正常情况下,足球运动员在场上踢足球,教练在场外监控、指导。而我们传统教学是教师把学生置于看足球的位置上,教师自己上场踢球去了,教师踢得越多,学生参与得就越少。而导学案就是把学生推到足球场上,即使足球水平再低,参与的时间长了,水平也会提高。

其次,利用导学案组织教学,学生的激情能通过学习宣泄出来。导学案创造了热烈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充分展现,整个课堂随时都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感悟以及评价。虽然教师也调控课堂教学,但调控的目的主要是对知识或者学习环节的引导。

另外,探究小组的命名也可以迎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如,火箭组,奋进组,或者是成功一组,成功二组等。在学生们看来,自己小组的名字也就是小集体的荣誉,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上一篇:以生为本 “情”满课堂 下一篇:初中物理“先学后教”教学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