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

时间:2022-10-08 11:06:48

如何落实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

摘要:中国传统“文道合一”的思想,主张在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渗透品德的培养,现代教育不应该抛弃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本文从新课改的要求出发,从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渗透德育教学以及对德育教学的反思几个方面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文道合一

台湾著名的教育家,忠信学校的创始人高震东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德育,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没有德育,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没有德育,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没有德育,劳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有才,别人才会需要你,有德,别人才会喜欢你。……”由此可见,教书育人首先是教给学生作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次才是学文。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主要培育初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落实“文道合一”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落实“文道合一”。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精辟地道出了传道和授业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起到两全其美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突出教书育人。为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利用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生要旨,给学生以感化、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充分利用作文落实“文道合一”。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作文教学中,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世间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这样的作文让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升华,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比如作文题目《我尊敬的一个人》,让学生写生活中熟悉的一些普通人,他们虽然普通却在为生活努力拼搏,并有高尚的人格,让学生通过写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人性的优点,从而指导自己的人生。

(三)通过教师以身作则落实“文道合一”。德国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各班学生所做的工作完全相同,但各班任课教师的性格、态度不同,教师性格急躁,感情冷峭,对学生严厉的,学生大多数精神沮丧,相互倾轧,不能合作,并将对教师的怨恨报复到无辜的同学身上。教师情感丰富,而又热爱学生的,学生都具有和睦相处,公平和蔼,正直互助等品格,这实验证明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塑造学生心灵方面更负有特殊任务。

二、落实“文道合一”的好处

(一)培养感恩之心。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倍受呵护,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呢?语文课本里的很多课文就很好的弥补了学生的这一不足,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父母的艰辛,不容易,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初一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篇目,但是每次讲授都让我潜然泪下。文章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通过学生阅读,教师讲解,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上完这节课,发现学生发生了变化,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的人多了,相互帮助的人多了,能体谅家长和教师的人多了,孩子们的思想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二)培养高尚情操。古代文人,大多具有君子风范,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无不体现他们的高尚情操,而这正好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良好素材。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都是作者伟岸高洁、安贫乐道的高雅志趣的表现。凡此种种,数量多,题材好,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能以古人为榜样,产生潜移默化的持久的影响。

(三)培养爱国之情。语文教学的内容大多为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大量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诗篇中的爱国因素,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篇中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他的《春望》一诗,被称为爱国诗篇的典范,让后人可以感受到他那颗爱国之心在滴血。当今社会,和平而幸福,我们无战乱之苦,无离别之痛,无衣食之优,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免费学习,还能享受国家的各种补助,这都是伟大的祖国给予我们的恩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我们的祖国,用优秀的成绩和良好的品德来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呢?

三、落实“文道合一”的反思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一个感人的故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种哲理的智慧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命运。”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很用心地去设计一堂课,教好一篇课文,那么就真正可以做到文道统一,既教书又育人。一位班主任,如果善于将德育工作寓于学科教学之中,善于在学科教学内容中寻找德育的因素,那么德育的资源就如同源头活水,丰富而清新,班级德育工作也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如涓涓清泉,润人心肺。

当然语文教育不等于德育教育,把语文课堂当作德育的课堂,那将会喧宾夺主。要巧妙地利用语文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将语文教学和德育工作融合起来。总之,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作为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比比皆是,教师只要善于抓住时机,完全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正实现“文与德”的统一与共进。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碧岩初中,甘肃 定西 748100)

上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下一篇:听障青少年视觉代偿的家庭及社会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