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6-12 05:48:07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的思考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是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起点和关键。在入学教育中,规范和加大职业指导的力度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分析开展职业指导必要性基础上,从健全制度、立足专业、依托社团视角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职业指导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职业指导

1、引言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新生入学教育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要求,组织学生管理及教学等单位和人员,从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和融入大学氛围,明确新的学习目标、树立规划意识,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变的全部实践活动。[1]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起点和关键,对职业指导的教育与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校要形成全员性、全程性、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格局,必须抢占并牢牢抓住“新生入学教育”这一首要环节。[2]

2、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理的入学教育往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入学教育中,加大职业指导教育力度更是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就学生个体而言其重要作用表现如下。[3]

2.1 帮助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从中学步入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适应症状,对专业学习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更是缺乏科学的目标和规划,迫切需要科学的指引。高校职业指导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帮助制定大学生活及学业指导,帮助制定未来短期及中期的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职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学生在大学之前很难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尽管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职业指导内容,但重视程度不同,效果也不突出。如何解决新生面临的问题,帮助其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突出新生的主体地位,入学教育过程中的职业指导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帮助其理性认识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观念,激发学习主动性,指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2 提升对学校及所学专业认可度

目前对于一些院校尤其是新建院校来讲,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公信度还相对较低。有一些学生非第一志愿报考学校,其中不乏因分数不高被迫选择或为第二、第三志愿录取者,即便是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对于学校也缺乏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有哪些专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专业与职业有什么联系等等了解甚少。不能及时的了解有关学校及专业学习的内容,新生就会出现诸如退学转专业、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心理适应性差、甚至出现抵触厌学等恶性情绪,进而会引发诸多问题,对学校日常管理带来挑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开展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抓住新生教育这一环节,从入学伊始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去向,用职业指导的内容区丰富和完善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提升对及所学专业的认可度,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热情,从而为学好专业、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3 规避非正式群体产生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学生正式群体而言的,是高校学生出于共同的背景、利益、兴趣、需求形成的自发的,松散的非权力联合体,是大学生对正式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淡化后自然形成的补充形式,逐渐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4]例如以地域亲缘结成的老乡会、以兴趣爱好结成的协会、以网络互动结成的网游群体、以核心人物、个人威望结成的其他非正式群体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结构不稳定、感彩浓厚、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信息沟通迅速、灵敏等特点,因而它既能产生正向功能,也能产生负面作用,其在新生入学之初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新生入学初,对事物认识不够充分,受非正式群体影响尤为严重,学校应谨防非正式群体对新生产生的消极甚至是破坏性的作用。学生教育必须在群体中进行,利用群体力量进行教育,只有充分发挥群体在素质教育中支撑和中坚作用,才能对其群体行为进行必要的管理。这就迫切需要学校积极主动的进行干预,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职业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角度帮助其消除疑虑、谋求自身发展,找到归属感,可以减少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这种引导方式可以克服行政手段强加干预的负面影响,利于学生们的接受和内化。

3、重视和加强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职业指导对策探索

3.1 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新生入学教育时间有限,内容较多,不可能仅对于职业指导这一内容展开。在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在入学教育中规范职业指导相关学时、内容,教授人员,引起学校各部门、教职工、新生乃至新生家长对职业指导的重视,目前各高校相关部门和人员正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探索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职业指导工作,统一思想,整合资源,明确目标任务和指导方向,从工作程序、内容、方法手段上进一步融入和配合新生入学教育,确保了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的职业指导教育有计划、有步骤的稳步发展。

3.2 立足专业、回归系部

与当前扩大的招生规模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比,高校在毕业生个体职业指导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工作相对缺乏,职业指导课程建设方面也还不够系统、全面和规范,而新生得到学校层面的咨询和指导就更为有限。在学校牵头、统一思想下, 职业指导也必须立足专业、回归系部,形成学校、系部优势互补、合力出击。[5]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系部职业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对职业指导全程化的实际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只有回归系部,才能有针对性的从专业的视野审视学生,对学生的学业情况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在新生入学之际,各系部应组织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学术带头人等开展专门的职业指导讲座,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概况、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所需的综合技能,职业对所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和就业去向。组织开展校友联谊工作,通过“榜样示范”的形式把优秀毕业生请过来开展职业指导讲座、交流会等,把系部当作一个独立的品牌来打造, 努力塑造具有系部特色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系部文化,增强学生们热爱系部、热爱专业、热爱班级的情怀。

3.3 依托社团、延伸服务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生管理及教学单位承担的分量和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但也不要忽视来自社团等学生群体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生入学之际往往是学生社团组织活跃之时,在新生入学教育目标、内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教育形式,无疑更能调动新生参与入学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独特优势,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与规范,使其服务于新生教育的统一目标,把入学教育与丰富多彩的内容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新生入学教育的平台和载体,营造出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可以将社团作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来建设,校团委、各团总支可以依托社团这类学生自治组织开展延伸服务,通过新生研讨会、职业与专业咨询、校友沙龙等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增强生涯规划意识,进而提高新生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结束语

高校职业指导紧密结合大学生的个体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指导,目的性、针对性强。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职业指导的力度,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起点而非终点,是职业指导的一个环节而非工作全部。通过职业指导对新生教育过程进行有效干预,为新生的顺利过渡、健康成长、 长才开启良好的开端。要进一步重视、规范、拓宽新生入学教育中职业指导的内容与作用,高校任务还相当艰巨。

[参考文献]

[1]王强.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几个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2]龙雪鸣.浅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特点和内容[J].长沙大学学报 ,2010,(7)

[3]廖金.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高校入学教育的探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9,(4)

[4]何瑛.大学生青睐非正式群体[J].中国共青团,2010(5)

[5]刘淑玲 萧淑珍.立足专业加强职业指导[J].中国教育报, 2007,(008)

本文系国家级创业创新项目:“京冀粤‘用工荒’和‘就业难’对大学生就业影响调查研究”基金资助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101601)

上一篇:天人合一 梦幻神秘 下一篇:大学生理想与信念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