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08 09:21:18

安顺市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探讨

摘要:蔬菜专业合作组织作为蔬菜市场中连接产销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区域蔬菜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1]。由于安顺综合优势突出,促使安顺的蔬菜产业发展迅猛,蔬菜专业合作组织的队伍也迅速壮大,因此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安顺市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的调研,发现安顺市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主要有火花模式、二官模式、轿子山模式和马普模式四种。在此略作浅析,以期为其他区域蔬菜专业组织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顺;蔬菜;专合组织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054-02

安顺市地处贵州中部,目前全市行政面积9 267平方千米,人口267万。全市耕地面积2005年为159.4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1亩。每年7―10月,伴随高温季节国内进入蔬菜生产淡季时,安顺的夏季平均气温仅为20.1℃~20.9℃,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1.9℃,非常接近蔬菜生长所需温度,同时处于无霜期,农业生产中农药及化肥施用量低,适宜无公害栽培要求。通过近年的生产实践,安顺的蔬菜生产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亮点。2008年为40.26万亩,总产量为54.40万吨。特别是在实践“多乡一特”“多乡一品”的特色蔬菜产业发展政策下,逐步形成了山药、韭黄、生姜、林卡辣椒等蔬菜种植格局。2003年,白旗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安顺市首个注册农村专业协会“白旗韭黄协会”。目前,安顺市已建立以白旗韭黄协会、刘官山药协会和芦车坝果蔬协会等为代表的农村蔬菜专业合作协会300多个,涉及80多种蔬菜种植、销售和农机服务等项目。蔬菜专合组织的发展模式对组织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对安顺蔬菜专合组织发展模式略作浅析,以期为其他区域蔬菜专业组织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进企业和生产能手带动的火花模式

2008年,紫云自治县火花乡懂桑村和火烘村部分村民将冬季闲置的土地以每亩100元/月的价格租给外地生产能手种植错季节蔬菜,使农户开始接触错季节蔬菜。转出土地后,农户每年可以获得一些租金,加上为种植大户打工每年可以获得超过的12 000元,同时可以学习种植技术,进而自主创业。地方政府以此为契机引导当地农民发展蔬菜种植,并引进外地企业和生产能手发展早熟蔬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该乡先后引进贵阳佳禾田野蔬菜有限责任公司、贵阳杰丰农业种子有限公司、紫云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关岭自治县永宁镇上坝村周某、袁某等种植大户前来落户,建立的大型错季节蔬菜基地,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火花乡目前蔬菜种植已发展到5 000多亩,建立蔬菜专合组织40多个。2011年3月,紫云自治县青年农民魏林堂与香港高达蔬果批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 000万元的无公害蔬菜出口贸易协议。自6月份起要确保每天20吨新鲜蔬菜运到香港。可以吸收有种植蔬菜经验农户200名就业。初步计算每斤蔬菜从种植到运输成本开支2元,每天输送20吨至少可获纯利2万元。

二、以村支两委带动的二官模式

2006年平坝县天龙镇二官村新的村支两委上任后,立足本村实际情况,重点发展是南边的翁巴沟蔬菜种植示范区和东边的龙井养殖示范区。该村村支两委在多次外出调研,并咨询相关专家后,了解到该村适宜发展无公害错季节蔬菜种植。该村立即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1 500元,按每亩补助50元的标准,鼓励村民甘小忠等三人发展30亩优质辣椒种植。当年,三人获利6万元,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村支两委迅速抓住广大村民渴望致富的契机,成立了种、养殖协会。协会和村支两委形成合力,建立了一条通畅的产、经、销产业链,并取得极好的示范作用。2009年全村种植优质辣椒3 500亩,大葱4 500亩,西红柿400亩,其他蔬菜500亩,共计实现销售收入4 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160元。今年该村种植蔬菜面积达到了10 400亩,创收6 000多万元,将2006年人均年收入1 600元增加到2010年的6 000多元,并带动周围几个乡镇发展蔬菜种植3 000多亩。2010年,随着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该村采用集体土地入股的方式,集资200万元兴建了一个4 000平方米的配有冷库的蔬菜交易批发市场,逐步完善蔬菜产业发展平台。

三、以协会带动的轿子山模式

轿子山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蔬菜专合种植,并通过蔬菜专合组织引导农户,使农民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中增收[3]。2004年,轿子山镇孙家庄取得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认证,部分村民抓住此契机,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成立蔬菜专合组织,在协会的带动下,组织资金,提高科技含量,减少种植成本,通过协会带领会员找市场,维护会员权利,指导种植户抓种植,帮助农民加快了增收的步伐,并以孙家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为中心,建成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打开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局面。很快刘官乡成立了山药协会,现在已发展到会员280人,种植山药930亩,年产量1 860吨,产值达930万元。在协会带动下,全乡山药种植已达3 500亩,年产量7 000吨以上,周边的黄腊、旧州、宁谷、东屯等乡镇也发展了7 000亩。尖山村番茄种植协会利用烤烟漂浮育苗种植技术,成功改良了西红柿漂浮育苗技术。新方法比常规方法每亩节省4克种子,并且新方法育出的幼苗根系发达、苗秆粗壮、生长整齐、抗旱、减免灌水、抗病率强、成活率高,大田成活率达100%,产量比普通育苗高2 000斤以上。现在尖山村98%以上种植户用上了西红柿漂浮盘育苗技术。2009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8 000多亩,年产量达5 000多万公斤,产值5 000多万元;形成了多个蔬菜专业示范村,种植蔬菜品种除西红柿外,有韭黄、山药、萝卜、窝笋、辣椒等,蔬菜产品远销广州、湖南、上海、重庆、深圳甚至出口香港、越南等地。

四、以能人带动的马普模式

普定县马官镇马普村总面积115.07平方公里,总人口5万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2008年在外从事蔬菜经纪近十年的村民杨某回到家乡承包农地种植蔬菜,短短二年时间,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马普村通过蔬菜种植使农户脱贫致富找到了突破口。2009年杨某种植蔬菜150亩,2010年年初种植蔬菜280亩,其中旱玉米100亩,辣椒100亩,萝卜50亩,其他30亩,吸收剩余劳动力110人;至2010年6月杨某新增种植面积240亩。杨某还通过免费传授生产技术和蔬菜种子,带动本村及周边20多户困难户从事蔬菜种植,使这些困难户生活状况大大改善。2008年,安顺市番茄销售极度困难,优质番茄每斤卖价才3毛钱左右,杨某通过从事蔬菜贸易时构建的销售网络为31户农户销售番茄近2万斤,为农户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杨某积极为广大种植农户传授种植技术。2009年,通过新技术的使用为农户节约资金100元/亩,并花费2万多元购置农机,使种植成本降低85元/亩,解决了农民想富无技术、想富无门路、想富愁销路等实际问题,使部分农民先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目前马普村蔬菜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在杨某的带动下,周围几个村发展种植大户20多个,涉及蔬菜种植4 000多亩,年产量2 000多万公斤,产值2 000多万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农村蔬菜专合组织作为市场经济中一个重要的中介单元,对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蔬菜专业组织的发展中存在很多困难,在此仅对其中一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其他区域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永春,蒋永宁.云南省农村经纪人市场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5):19-20.

[2]赵复强.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5,(5):19-20.

[3]马顺光.马关告推行“四种模式”促进“支部+协会”经挤组识发展[J].云南农村经济,2005,(4):55-57.

[4]张菲菲,蔡建明.对几个都市农业实例的比较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6):36-40.[责任编辑 刘娇娇]

上一篇:湟水谷地山洪沟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