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时间:2022-10-08 08:51:59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摘 要: 目前,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越来越受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备受关注。针对传统口语教学中暴露出的费时低效问题,本文尝试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真实有效的情境,通过协作和会话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英语口语教学。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教学观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英语口语能力

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2007年教育部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可以看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至关重要。

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容易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大班教学学生基础语言能力和需求上的差异被忽略、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的问题,以至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课上无话可说,无话想说。新时期,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减少大学生“哑巴英语”的现象,较好地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它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认为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2]。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者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建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构成。具体来说情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真实的问题环境;协作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是教学共同体中成员之间,成员与外界环境交流的过程,而意义建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完成新的知识建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系列教学情境,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主体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需要有话题支撑,教学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和协作才能进行,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突出。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笔者借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研究如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着重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创造良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施

笔者认为要发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优势,就要做好以下两点: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和发挥学生在协作和会话中的主体地位。

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设计的任务或问题要贴近现实生活。现代英语教学中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强大的优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设备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语音教学和播放多种影音教学资料,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发挥学生在协作和会话中的主体地位是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主动学习积累自己新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师应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和控制课堂进度。教师可以以“教”的策略指导学生“学”的策略。将学习策略训练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和体验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式。同时对学生正确的网络学习进行方法指导,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学习环境的构建要以学生参与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和提供形式多样的兼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语言情景与交际活动,让学生乐于并充分参与其中。针对目前大学英语中大班教学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口语教学中可以把全班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注重学习小组的作用。小组活动任务需细化到人,每个小组中要有负责人、记录员、纠正组员口语错误的纠错员和把握组员发言时间及发言机会的监督员。最后小组推选出一人向全班介绍本组的观点。教师可以把这些观点汇总再让大家讨论。活动结束后点评时教师可以自己点评,也可以让小组间互相点评。这样活动后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明确解决方法,进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在参与中学生掌握和活化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之后,进而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举例

笔者尝试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与《新视野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四册第五单元有一篇文章“Choose to Be Alone on Purpose”,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有意独居这种现象的独立性思考。从标题上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有两处关键词:alone和choose...on purpose。对于第一处关键词,可以让学生区分这两个单词alone和lonely。学过这两个单词的学生应该知道alone的意思是独自的;单独的,而lonely的意思是寂寞的。一个人独处一室不一定感到孤独寂寞,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alone和lonely的区别和进行口语练习,用一段电影片段和一首歌来导入。电影片段取自英文电影“BJ单身日记”,片段中的场景表现的是32岁的单身女性布里奇特·琼斯在新年的前一天独自一人守在电视机前倍感孤独的心情。歌曲名为美国歌手阿肯的一首感动全球的歌曲“寂寞先生”,唱的是一个人在拥有女友时不懂得去珍惜,女孩离去后倍感后悔和孤寂的心情。用这两个典型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看完电影片段后,设计三个和场景密切相关的话题。话题一:情境中的男人和女人为什么如此绝望和悲伤?话题二:你是否能回忆起上次感到孤独的时候?话题三:提出一些排遣校园生活中出现的孤独寂寞的建议。上述三个话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激发学习者的情感。为了让话题顺利展开,需要学生配合和小组合作,可以把整个班分成若干组,六个学生为一组,每组指定一名领导者。限定讨论的时间后提醒学生积极进行组内讨论而不是独自一人寻找答案。讨论结束后,每组都应选出一个人把组内相对一致的观点告诉大家。若未选定发言者,领导者就要承担回答问题的责任。笔者在讨论过程中进行全程监控并提供帮助。欣赏完电影和歌曲后学生通过讨论很容易得到话题一的答案,即由孤独造成的。话题二在讨论之前,笔者跟学生分享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这种经历,既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又可以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话题三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练习口语的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此学生对标题中的第一处关键词alone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接着设计一个话题:你是否认为有些人会选择独处并享受孤独?通过这个话题进入标题的第二处关键词choose...on purpose。通过讨论,学生会给出很多例子。笔者用文中提到的美国作家梭罗、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弥尔顿例子说明有意独居是美国式英雄的一种表现。作者在文中得出结论:自我意识越强,越不需要别人陪伴;越感觉谦卑,就越被孤独所折磨并感到仅与自己相处远远不够。[3]设计最后一个话题: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这种结论?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老师和作者辩论。只要论据有力,推论合理在课上都是被鼓励的。最后以华兹华斯的一首诗歌水仙“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赏析结束口语部分的练习。通过上述营造上述学习环境,学习者在老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下,获得了对有意独居这种现象的深刻了解。

除了通过讨论来促进协作与会话外,笔者还通过对白模仿、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手段为学生创造进行英语语言实践的机会。比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第四单元有篇文章“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笔者首先让学生欣赏美国经典动画片怪物史莱克的一个片段。这段影像讲的是史莱克和公主变化后的外貌、史莱克和他带的会说话的驴子在餐桌上的行为举止给菲奥娜父母留下的印象。从电影对白可以引出话题:你认为史莱克有没有给菲奥娜的父母留下好印象?讨论过后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电影对白和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还可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与搭档的配合能力、交际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在做角色扮演时注意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这种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练习口语的热情。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史莱克没有给奥娜父母留下好印象。最后通过话题如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联系到学生都要面对的就业问题,让学生讨论在面试中如何给面试官者留下好印象和模拟真实的面试场景。通过讨论在面试中什么应该做和什么不应该做及现场模拟,学生建构了如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新知识体系。

四、结语

总之,建构主义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融入社会,强调学习者与环境和他人的交互作用,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调动,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流协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4(第二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上一篇:凸显考试价值,透析教学本质 下一篇:浙江省(2008—2012)年高考英语完形填空效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