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10-08 08:33:54

“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调查与分析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教学设计”这门网络课程的调查分析,了解函授学员参与网络学习的情况及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就课程建设、互动情况与学习效果等方面作相关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思考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并完善Moodle平台的使用。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 学习效果

一、意义与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Moodle平台的应用情况,探讨互动在网络学习中的重要性,以促进学习者更有意义地学习。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一是调查成人学习者对网络学习的反应,网络学习的基本情况及对网络课程的认可程度;二是调查“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情况;三是向中小学教师推广Moodle课程管理平台。本网络课程是作为正式学习的一种课程形式,所作的调查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开展的。“教学设计”是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教学开始于2009年1月18日,2009年9月结束。

二、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教科院2008级函授本科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和教育学专业的75名学员。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被访者的基本信息,二是学习者对Moodle平台的操作情况,三是关于课程的建设情况,四是学习者学习互动的情况。本次调查发放的问卷共75份,回收60份,回收率为80%。对原始数据的处理使用的是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频数统计、相关分析这两种统计分析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Moodle平台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网络教育工具性平台,为成人学习解决时间与工作之间的矛盾问题,它不仅可实现课程的管理,而且可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实现课程核心内容的在线评估。此外,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习者和教师很好地沟通与交流,又能够弥补传统课堂的缺点,如学习者缺课,补课费劲,教师重复劳动,等等。

(一)使用Moodle平台的情况及学习效果分析

1.使用Moodle平台网络课程的基本情况

大部分学员都是第一次接触到Moodle平台,部分学习者希望稍微安排多一点的时间来学习平台的操作。首先调查了学习者对网络课程的了解程度,课前46.7%的人非常不了解网络课程,了解的占40.0%,非常了解的占5.0%;课后了解网络课程的占81.7%,非常了解的人数占11.7%。学习者对Moodle平台的了解程度情况,学习之前有70.0%的学习者不了解此平台,学习之后了解的有83.3%。

从统计的结果看:课程学习之后,学习者对Moodle这个平台从不认识到了解,而学习平台的操作及功能不仅是本课程的一个学习任务,更是作为让学习者对网络学习起激励作用的一个出发点。

在学习过程中,65%的学习者认为操作平台比较容易,35%的人认为困难;21.7%的学习者比较适应利用Moodle来完成学习活动,60.0%的学习者适应,18.3%的人不适应;31.7%的学习者能在Moodle平台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58.3%的学习者亦能但需要提示与帮助,10.0%的人不能完成;65.0%的学习者认为在此平台中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能满足学习的需要,20%不认为能满足;对于设置一些帮文件,41.0%的学习者觉得很有必要,55.0%的认为有必要。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Moodle平台对学习者来说是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学习者认为平台的易操作性能满足他们基本的学习及工作需要,Moodle平台的开源性让学习者感到其在管理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调查得知75%的学习者提到如果在工作中有需要,就会充分利用Moodle平台来管理个人的课程。

2.学习效果分析

在这里我们把学习者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认知水平和自我认可程度作为学习效果的组成要素,因此主要是分析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式三方面相关的数据。90.0%的学习者认为通过这种形式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75.0%的学习者认为这样学习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5.0%的学习者持完全相反的观点;73.3%的人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符合他们学习,而其余的则认为不符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并认为不能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对于Moodle网络平台的课程学习能清晰地引导学习目标,其中75.0%的学习者认同,而25%的人则不同意这个说法。很多学习者都认为理论知识在Moodle中可以呈现出来,而对于实践教学的讨论与应用在平台中并不能充分体现出来。

学员的背景较为复杂,其中他们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及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习者质疑课程安排的合理性,这也进一步对学习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课程的建设情况

1.课程的基本情况

在统计的数据中,16.7%的学习者认为课程资源不丰富,63.3%的人认为丰富,20.0%的人选择非常丰富;有10.0%的认为课程的学习活动不丰富,83.3%的学习者认为其丰富,6.7%的人认为非常丰富,但是75%的学习者认同价形式多样化。对于内容呈现,21.7%的学习者认为非常清晰;65.0%认为清晰;13.3%认为不清晰;对课程所包含的主题学习模块的满意程度的基本情况是:21.6%非常满意,61.7%满意;16.7%不满意。学习者对一系列活动开展课程学习的形式的看法是:31.7%的人认为很好,56.7%的人认为好,11.7%的人认为不好。

统计数据表明,从学习内容的丰富程度及其呈现方式的满意度都达到了60.0%以上;设计的活动内容及开展形式都有较好的反应,特别是学习活动,学习者的满意度达到了83.3%。由此可知,大部分学习者都认为本课程的建设情况良好。

2.课程建设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虽然这样概括学习效果是有失偏颇的,但是从总结性即课程考试的评价来看,大部分知识点的考核有90%的学习者通过了,所以这样作分析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现在我们把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内容呈现、主题学习等作为课程建设情况的组成要素,将它们的总分(代表课程建设)与学习效果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课程建设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r=0.781,sig.=0.000),说明课程建设对学习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三)互动程度对学习者的影响

1.互动程度的调查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16.7%的学习者经常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60.0%的学习者偶尔,23.3%的学习者则从不与他人交流。同时,在与其他学习者互动时,92.7%的学习者认为有困难,其中61.7%的学习者认为有困难是由于自身的技术或知识受限,33.3%的认为交流有困难是由于他人的技术或知识受限。此外,其他学习者及教师的反馈对自身也有不同的程度影响,如表1:

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并没有达到网络学习所需要的程度。而我们要分析网络学习时强调互动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否达到充分的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网络学习的学习效果。虽然他人的反馈对学习者影响并不是很大,教师的反馈影响程度稍微大一些,但是大部分学习者认同其他学习者与教师的反馈对学习者自身有影响。

在统计的60人中,51.6%的人认为师生互动在课程学习中非常重要,46.7%的人认为重要,而1.7%的人则认为不重要。对于互动对课程的建设是否有影响的调查情况是:23.3%的人选择影响很大;63.3%的认为有影响;6.7%影响不大;6.7%一点不影响。另外,大部分的学习者都认为互动对学习和课程的建设比较重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互动程度与学习兴趣的关系

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呈现互动程度与学习兴趣二者的相关性是显著的,但并非强相关,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同,学习兴趣受到影响;二是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平台中的互动设计(活动设计等),学习者自身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三是教师对互动活动的设计有所欠缺。

四、启示与思考

(一)学习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因为本网络课程搭建的时间较短,实践的时间也不长,面对的学员层次参差不一,所以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难以一下就解决的。利用Moodle平台开展网络学习,学习效果并未明显提高,由以上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归纳出以下几点主要原因:

1.课程建设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本次授课的时间安排得太仓促,学习的时间较短。这门课程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初次接触,甚至有些学习者根本没有听说过教学设计,特别是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对此更是一头雾水,学习起来感觉较难,不易理解。首先是部分学生质疑课程的设置,他们认为此课程对他们影响并不大;其次课程自身的建设情况也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本网络课程搭建的时间较短,有待完善课程学习内容,进一步提高课程质量。

2.Moodle平台的使用效能低

学习者不熟悉操作,使得Moodle平台中的许多功能未能被充分利用,例如其重要的作为交流和共享平台的优势未得到发挥。Moodle平台中可以上传多种格式的文件,学习者完成作品之后可以及时上传,但是不同格式作品要求每个学习者使用的计算机上有相应的软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格式的多样化。教师能够随时看到作业,在平台上进行评定,写出修改建议,了解教学效果,通过网络随时把评判结果及时反馈给学习者,这种与一般的网络反馈并无很大差异,但在Moodle中,并不是只有针对学习内容才有学习活动设计,教师可以采取扩展学习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反馈。

3.网络环境不佳

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在空余时间进行网上学习,这样便解决部分学习者由于工作和学习冲突所带来的不便。但由于目前部分网络的不通畅,导致学习受阻的一个因素。在课后登陆平台时出现了无法登陆的现象,这大大打击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4.缺乏充分的互动

调查的数据表明,互动程度并不明显,这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学习者较少提出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或者提供对某个问题的新的解答方式,这样与他人的互动就会相应减少。

(二)启示

1.充分分析学习者特征

面对层次不一的学习者,要做好充分的前端分析工作,特别是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次调查的对象虽然仅是两个专业的学习者,但这群学习者涉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师;由于调查是随机的,而最后发现男女比例不平衡,以致对后来的互动产生较大的影响。部分学习者是出于自愿来参与学习,也有很多是为了职位的升迁选择进修,在这我们认为他们的学习动机就是学习的原因。另外,Moodle平台中的课程是可以依据学习者特征、依据学习进度动态生成的,更加重视学习者主体地位的实现,由此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进步程度动态地改变教学内容。

2.利用平台搭建有效的网络课程

网络为学习者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资源,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在完成作业之后可以自主浏览平台上的其他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可以在讨论区内发表自己的见解,解答其他学习者的问题。Moodle平台提供的网络课程不仅是文本性的资源,而且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解决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疑团。

教师把各种学习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上,比如网页、文本、Flas、视频文件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网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习者自主学习,使学习者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Moodle平台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让每个学习者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呈现学习内容的界面中与他人交流。

3.充分利用激励评价工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激励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成人学习者有取得成就的愿望,并希望得到及时给予的承认,教师适当的评价就是最好的激励手段;在他们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时,教师就要使得不同的学习者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调动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者个人成长的经历也是值得激励的一部分,教师要关注学习者之间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在Moodle平台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趋向多元化,评价过程成为一种学习者、教师共同参与和自由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是评价的主体,他们通过他评、自评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学会自我评定、自我判断,教师则实现了评定课程和教学的整合,使评价成为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曾华,欧阳霞,余修日,刘富军.大学习者课堂学习效果调查与分析[J].甘肃科技,2008,(24),6:157-159.

[2]杨慧.成人学习研究综述及反思[J].文教资料,2009,(2):182.

[3]苏小兵.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2):18-22.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08106020401M306)资助,课题名称为《基于Moodle网络平台的生成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教学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游戏在高中体育课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