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北流之春

时间:2022-10-08 08:07:20

记得1979年春天,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曾在拨乱反正后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作了题为《拥抱科学的春天》的热情洋溢的报告,当时曾令举国上下感到无比的欢欣鼓舞。春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象征着勃勃生机,而且无处不体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2008年的春天,北流市西镇农民真正体验到了春天的神奇――一面沉睡了2000多年的汉代铜鼓,在西镇平山村重见天日!

2008年3月的一天,西垠镇平山村的农民在挖山塘的劳动中,意外挖掘到一面直径75公分的汉代铜鼓。据村民们反映,这面铜鼓埋没在玉林地区大容山的入口处,那个地方叫河口。说起河口,笔者不得不向读者们简述一个神奇而又凄美的民间故事――

北流西镇平地山村(又称朋同村,古时为六井村)有一裴姓人家,以种田为生。裴家生有9个子女,最小的女儿排行第九,昵称为九娘。九娘生干宋末元初的公元1310年农历3月17日。九娘天生丽质,自小聪敏,七岁入私塾读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对,才思敏捷,出口便成。

裴九娘读书之余,随母及姐习女红,纺织、缝纫、刺绣等无所不精。又随父兄学琴棋书画,习刀枪棍棒,还跟民间艺人学唱采茶和牛娘戏,可谓多才多艺,但最特长的还是武艺。

九娘是一名淑女才女美女。她尊老爱幼,和睦家庭,团结邻里,见义勇为。然而更令人敬服的是裴九娘勤劳能干的农家女本色,一般农妇干的活她全会,一般农妇不会干的活她也会,如打铁、使牛。

裴九娘初长成之时,正遇国无真主,盗贼四起,民不聊生,一场场天灾人祸,殃及众乡邻。地方官府仍派出差使上村狂征暴敛,任意打骂虐待村民,掠夺钱粮。终于有一天,,义愤填膺的裴九娘率领会武功的兄弟姐妹及众乡亲,一阵拳脚终于把逼税的官差打了个落花流水,官差灰溜溜地逃跑了。碰了硬钉子的官差自此不敢轻易侵扰朋同村民。

不料日子稍安,另一场祸乱又降临。裴九娘17岁那年,家里的一个哥哥成亲。佳期那天,突遭占据大容山的山贼袭击。裴九娘寡不敌众,与新娘子刘氏双双被掳至贼巢。贼头垂涎姑嫂貌美,欲占为压寨夫人,遭姑嫂拒绝。贼头无奈,只好将姑嫂两个隔离。第二天晚上,刘氏首先遭到贼头蹂躏,撞壁身亡。裴九娘只好假装答应择吉日成亲,以伺机报仇。贼头大喜,择九月初九成亲。成亲日,贼头分外兴奋,饮得烂醉如泥,被喽罗抬进洞房。裴九娘心中暗喜,待二更过后,便用刀捅死了贼头。

裴九娘即摸黑逃回家中,见乡邻深受山贼祸害,便倡导建立民团,并请武举出身的康六叔为教头。附近百姓踊跃参加民团习武,以便迎战山贼。

朋同村习武剿贼的消息很快传到北流县衙。知县不久派员联系,要求携手联防,合兵入山剿贼,并约定时间举事。不料事泄,山贼用重金贿赂县官及官兵头目。起兵那天,裴九娘率众到指定地点与官兵会合,并不见官兵踪影,却遭山贼伏击。一场恶战展开了,裴九娘英勇杀敌,掩护群众撤退,不幸身负重伤。许多群众脱离了危险,裴九娘却永远倒在牛毛岭。后来,当地人民在裴九娘倒下的地方举办了隆重葬礼,埋葬了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少女,建造了一座雄伟的坟墓。

相传裴九娘牺牲17年后的至正年问,梧村有群众在一天日落之时,见牛毛岭上空出现彩云,片刻,一线红光冲天。因而传她得道成仙,成为天妃。村民便在裴九娘坟墓前竖起有仙道色彩的墓碑,墓碑上书:云天妃裴圣奶之墓。

关于裴九娘的民间故事,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又带有传奇的文学性。作为历史,它为古今北流地方志书所记载,而且埋葬裴九娘的古墓至今还屹立在北流市新圩镇梧村的牛毛岭,供后人瞻仰及拜祭。作为传奇,它在民间中广泛流传,并且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这便吸引了广西著名文艺家、饮誉全世界的歌舞剧《刘三姐》的编剧之一的古笛先生。古笛先生以古稀之年,不远千里两次深入到裴九娘的故乡考察和采风,他要为裴九娘写一个新的歌舞剧。

古笛先生认为,八桂大地,历史上出过三大女杰:其一是唐代的刘三姐;其二是宋末元初的裴九妹;其三是明朝的瓦氏夫人。

刘三姐是唐代一位能耕能织,善歌善舞,以“歌圩女儿”的美誉传世,被后人称为“歌仙”的杰出壮族歌手。裴九妹是宋末元初生长于桂东南大容山下的花季少女,从小习武,十八九岁就领头带着兄弟姐妹们,与当地的山霸恶匪作斗争。她为保一方平安,英勇征战,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是历代被大容山方圆几百里的老百姓尊为“平安神”的女中豪杰。瓦氏夫人是明朝壮族土司官的夫人,曾披甲挥戈,跃马疆场,挂帅率领壮族兵打败倭寇,平服侵略者,朝廷册封为“一品夫人”,享有赫赫功名的壮族巾帼英雄。开国以后,由于广西成立壮族自治区,壮族成为主体民族,因而在文艺创作方面侧重先抓壮族题材。所以,历史上的刘三姐和瓦氏夫人的传奇故事都已改编成为一代名剧而流传全国,蜚声中外。然而,对于裴九妹这样的非凡人物,一是对她了解的人不多,二是被视为壮民族之外,而没有列入优先颂扬范畴之内,或属未排上队尚待挖掘的题材。再者,也有可能社会上有人对她持不同看法,简单地认为群众为裴九娘立庙建祠,是封建迷信活动。因而错误地将活在人们心中的女中豪杰埋没了若干岁月。千百年来众望所归的裴九妹,是个难能可贵的古代女杰,是天下最美的英雄花!也是现当代我国提倡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楷模和先行者。我们文学艺术界怎能不讴歌颂扬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典范“平安之神”呢?!

2008年农历3月17日,是裴九娘的诞辰,只见村村寨寨人民群众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舞狮舞龙、唱歌演戏、鸣放爆竹,纪念裴九娘。平山村和平地山村村委会还因势利导,组织村民举办文化艺术节和裴九娘生平事迹展览。平山村农民挖出的那面汉代铜鼓,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却偏偏在裴九娘诞辰之前意外出现,这就令人感到神奇了。有农民说是天意,有农民说是巧合。不管怎样说,裴九娘的传奇故事无疑又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迷幻色彩。

这一天,笔者有幸陪古笛先生到西一行,并仔细欣赏了那一面新出土的汉代铜鼓。北流是世界铜鼓王之乡。北流出土的全世界最大的一面铜鼓至今还陈列在自治区博物馆里。据有关专家考证,古代铜鼓的作用有三,一是贵族豪门摆设在家中,以显权贵;二是民间用来祭祀或庆典用,带有娱乐的功能:三是作军事指挥或助威用,如曹刿论战所说的“一鼓作气”,又如梁红玉的“击鼓退金兵”。那么,平山村新出土的那面铜鼓又有何作用呢?据村民说,发现该铜鼓的地点位于河口附近,河口是冲入大容山的入口,也是大容山山贼出入的必经之处,而传说中裴九娘当年就是带领平山、朋同两村村民在此处伏击山贼,当时由于忙着追赶山贼,就留下了战鼓。等凯旋归来时,天降大雨,山洪爆发,把这面铜鼓掩埋了。古笛先生认为此说很有道理,并突发灵感,当场赋诗一首:

北流铜鼓赞

巍巍大容平地山,

神奇故事遍野传。

西汉铜鼓骤出土,

光芒四射色斑斓。

九妹抗暴鸣战鼓,

声息埋没多少年。

大地逢春万民唱,

女杰从此见青天。

啊,北流2008年的春天,因裴九娘的传说与新出土的汉代铜鼓而变得神奇。

上一篇:放手,只因为我爱你 下一篇:南流江,我的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