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文本细节,打造精彩课堂

时间:2022-10-08 07:53:50

捕捉文本细节,打造精彩课堂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需要学会捕捉文本细节。教材上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写出来的,每位作者都使文本中含有自己的生命体验。那么这样一篇篇活的、丰富的文本,各式各样的艺术形象要完全让学生领会,就需要抓住文本细节来讲述,使学生在细节中感悟美,获得审美享受,达到教学预期。

一、研磨文本片段抓细节

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通常有一部分是针对文本而设置的。每一篇文本都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或者让学生的某一种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不管是出于哪一种教学目的,教师都需要引导学生去研磨文本片段,对于小学生而言,主要是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对文本片段有深刻的体会,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也就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体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八册《永远的白衣战士》中,要想让学生领会叶欣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研磨文本片段,尤其是文中第三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反复阅读,通过阅读,仔细体会细节,才能让学生心灵得到触动。研读文本细节,教师可以带感情的阅读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赏析文本片段的过程中,师生在无形之中进行了一次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自主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在文本片段中表达、释放自己的情感,从而加深了对“白衣战士”的理解,让自己的情感体验也更上一层楼。

研磨文本片段,教师要始终把握住一个大方向,不能因小失大,一味地在细节之中琢磨;应该有一个全局意识,站在全文的大方向上,带领学生去理解片段中所蕴含的内涵。反复地研磨文本片段,如果不能把握好方向,学生很可能会产生倦怠的心理,难以从内心深处得到情感共鸣,教师就会遭遇难以继续进行下去的尴尬。

二、研磨文本字词抓细节

一篇文本被选入了课本中,通常有它独到精彩之处,尤其是其中的字词更值得去仔细揣摩研究。教师若能抓住这些字词,引导学生去感悟看似平淡的字词后面蕴含的“味”,那么对于学生理解全文,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对于细节的理解中,提问的方式是否产生学生的共鸣,就全看老师自己的功力了。

比如,在苏教版第八册《第一朵杏花》中,杏花并没有盛开,但是文中用了“泛”字,从中可以看出杏花每次刚刚开放就被竺可桢爷爷发现了,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使用这个字的深意,竺可桢爷爷对周围事物十分的留心和敏感。“便”字更能看出竺可桢爷爷作为一个老科学工作者的形象,他对花开草长,燕归虫飞等一切物候现象十分关注。学生可能读得懂表面的含义,但是深层次的挖掘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和指点。

字词的精彩有时候能够成就一篇平凡的文章,教师需要对具有灵动美的字词进行深刻的研磨,激发学生思维的闪烁,让学生可以从字词中领会出全文的情感,这样也就达到了研磨字词的教学目的。

三、捕捉文本句子抓细节

有的文本中没有什么关键词,那么不妨关注一下句子。文本阅读中,要懂得自然段首句通常表述了全文的主旨。有的句子会写得十分明显,让人一眼就看出是全文的中心段落有的句子会写的比较含糊,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品读出句子背后的深意。

比如,苏教版第二册《春到梅花山》,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主要是领会梅花山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提高审美趣味。文中有几处句子写得十分精炼,仔细品读才能让学生在细节中感受到梅花的美不胜收。“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等,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读这几个句子,边读边想,然后让学生回答自己脑袋里想到些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脑袋中联想到花儿色彩绚丽,开满山坡,香味也雅而不俗,沁人心脾,那么这几个句子的品析就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文本中的关键句子常常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文的中心脉络,有的句子细细品味更能直接发现作者表达的情感。对于记叙文而言,句子更是文章的灵魂所在,生动细致的描写中更能凸显鲜明的人物形象的真实和丰满,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景物描写的文章而言,有的句子更是整篇文章的精髓所在。一位好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细节,再带领他们一同品读和理解。

教师只有多考虑教学细节,才能驾驭开放的课堂,在细节的讲解中,更要注重让学生充分质疑和发言,再通过主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围绕细节展开理解和思考,在细节把握中推动教学课堂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上一篇:发挥游戏优势,让课堂更高效 下一篇:我们缺少什么样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