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10-08 07:46:12

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构建

一、引 言

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这一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大学英语写作的评价手段也不例外。评价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阶段即以期末一张试卷成绩为测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手段,忽视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策略、兴趣等因素。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其评价方式不仅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更注重考虑被评价者的需要。形成性评价的主体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自己,在共同的教与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作出评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反馈信息,旨在确认学生的学习潜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达到调整教学模式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形成性评价理论

(一)定 义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最初是由美国哲学家Scriven[1]提出的,并由美国教育学家Bloom[2]进一步运用于教育评价实践它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形成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参与学生自评和互评。形成性评价不断地对教学活动、学习策略、态度、方法、努力程度等进行诊断性评价,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改善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教育的评价”,对英语教学起到正面反拨作用[3]。

(二)内 涵

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包括:

学习态度 指学生是否明确学习的目标及学习需要,是甭能主动学习。

学习能力 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学习机会的创造与把握及有效学习方法的探索。

思维品质 指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等。

文化感受力 指对所学语言国家地理、历史、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的感受能力。

品格和性格的完善 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与不足,善于合作与开拓;树立自信,养成健康向上的个人品格。

三、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构建

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 :评估要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应用能力发展情况的监督,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作用[4]。

(一)评价主体多样化

由传统的单一的教师评价改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受评者变为参与者。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都必须与教师的

评估结合起来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时,教师担当多重角色,既是评估标准的制订者,又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既是评估的参与者又是学生互评与自评的参谋。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而不是一味强调谁做得最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得失作出客观恰当的归因,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因此,笔者对所教学生设计了一个学生自评的主题写作阶段考评因素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创造性、独立性和互。

主要考评因素如下:写作主题明确;语言表达清楚;内容详实;语言连贯;文章整体结构合理;语法正确。教师在期中和期末分别组织一次写作考试,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期末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实践证明,为学生设计的写作评价表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和良好的语言习惯,也有利于发展学生评价自我、接受他人评价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中有针对性地作出了自我改进,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根据写作实践性强的特点,形成性考核占学期末考核分值的50%,也改变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以最终考试成绩定局的弊端,对学

生的成长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在写作教学形成性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还能促使学生学会正确思考。首先要设置评价标准:为了让学生正确自我评价,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一起具体制定评价标准,确定优秀写作构成要素,并提供范例。使学生知道“ 优秀”作文是什么样,对自己的习作能够正确评价;其次是自我评价:学生参与了标准制定后,可以对照标准,对自己习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认真填写自我评价表。学生通过自评,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题是否明确,选字用词是否准确,表达的意思是否清楚,语言的运用是否连贯,语法是否正确。学生自评时,重要是要找到自己作文的需要改进之处,再通过其后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中提出的问题,再做修改。在修改过程中体会自评与他评对自己文章缺点的认识。

(三)学生互评

学生相互评价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让学生学会信任、诚实、公正地对己对人”。在学生自我评价并对作文初稿进行修改之后,他们可以按照3-4人为一讨

论组,指定一组长,分组合作与交流,对组员作文依次进行传阅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组长认真填写相互评价表。群体教学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可能为同一教室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而传统的评价方式所规定出的简单“好”与“差”的评价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个体的特点。但是形成性评价却能关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对每个学生不同的表现及时作出反馈。因此在写作教学中,笔者引入小组讨论(4人为一小组)作为辅助手段,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修改彼此所写的作文。可以说,小组讨论完成了由单纯注重学生个体向注重学生整体的转变。通过互评,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解了作文评分的标准,学会在评价过程中,客观、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同时,也进一步地分析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能够跟好地学会对待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做到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后,根据自评和互评的修改意见,再次对作文进行修改,向教师提交。

互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考查,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打破了写作评价中,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

(四)写作课堂教学中的多种评价方法的结合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而且是激励学生参与的激励者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者。课堂教学过程应贯穿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展示教材内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可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分组讨论(5~6人),并分角色完成教学活动,内容包括:组内意见总结陈词、对

话表演、复述课文等。学生也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自己对学习内容、相关背景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依据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设计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并给出具体参数以供量化评分。例如,制定英语学习课堂表现评估表或阶段性评估表,分为“自评”、“互评”和“师评”栏。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中的

长处及不足等。通过这种评价体系,学生可以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学生参与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合作评价构成评价体系的主体部分。

(五)建立写作档案袋

学生档案袋是形成性评价手段的一个常用工具。学生档案袋主要用于收集学生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所取得的学习成就,其内容是多样的,如,日记、作文、朗读录音、测验、课题研究、作业、视频剪辑等等。档案袋内容还应该包括每单元按所完成的任务作业及自评、互评、师评表等等。同时,让学生从中挑选出自认为满意的作品在班级中传阅学习,这些作品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学习日记,可以是作文,还可以是口头报告。作品后需要有教师的反馈,例如教师的评语和点评、批阅,和学生说明选择该作品的原因。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不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地自我反省,调整学习方法和计划。通过回顾自己档案袋的每一份作品,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自信心、学习兴趣会与日俱增,学习能力也逐渐提高。期末时教师可根据所有学生的档案袋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调整。

四、结 语

通过形成性评价在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笔者清楚地认识到:形式、内容、主体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的客体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突出学生的点滴进步,学生还能把作文中得到的评价运用到下一个过程中,这种评价将成为学生个人的“写作导师”,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长期有效的。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的

笔头表达能力及激发学生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在评价前了解评价的具体内容、方法、要求,其次教师注意多变化批改的形式,再次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Scriven M.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J].AERA Monograph Series on Curriculum Evalution,1967(1): 187-199.

[2]Bloom B S.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李维东、许峰.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4 (28) :177-178.

[4]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陈楚雄(1982— )男,重庆巴南人,许昌学院公外部助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从事英语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上一篇:浅析降低煤矿材料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下一篇: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