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市场机制构建与对策探究

时间:2022-10-08 07:43:47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市场机制构建与对策探究

[摘 要]人力资源市场是重要的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抓好这一市场的建设,对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源;市场;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47-02

1当前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中国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中国的国情密切相关,总体来说,可以归结为三大方面,即数量上的矛盾、结构上的失衡、机制上的落后。我国的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在数量与质量上存在着突出的矛盾。

1.1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数量上存在矛盾

(1)我国人口整体素质还不够高,高质量的物流人力资源数量相对缺乏。

物流是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高质量的物流人才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

(2)物流人力资源的流失、闲置与浪费问题严重,致使人力资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日益敞开的国门和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刺激了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我国的物流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物流人力资源流失问题严重。

1.2物流人力资源的结构与分布具有多种不平衡态势

1.2.1我国物流人力资源的层次结构不够合理

当前物流行业人力资源的水平层次分布不平衡,初级人力资源基数过大,而中高级人力资源相对稀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等中高级人力资源数量还有很大差距。

1.2.2目前物流人力资源结构尚不能满足物流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经济发展带动了物流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这一过程也要求人力资源随之进行调整,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与需求。

1.2.3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致使人力资源的区域分布也随之失衡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自东向西阶梯状递减的形势。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优秀人力资源的吸引力较大,因此,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集中度较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吸引力不够,导致人力资源的缺乏和流失。

1.2.4物流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由于诸多原因所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设还不完善,在选才、育才、评才等方面的机制以及机制配套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表现在选才、育才、用才三者自成体系,缺乏有机联系和良性循环;人力资源流动制度缺乏保障;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

2建立物流人力资源市场机制需把握的方向

2.1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要求物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智能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价值的实现就是经济效益的实现。价值规律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实质上是如何释放人才的巨大能量来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它要求物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作为知识载体的物流人才的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转化,使每个员工的自身价值和所担负的职责相对等,形成智能优势。

2.2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必须引入竞争机制

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优胜劣汰,这是市场经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个规律必然反映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来。它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源的选拔、使用、开发等一系列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平等竞争,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根本上解决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

2.3市场经济的流动性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为交换而生产,商品及其各生产要素只有在市场交换、流动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并且这种交换和流动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双向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有顺应这种流动并合理异向,才能打破部门限制、企业限制,满足人才需求,推动企业发展。

2.4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民主化程度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增加透明度,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选择员工公开化。进行民主推荐,根据民意测验结果,确定任用对象。二是考核员工公开化。通过既定程序进行利学合理地调配员工;三是任用员工公开化。改进和完善选举、推荐、任用制度,对岗不对人,提高民主化程度。

3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化机制的构建

3.1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最优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每一生产要素都应该在可能的条件下得到充分运用,并与其他要素之间结合成一种合理配比关系,以求获得最大的生产成果。为达到此目标,人力资源配置应努力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3.1.1充分就业

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出发,充分就业应当是人力资源供给能够基本上被需求所吸收,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要求的经济活动人口都能够基本上获得社会劳动岗位。

3.1.2良性结构

进行人力资源配置,调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行业的劳动力,并将追加的人力资源投入到不同的方向,以便形成一种良性的人力资源使用结构,即就业结构。在良性就业结构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投放合理与否,其标志在于:一是要适应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二是要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主要部门的需要;三是要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四是要能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协调。

3.1.3提高效率

人力资源的使用,从总体上说,可以分为“有效劳动”和“无效劳动”两大类。前者是指人力资源投入取得了经济效益,后者是指人力资源投入未取得经济效益。较理想的状况是高效劳动,它能够达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程度;低效劳动、尤其是零效劳动和负效劳动,则是人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表现。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即是指人力资源的投入达到了最高产出率。

3.2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基本内容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正处于发育阶段,尚未成型。关于机制的基本内容,应当包含以下七个要素:

(1)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使用权归于社会,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开。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和自由权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可以自由流动。

(2)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归社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民和法人实体,平等地享有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权。

(3)人力资源的使用是有偿的,依据人力资源的价值和供求情况确定劳动力(人才)的基本工资,依据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创造的新的价值大小确定劳动力(人才)的效益工资(奖金),实行联效计酬的奖金分配方法。

(4)人力资源的流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途径是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录用”。人力资源市场的组织机构是各级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这是人力资源配置的中介组织,主要职能是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人力资源的使用权与经营权分开。

(5)人力资源在未能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期间由社会进行储备开发(教育、培训),再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储备开发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劳动力的职业教育、转岗培训、短期进修,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

(6)人力资源的载体――劳动者享有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权利,作为社会使用人力资源对其所有者的一种补偿,以免除劳动者基本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

(7)国家对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进行立法监督和宏观调节,以保持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社会公平,包括制定与国家经济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制定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法规体系,以及指导、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国际间合作。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新机制是建立在人力资源个人所有制和用人单位独立的用人权基础之上的,通过全国联网、全方位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双向选择、国家宏观调控、立法监督、社会保障的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优化配置、自动协调的机制,是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机制。

参考文献:

[1]韩光耀.人才市场的足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20-123.

[2]姜晓萍.我国人才市场机制构建中的障碍与对策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2006(3):41-43.

上一篇:跨企业协同信息管理竞争力物流实现模式 下一篇:物流产业竞争的双寡头垄断均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