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对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10-08 07:26:21

新理念下对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巩固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存在诸多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教师不够重视,把复习课当作练习课来上,或者只是机械地再现教学内容,没有把握复习课的重点。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系统地学好数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极其不利的。我们应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阐述了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关于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小学数学复习课都是由教师提供复习材料,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复习。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学生机械般地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复习。有些知识学生已经熟悉掌握,没有必要进行复习,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时间上的浪费,造成复习效率的降低;有些知识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就要重点进行复习,而教师并不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出现复习上的漏洞,使学生存在知识上的盲区。因此,传统小学数学复习课往往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二、改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策略

1.学生自备复习菜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其知识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在复习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和测试情况,来分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哪些知识的学习还存在问题等。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真实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找出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因材施教、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既能弥补学生在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又能使学生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复习课中,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要点, 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充实、完善;再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问, 尽量争取在组内成员帮助下解决。小组交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员之间的探讨,整理出学生共同的数学知识的薄弱环节,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课。

2.构建知识体系,整理与练习相结合

我们知道, 复习课的本质就是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综合应用。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知识和巩固练习,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便于操作也最为常用的方法。一般对于概念、几何的复习多采用先梳理后练习的方法, 而对于计算题则要以练为主、整理为辅, 复习应用题、法则、定律时,以边整理边练习的形式居多。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建立数学知识框架,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对旧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和总结,帮助学生把散乱的知识串联起来,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在“平面图形”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在课堂上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与图形相关的面积及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再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这些图形面积的转化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图形面积的计算实际上就是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在复习课上,教师要讲究整理的策略,注意将整理知识的环节合理自然地融入教学之中。

3.注重复习课的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还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因此,教师应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复习内容合理地得到拓展和延伸,从而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旧知识,还能从中学到新知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应用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促进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平面图形”的复习中,教师可以设置类似这样的题目:有一张长45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纸,这张纸的面积有多大?如果从中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如果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变化了吗?如果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有多大?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这张纸上剪一刀,怎样才能得到两个相同的梯形?这样的题目既能够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很好地进行了知识的拓展,打破了传统复习课单一的训练模式。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好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我们要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传统复习课的模式,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实效性。

上一篇:操作了等于经历了吗 下一篇:正确认识学生科学学习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