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国企,政府造

时间:2022-10-08 07:06:15

从国际经验来看,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并购重组后的下滑概率超过60%,对于这几个超大企业来说,政府搭了台,他们的发展只是刚刚开始,关键还要看企业如何运营,使企业真正做强。

5月16日,北京首都农业集团(简称“首农集团”)正式挂牌。这家由三元集团,北京华都集团、北京大发畜产公司重组而成,聚集了北京市国资委旗下主要农业资产的农业巨头,资产总额超过150亿元,员工近4万人,国有全资及控股企业达64家。除了“培育千亿企业”。农资巨头概念,在这个耀眼的光环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北京市国资委。

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国资委主导的首钢、北汽、北基(北京基础设施公司)兼并重组初获成功。首农之后,金隅集团也即将在香港成功上市……

当经济低迷时期,各地都在为国企改革“第二个乐章的重组”具体路径上下求索之时,具有北京特色的一组企业重组模式已然浮现。正如北京市国资委主任王东所概括的那样:“对符合首都发展方向的产业集群和大企业大集团,在政府主导下,采取吸收式,合并式,托管式分拆式等多种产能改组方式,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尤其是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主业和优秀的管理团队集中,着力发展特色明显、产业链条完整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千亿元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资主要向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产业四大板块集中,而退出高能耗、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用企业界人士的话来说就是在政府主导下组建行业巨头,把各种资源,包括政策、技术、市场整合在一起,支持企业,然后功成身退。

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表示,北京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而这种能力只有大型,特大型企业具备。“国企要承担技术创新的主要责任,不论是国内外,技术创新主要是大企业的事,其所需要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决定了主体必须是承担高投入,高风险能力的特大型企业,这才能将创新成本和风险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增强。”

国企并购重组正逐渐成为北京国企改革的最强音。就在首农成立前后,在北京市国资委“看得见的手”安排之下,北汽重组后交出了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金隅集团在港股上市,也将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飞跃。首农在短时间内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完整的产业链,它下一步是否向全国扩张也给业界留下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的确如此。不管是刚重组完的首农还是已经开始征战的首钢,他们在瞬间具备了做大起来的能力,“做大就一定能做强吗?”采访过程中,不断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在他们看来,做强是做大最基本的出发点,可是在政府强势介入的情况下,这些被“拉郎配”式重组在起的企业能否增加核心竞争力,产生新的价值?或是反而会出现排斥反应?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国有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那些原本处于弱势的民营企业是否会被边缘化?在很多对新国企前景的猜测中,最大的不确定就是民间资本能否启动。

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新国资的商业溢价模式

“我们就是要做大做强!”

首农集团董事长张福平表示,首农集团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龙头地位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集团。这个目标意味着大量业务整合。“这种整合既包括内部整合也包括理性扩张,不排除继续参与其他资产收购的可能。”

北京国资委去年的京国资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力争到2010年末,形成主业清晰的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集群,整体或主业资产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30%以上的市属国有经营性资产进入上市公司。

在政府的主导下,没有人怀疑国企做大的能力,但是做大就等于做强了吗?某知情券商告诉记者,从国际经验来看,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并购重组后的下滑概率超过60%,对于这几个超大企业来说,政府搭了台,他们的发展只是刚刚开始,关键还要看企业如何运营,使企业真正做强。

对政府打造千亿集团举措积极唱多的刘伟认为,政府主导下的国企并购重组,有利于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企业在短时间内做强的成功率会很高。

不论是首农董事长张福平,还是相关的专家学者都认为,重组后的首农实现最大价值首先在于能够为北京市农业,消费服务业找到新的增量,这些新增量有利于首农不断走向强势:首先是区域增量,作为农资巨头,首农有实力产生区域增量,不仅能服务北京,还能服务全国;再次是产业链增量,首农增加很多和消费服务有关的环节,在产业链上向服务衍生,有利于终端形成战略联盟。

从全国大环境来看,制造业产能过剩,利润已经很薄了。食品制造,加工业很多还都在产业链低端竞争,同质化较严重,这就要求企业不仅在制造环节谋求升级,更要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就三元来说,目前上下游产业链有畜牧,屠宰,牛奶,冷饮、食品(三元占麦当劳一定股份)等,按行话就是;深加工业和营销均有现成框架,只需要把内容做实就可以了。

但是,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崔自力也告诉记者,对于一个存在大量本地消费的大市场,需要进一步发挥本地市场优势,也要依托本地市场撬动若干大产业的区域扩张与可持续发展。过去,三元的劣势比较明显;在同业中,蒙牛,伊利在奶源供应上做得最好,而乳品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前端的奶源和后端的物流,“奶制品的最高端是冷链物流,如果物流跟不上,中高端产品就只能做区域市场。”除了物流短板,记者注意到,此次兼并兼顾了产业链的完整,偏重产业链中后端。崔自力表示,“如果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只服务于三元乳产品,成本会很高,增加了大发和华都,进行综合物流布点,有利于降低成本,也能产生产业互补。”

上述券商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北京市国资委主导的这次农资重组正当其时。“从国际上来说,所有以农业为主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均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种植(或养殖)、加工,营销、物流,同时进行产业衍生。这样,企业既能享受种植(或养殖)业产生的利润,也能享受来自加工,贸易物流、甚至股权并购所来带的利润。”一言以概之,国际农业巨头无一不是以产业链运营为手段,以达到低成本和高附加值为目的。

“重组后的新首农不再是纯农业集团,而是和综合消费领域关联更密切,也不再是基础农业,而是偏重产业链的中后端。”上述券商人士还表示,“这次整合加强了三元

的科技和金融实力,这对提高三元产品深加工度是非常有利的。当年某外资兼并双汇时,就是直接兼并的火腿肠加工业,因为在生猪产业链中,生猪加工业利润最高,达到22%。如双汇一样,整合后的三元业务也可以从产业链的最高端开始,从最高端开始有助于聚集资本,便于做强。”

上述两人均表示,除了集聚效应,此次整合也产生了集合效应,首农旗下包含着相关消费领域的系列产品和品牌,有利于渠道的拓展,不仅易于形成多元化的食品物流体系,还易于产生协同效应,特别是参与国际投标、贸易出口时,对外渠道是一个口径,有利于集中。“集中也是做强的必备因素之一。”

重组后的首农,其新增的价值还体现在整体融资能力的提高上。

“从目前全国轰轰烈烈的国资并购运动来看,国企做强的落脚点一会在资本市场身上,通俗地说,政府和企业做这么多努力,最终是要实现融资能力最大化的组合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企业也无法做强。”

上述券商继续谈到,从目前国资委的并购情况来看,政府对这些企业先并购重要产业要素,继而整合其他要素,向产业的上游或下游延伸,从而形成个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借助这一个产业链来降低成本,提高经营资产效用,进步提高国有资本的集中度,从资本方来看,这样的结构和内容有利于打造一个融资能力最大化的组合。

“目前三元种业正在酝酿在新三板上市。”看一看资本市场的很多案例就能知道,通常投资者对体现了该种模式的上市公司会给一个溢价。但该券商认为,就三元来说,融资不可能一蹴而就,合并后如何发展至关重要。

首农集团董事长张福平则直接道出了本轮国企重组将依循的商业逻辑之一:通过做大做强,使首农的融资能力最大化。三元集团总经理薛刚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我们要实行‘实业和资本’双轮驱动的战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薛刚表示,首农集团将考虑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推进资产证券化。

民间投资能否启动?

前段时间国内首个PPP(公私合营模式)投资的北京地铁四号线即将投入试运行引发了热烈非凡的讨论,因为在这条地铁线的建设期间,全国不少城市都加入到对公用事业领域民营资本的清退风波中。随着北京千亿企业集团改革的节奏加快,很多人在对北京经济复苏中,民间投资能否启动持怀疑态度。

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引发了最近一段时间火热的“国进民退”大讨论。一些地方官员甚至声称,很多资源只有收归国有才能够为百姓提供价廉物美的公共服务。再来看看“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去年共有150家央企利润超过1万亿元,而近百家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不过1055亿元,大体相当于央企的十分之一。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分析表明,国企及其控股企业的收入利润率为6.56%,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是最高的。

在采访中就有人表示了此种担忧他们认为,目前国企越强民企越弱的趋势并非是国企更懂得赚钱,而是因为他们控制了最赚钱也最有保障的行业。北京涉及重组的这几家:首钢、北汽,北基,首农……无一不是掌握着最强势的资源,在这些领域,他们都有充分的发言权和掌控力。

可是崔自力依然将这场重组看作是“产业重组的第二春”,他表示,中国前20-30年产业发展基本以活力和分割为基本特征,在打造市场经济基础的同时也易造成大量无序竞争。而从去年开始,产业发展思路在悄然发生变化,国家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文件,在若干个大产业强力推进兼并重组和此前的产业重组主旋律有很大差异,这就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势,这是有计划、有方向的重组。“在未来5-10年,国内若干个大产业将进行有序调整,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他尤其强调,在这第二个乐章的重组中,尽管政府进行主导,但民营企业可以摆脱第一阶段“成长靠自己的悟性”的无序阶段,抓住产业成长的主旋律并融入其中。

“这一阶段,民营企业不再是被排斥的外来者,而是其中一部分。”崔自力认为,“国进民退”也可以这样来看待:过去企业成长大多是抓市场机会,而现在既要抓市场机会,还要把握产业重组的主旋律,现在由政府主导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些大产业,特色产业,更多小产业将以市场为主导。

谁说不是呢?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虽然重组发生在几个大的支柱企业身上,由于在重组的过程中释放了新的产业增量,产业链上的中小民营企业受益颇多。

最典型的当属首钢占大股的京西重工收购德尔福了。

上述券商认为,首钢的兼并重组更能体现北京市政府的决策力度他们知道因势利导,对不同的企业采用不同的办法来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他认为就德尔福的收购方京西重工的出现是国有资本控股民营资本运作的有益尝试,同时兼顾了两方利益。

据记者了解,西重工于2009年3月底正式在注册成立,它诞生的原因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收购德尔福。在其8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金中,首钢出资4.08亿元,占总股本51%,北京市房山区资产经营公司出资2亿元,占总股本25%,宝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资1.92亿元,占总股本24%。

“从首钢搬迁,产业升级可以看出,首钢不可能再走基于老厂扩张产能的路子了。”崔自力表示首钢曲线参与收购德尔福,进军高端汽车零配件产业对首钢意义非同寻常,甚至可以说是首钢成长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不可否认的是,在整个德尔福的收购过程中,第三方宝安投资所代表的天宝集团是相对沉默的一方。而正是这样一家沉默的民营企业,早已在国际汽配市场打下深厚的根基。正赶上首钢产业转型,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牵头下,该集团成功与首钢合作,并通过国际并购和自身研发水平的嫁接,积极探索北京汽车工业的“实心化”。

崔自力谈到,在这起收购案中,政府很聪明,引进与德尔福有过合作的民营资本天宝集团,大大降低了收购德尔福的风险,也解决了收购后订单如何延续到问题。记者得到的资料显示:早在收购之前,天宝就在美国美国底特律和洛杉矶设立了中央技术研发中心。其中,洛杉矶研发中心已能够承担整车的造型设计工作,并拥有多个车型平台;底特律研发中心也能够承担底盘和动力总成部分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拥有完整的技术开发数据库。已初步形成了全球一体化的技术研发体系。此次参与收购德尔福,天宝集团雄心勃勃,准备在高端汽车配套市场一展宏图。

记者了解到情况表明这起收购虽然是由政府出面促成的,尤其是收购前期,政府介入比较多。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企业发展得好坏最终是由市场做决定的,政府不可能始终占主导地位。这次收购事先引入天宝这样的民营资本,政府是希望当他逐步放手之后,对高端汽车配套市场就轻驾熟的天宝集团能够接过接力棒,在德尔福可持续发展中担纲重任。

“从国家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到北京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无不为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批从浙江台州前来北京淘金的零配件厂商,他们认为,在北京做大作强北京汽车的背景下,对民营中小零配件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远的不说,位于房山的汽车零配件基地一旦建成,将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吸引大量零配件企业入驻,而这些企业,大多为民营资本。

在刘伟看来,这样的重组实际是拉动了民间资本的:政府把控关键产业或企业,引导他们走向有序,其中新增的产业机会民营资本可以进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民间资本走弯路,还能实现投资效率最大化。

他认为,不仅是北京,中国经济的复苏确实需要民间投资的启动。

上一篇:一个PE眼里的“复苏” 下一篇:金融危机中北京汽车业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