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想象,留白也精彩

时间:2022-10-08 06:36:48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故事距今久远,学生对大禹治水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让英雄在学生心中丰满、挺立起来?我巧妙地利用文中三处留白,让学生体味、想象,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

一、 慎解凝练词汇,抽象词语变立体

课文第2自然段写了大禹的治水过程。“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句话中,“千辛万苦”一词高度浓缩了大禹治水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险阻,但词很抽象。我还原每一帧画面,将其立体化。从两张图片入手,一张是“水流”“地形”图,让学生先了解什么是水流和地形,要察看水流和地形需要怎样做。另一张是“千山万水”图。师生对话,将这“千辛万苦”变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画面。

师:要爬过这数不清的山,趟过这数不清的河,大禹会吃哪些苦,会遇上哪些困难,我们来想象一下。

生:大禹可能会遭到猛兽攻击,还可能会被毒蛇咬伤。

生:大禹可能会没有吃的,只能采点野果子吃吃,晚上就睡在地上。

生:大禹会因为走的路太多了,脚上磨出一个个血泡,全身伤痕累累,可他还是拄着拐棍走路。

从学生真挚、急切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明白“千辛万苦”所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一个“千辛万苦”所包含的意思也已经被挖掘了出来。

二、 破译精炼语句,单薄故事变丰厚

课文第3自然段是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编者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描述。我抓住这一故事的“空白”,用语言创设大禹在儿子不同年龄时,三次路过家门的情境,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大禹的“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形象也逐渐充实、丰盈起来。

师:当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时,他的孩子正嗷嗷待哺,他没有回家去抱抱可爱的儿子,他想的是什么?

生:他想的是快点儿把洪水治服。

生:他想,只有早点儿治好了洪水,我才能回家看我的儿子。

师:是啊,婴儿的哭声没有能拉住大禹治水的坚定脚步。转眼又过了几年,当他第二次路过家门时,他的孩子正蹒跚学步,他的妻子看见了禹路过家门匆忙的身影,妻子会说什么呢?

生:妻子可能会说,大禹呀,你怎么还不回来看看我和孩子呀!

生:大禹,你路过家门了就进来看一眼吧,看一眼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的。

师:妻子的思念也没能留住大禹坚定的脚步。当禹第三次路过家门时,他的儿子已经是十多岁的少年了,他可能正在追着问母亲,他会追问什么呢?

生:爹爹为什么要离开我们?他去哪儿了?去干什么了?

生:父亲为什么不回家?他长得什么样?

师:假如禹听到了,他会怎么回答他的儿子呢?

生:孩子啊孩子,我在外治水13年了,我也想回家和你们团聚啊,可是天下还有许多人深受水患。

生:孩子,只有制服了洪水,每一个孩子才能快乐地跟父母在一起。

师: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小家”指什么?“大家”指什么?

生:“小家”指的是大禹自己的家。“大家”是指天下老百姓。

师:从这儿你看出了什么?

生:禹一心为了天下老百姓,舍弃了自己的小家,他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经过这样的角色体验、想象,故事变厚了,治水英雄的高大形象矗立在学生眼前,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三、 拓展简练结尾,无声之处意无穷

课文的结尾用一个“感激”,简练而有力地概括了治水后老百姓对大禹为民造福的高度赞扬,是文章主题的升华。这里也可设计想象说话,让学生身心入境,通过真诚赞美大禹的功绩,将英雄的伟大形象铭记心中。

师:现在你就是那些之前无家可归,现在过上安定日子的老百姓,你会如何感激大禹呢?

生:大禹,您舍小家为大家,治理好了洪水,您真了不起,谢谢您!

生:大禹,您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制服了洪水,您是一位伟大的英雄,我们会永远记住您,还会让我们的子子孙孙记住您的!

这样的补白,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须冗长的说教,英雄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为民造福的高尚品质,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深深扎根。

(作者单位: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上一篇:漫读《寻隐者不遇》《山行》 下一篇:定向预习: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