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网球初忆

时间:2022-10-08 06:12:23

元月网球初忆

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崭新的生活,却渐渐遗失了挂历上泛黄的印记。时光流逝,淡若无痕,回忆以乎就是辞旧迎新的最佳方式。现在,在2011年的第一个月份,让我们一同追寻那最初的网球情怀……

洪明辉

球拍大学也许不是梦

口述洪明辉 整理张丹

确切地说,我入行有28年了,球拍设计少说也有2000把。与球拍设计的缘分,其实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刚开始是仓库管理员,然后才是做出口外销业务。跟国外的客人谈生意,他们的品牌开发部就会跟我们商讨怎么去做球拍。每天都有新客户进来,带来他们新的球拍设计想法,我每天都耳濡目染,慢慢就领悟出来原来球拍是这么设计的。甚至我也慢慢地给出了一些参考意见。客户有老手也有新手,如果他们的设计不合情理,我们公司的开发部就会被搞得人仰马翻。因为客户不满意,就得重做,这就意味着浪费时间、浪费成本,你要知道,开发成本是相当高的,样品价几乎是市场价格的五倍。为了尽量减少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和开发成本,我们会主动先去修改。慢慢地,客户认为我们给到的意见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认识,认定了我们的服务后,他们干脆就把球拍设计的任务交给我们了,只要报个球拍数就好。

球拍设计分两大块。一方面是结构设计,这我参与得很少。另一方面是外观设计,主要涉及到球拍形状、粗细、面积、力点、用色、线条、图案、文字,这是我参与的主体部分。要说球拍有效发挥的空间也就100平方厘米,真正能突破创新的点子还真不多,只能在细节上做修改。

当时的设计还是很呆板的,只有2D,底色只是单一色系,网板印刷为主,没有什么水标,现在随着制拍工艺的提升,3D的出现的确是科技进步的成果。

在台湾,那时候还出现过三、四家专门设计球拍的外包公司。主要是因为一些很小的品牌,他们没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干脆就把这个任务外包出去了。当时行情是一张、设计稿,大概2千台币。但是能挑到满意的作品却很少,10张图纸能挑出l张来已经算是万幸了。这些公司很快就倒闭了。这又一次告诉我自己,还是自己做更踏实。

后来我拿到了可以自己开发球拍的授权,一年一个球拍品牌就要设计50把。你想想看,在制造令图案上,你要画500张图,你说你能不成专家吗?我连走路、逛街,都在注意市场的设计走向,比如说走在前沿的汽车用色和运动服装的颜色,都是我参考的蓝本之一,生活当中也无处不存在灵感和创意。

也有人问过我球拍设计有无难点?这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就像服装设计一样,很多人都可以去设计,但是大卖的却很少。对于球拍,我觉得设计出来能够让消费大众接受,大卖就是好。

我不打网球却能设计这么多的球拍,这并不矛盾。就我所认识的,不管是外观还是结构设计的人员,绝大部分也不打网球,设计都是从经验而来的。我很纳闷的一点,早期全世界80%的球拍都在台湾生产,可惜的是,台湾却没有一所球拍大学或是大学里设置有球拍的科系。要知道,台湾球拍的产值给台湾带来很大收益的。行内的工程师或是老手,他们都是自己摸索、积累经验的,这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如果将来的设计人员在校时就打好基础,跟大工厂建立合作,那会少走很多弯路。球拍学问是很深奥的,它有很多高科技的元素。反过来,学好这方面的知识,不见得只会在球拍方面发挥作用,还可以伸到其他行业。目前,很多球拍厂都在做自行车车价,一个外销价都是几百块美金。打住了,我们谈的重点是网球。

与球拍设计有16年的感情,哪能说放下就放下了。

陈震

中网的第一步,我的第一步

口述陈震 整理Summer

我和网球、和中网的故事是从04年开始书写的,04年的第一届中网揭开了我网球生涯的序幕。03年底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负责办中网的一个party,那次邀请了萨芬和斯里查潘,需要找临时翻译。我当时自从英国回来以后就在做语言培训,于是就去那打了三天工,给他们当翻译。

虽然我之前在英国,但对网球其实完全没概念。虽然也知道有温网,但并不是很关注,只知道桑普拉斯、阿加西,当时可能更多的关注足球、斯诺克。这三天的“打工”给我上了网球的第一课。接下来的04年,我就加入了这个为了中国网球公开赛而新成立的公司,担任赛事总监助理。

那时我们还没有现在这样大的团队,除去销售剩下的只有十来个人,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那一年的工作很疯狂,从7月份开始,我基本没有在12点之前回过家,也没有周六周日,到了8月基本都是2、3点钟才走,第二天一早8点多钟又来上班。9月,中网终于开赛,我当时主要负责公安、安保、制证方面的工作。

04年我们赛场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风景――武警战士。当时每个入场口都有武警站岗,―个志愿者加一个武警负责查票,另外还有300名武警在光彩体育馆旁边实荷备勤。在每个VIP包厢里,肯定有一个位置是留给便衣武警的,他时时刻刻坐在那儿,身板挺得笔直,一看就不是普通的球迷。那时候人们真的是不懂网球,你跟他们说有一项运动是大家坐着看、不会站起来欢呼的,他们根本连信都不信。

如今,7年过去了,中网已经从―个步履蹒跚的孩子成长起来了,网球也已经为中国人所接受,熟知了。04年的时候,现场来的很多观众都不是很懂网球,大多是看热闹。而现在我们的观众年年追着中网,最初常被诟病的观赛礼仪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对我自己来说,在这个圈子里,哪怕不是小有名气,也是游刃有余了,包括和球员、和他们的经纪人、和其他的赛事,都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整个网球世界里,刚开始是没有太多人知道中网的,而现在在巡回赛里,中网已经被大家认可,有了很高的地位,不少网球圈里的人还和我表示,希望来参加中网的工作。我和我的同事们用实际的行动让全世界了解到,在中国、在北京,还有一拨人在做网球,做的很认真,做的很不错。

索德林

初到上海

口述索德林 整理Chrison

其实2003年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我没有待很多时间,我只是记得机场有点局促,球场也没有现在的完善。不过我当时因为排名不高,也只能从参加一些亚洲的ATP比赛开始。虽然从欧洲飞来中国参赛长途跋涉,值我的教练建议我有必要来参赛。因为亚洲的比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获得更多的积分,所以我就没有想太多,就飞来了这个近似于未知的古老东方国家。

因为没有太多时间去其它地方逛逛,我们球员通常是训练场、比赛场、酒店来回跑,所以我只是在大巴上看了看这座美丽的城市:街上总是灯火通明,而且也不乏高楼大厦。

当时我听说这里的高档品牌也很多,但比欧洲还要贵一些,我非常惊讶于这里人的消费水平。我原本印象中觉得亚洲的人们都很内敛,因为当时我名气也不大,所以有许多场边观众帮我加油呐喊,他们比我想象中热情大方,这非常令我印象深刻。在上海打人半决赛,我不太确定那是不是我的第一个ATP赛事半决赛,在那之后事情都一直朝好的方向发展,我打的比赛也开始从挑战赛升级到巡回赛级别,总之上海是我ATP巡回赛生涯起步的基础之一,我很感谢这里的观众、球童、赛事人员,感谢这里的一切。

上一篇:海宁的新赛季,从学习小克开始 下一篇:KING双打课堂(一):双打的基本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