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的新赛季,从学习小克开始

时间:2022-10-12 01:43:49

海宁的新赛季,从学习小克开始

在WTA的官方评选中,拿到美网和年终总决赛冠军的克里斯特尔斯成为“最佳运动员”的获得者,而以无排名开始征战2010赛季的海宁,凭借第12位的年终排名获得“最佳复出奖”。以排名提升幅度这一硬指标来衡量,海宁拿到的这个奖项无可厚非。但若从海宁自己的角度看,作为“复出”后的首个赛季,她在2010年的表现很难称得上“最佳”――毕竟她只打了半个赛季,而且再次遭受严重的伤患。

肘伤让海宁有三个多月的时间没摸球拍,甚至最初连医生都不能确认海宁是不是还能重回球场,对一个满怀希望复出的球员来说,这样的打击真的有些残酷。但素有“网坛铁娘子”之称的海宁从再次退役的悬崖边挺过来了,你可以说她运气不错,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信念的力量。

就像伤愈不能归功于运气好,受伤也不能归咎于运气差。回顾海宁在2010年的场上表现,虽然她一直对外强调自己不会急于求成,但年初澳网亚军的高起点和出色发挥还是让海宁和她的团队不自觉地调高了赛季目标,加快了复出的步伐,并尝试更激进的打法,以至于身体不堪重负,用受伤的方式宣布罢工,而且恰恰是在海宁最为看重的温网赛场上。这难道只是一个巧合?

说到复出的话题,人们很愿意把比利时双姝放在一起说。实际上,海宁和克里斯特尔斯二人也确实有很多可比性和相关性。当初海宁宣布复出时,人们就猜测她受到了小克在2009年美网夺冠的鼓舞,海宁也承认“在潜意识里会有一些影响”。在2010年,两人联手奉献了三场高水准的精彩较量,分别是在布里斯班、迈阿密和温布顿,证明了她们的回归对女子职业网坛的重大价值。而这三场异常接近的比赛无一例外都是由小克获胜,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二人在复出后心态上的微妙差异――海宁比较紧,小克相对松。毕竟从复出之初的对外口径上,双姝就体现出不同的诉求:海宁很明确,那就是夺取温网,完成全满贯;而小克并没有太清晰的目标,她只是反复强调一切会以家庭为重。总之,海宁是为了追求职业生涯的完满而复出,小克则是由于家庭生活的圆满而复出。

目标带来期望,目标越明确,期望就越高,压力也越大――海宁和小克因此在2010年走出了不同轨迹。两人在这一年中比赛状态的差异也是她们心态的真实写照:海宁总是给人很赶喽的印象,比赛节奏很快,但也有点乱,仿佛有一种要把耽误的时光追回来的紧迫感;而克里斯特尔斯基本是以享受的态度投入到比赛当中,真正做到宠辱不惊,一颗平常心,胜负两从容,反倒收获不断,惊喜连连。

从海宁赛季末再度出发的一系列动作看,她也在有意识地学习克妈的“模糊策略”,从而减轻自身压力以及公众对她的期望值。在谈到新赛季目标时,海宁只是低调的表示“希望能健康地打满整个赛季,进而能参加年终总决赛”,对四大满贯避而不谈。同时也把自己第二段职业生涯的期限扩展到不确定的“会再打两年、三年或者四年”而不是原先设定的伦敦奥运会后,从而给自己29岁的年纪留出更大的缓冲余地。在论及海宁打法的调整方向时。罗德里格斯教练也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只是笼统地说“会有自然的演变,希望让海宁更加享受网球带给她的乐趣”。包括选择三亚作为“冬训”地点还有以关注度较小场次较多的霍普曼杯作为给澳网热身的方式,都是海宁团队做出的新鲜尝试,目的也都是让这位伤愈复出的前球后能以一种更轻松的心态来备战新赛季。海宁一直是个严于律己的职业球员,但有时这种自我要求甚至是过于严苛了,所以从外部减轻各种压力就显得尤为必要。

克里斯特尔斯用了不到两个赛季完成了从“最佳复出奖”(2009年)到“最佳运动员”(2010年)的升级,海宁当然也具备这样的能力,但她最好不要这么想。她想得越少,离目标就会越近。

上一篇:Face to Face第十九回 下一篇:元月网球初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