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中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8 04:49:10

河北省农村家庭代际关系中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代际关系是指家庭内代与代之间通过资源的分配与共享、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以及道德义务的意识与承担等诸多中间媒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呈现出不同态势的胶着状态。

代际之间主要有三种关系,一是“抚养”,包括父母对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扶助和供养;二是“赡养”,包括子女对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扶助和供养;三是“扶养”,专指夫妻之间的扶助和供养。

一、河北省农村家庭成员与老年人的关系现状

(一)居住模式上是“分多合少”

在农村,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分吃分住的现象比较普遍。每个年龄段的家庭成员中,多数都不愿意彼此住在一起。主要原因是“生活习惯不一样、生活上相互干扰”,“观念不一样,受干涉太多”,“自己独立的空间和时间减少”。

(二)生活条件上是“子比父好”

广大老年人与子女相比生活条件差一些,甚至差很多。主要原因是老人经济来源非常有限,又不愿意向子女伸手,子女很少主动向老人提供经济支持。

(三)代际相处上是“和谐与矛盾共存”

多数家庭的家庭成员能与老年人和平相处、相互关心,但也有矛盾,甚至争吵。矛盾的集结点主要是“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不同”,“生活习惯不同”。

(四)代际联系上是“正常中有偏差”

家庭核心成员能经常看望老年人,给与生活上的照顾。家庭其他成员理解的老年人的需要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有偏差。

二、河北省农村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娶了媳妇赶走娘

普通的农民夫妇要给儿子操办婚事至少要花15万元,几乎耗尽毕生心血,甚至负债累累。由于青年人有攀比心理,别人结婚有什么,自己也不能缺什么;别人不与老人一起住,自己也要与老人分开住。所以,儿子婚后,都分家单过。如果父母经济条件差,自己就要住旧房甚至租房住。

(二)养儿未必老能防老

现在农村的老年人得到子孙的照料很少。因为中国农村经济状况基本处于“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阶段,家庭的核心成员一代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他们也要养育子女、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为自己的儿子娶媳妇做提前的准备,也背负着同样的压力。所以,他们没有能力给年迈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农村老年人只要还能行动,就要自己照料自己,或者老夫妻互相照顾。子女无暇或无能力或不愿尽心意照顾父母。虽然农村的老人基本上都是与自己的儿子住在同一个村庄,但儿子和儿媳很少有去陪伴老人聊天的。老人能劳动则劳动,确实丧失劳动能力了,就靠看电视或与其他的老人聊天打发时间。

(三) 倾斜的天平――代际交换严重失衡

父辈含辛茹苦、历尽艰辛将子女抚养成人,使命完成后本应儿孙绕膝,颐养天年。但在农村,吃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小、矮、偏、旧房里住的是老人,在地里干活和照看孙辈的也多是老人。

农村老人多半不计较吃穿住,衣能蔽体、饭能吃饱、房能遮风就可以了,他们也不怕受累,愿意为儿女带孩子,主要是希望一家人在一起和谐共处,开心愉快。数据显示,98%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儿孙满堂,但是有些却笑不起来。17.39%的老年人因赡养、住房、生活等事宜和儿子发生过纠纷。

三、对策研究

(一)通过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传统“孝道”中积极合理的成分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在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都将是农村老年人的最主要的养老形式。子女在经济上给与老年人必要的支持,同时在生活上照顾老年人,使他在家庭中享受天伦之乐,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愉快地度过晚年。家庭的精神慰藉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取代的。要加强家庭的赡养功能,应加强宣传尊老、敬老的传统“孝道”中的合理成分。

(二)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老年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中的基本权益及保障,以及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权利,为亿万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一,应将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具体化、规范化、法制化、透明化,用法律法规约束子女赡养老人。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从而改变子女的思想意识,就会在全社会形成“老有所养”的良好氛围,确保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第二,要加大对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老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要建立村老年委员会:与司法部门联合设立专门的老年维权法庭,专门处理损害老年合法权益的事件。设专人监督本村的不孝子女的行为。极其恶劣的事件要在本村通报批评,让道德与舆论的力量来约束他们。对子女确实没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向村委会或者发动其他的村民提供援助,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第三,要普及“家庭赡养协议”的签订工作,《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中说,中国农村到2005年底,已签订“家庭赡养协议”1300多万份。另外,还要大力开展老年法律援助活动,同时在社会救助、减免负担等方面,让老年人享有更多优惠。

(三)逐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正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努力保障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目前我国还处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阶段,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同时,我们对社会养老也处于探索阶段,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事实求是,改革创新,量力而为。所以,仍要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完善社会救济和“五保供养制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制。

(四)走出老年歧视

现代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子女将失去劳动能力甚至失去了生活能力的老人视为负担,要走出老年歧视,需要弄清以下关系。第一,应该让子女们弄清什么是责任,什么是负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是无论如何都不可推卸的。第二,要让子女们知道老年人过去的贡献和今天的回报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人老了得到相应的回报的必然的。第三,要让年轻一代要认识到,儿童、青年、老年,这只是时间意义上的概念,人人都将进入老年。因此,关注父母的今天,就是关注自己的明天。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家庭代际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号:HB09BSH018)

(张素苹,1971年生,唐山广播电视大学组织人事处处长,高级政工师。王雅芹,1978年生,河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刘顺英,1964年生,河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上一篇:“兴农先锋”科技打造中国核桃“山阳牌” 下一篇: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