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困境的“清华跳水队”

时间:2022-10-08 04:00:04

全运会结束,国家队来消息了,大意是,国家队看中了清华跳水队的一些队员,希望我们能够将这些队员送到国家队去,在那里进行训练。

国家队看上了清华跳水队的队员,这是大好事啊。一方面,这是传统专业队伍对清华跳水队实行的新训练模式的肯定,是国家对清华跳水队员所获得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这也给了清华跳水队的队员们新的机会:就训练来说,清华队员如果进入国家队,就可以和更多的跳水运动员进行交流;就比赛来说,清华队队员们如果进入国家队,他们可以更直接地为国家争光。让清华的队员进入国家队,我一百个支持。

但是,我也有很大的顾虑:孩子们还小,他们都还在清华附小读书呢。我于是托那位来传话的清华大学的一位干部,说我们能不能和国家队商量一下,清华跳水队的孩子进入国家队之后,还能遵循上午上课,下午训练的方式。清华附小就在北京,孩子们上午上课,下午去国家队训练,这是件可行的事情。当年清华跳水队初创的时候,伏明霞2000年奥运会前就是这样做的,保证不会影响国家队正常的训练。而且,需要调整的时候是可以调整的,比如到了代表国家参加比赛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向学校请假,随国家队参加各种国际比赛。

国家队的回话是,这不可能。因为,这样的方式和既定的训练方式相左,如果同意清华跳水队的做法,其他队伍也这么要求怎么办?所以为便于国家跳水队的管理,所有进入国家队的运动员必须停止正常的上课。换言之,清华跳水队的队员要进入国家跳水队,必须放弃清华跳水队的学训结合的培养方式,放弃正常的课堂学习,从此变成专业跳水运动员。

这就让我很犹豫。孩子这么小,正是读书的时候,你就要他们离开正常的课堂教学,从常人的思路来说,觉得不应该。更何况问题还不是这样的单一。首先,要读书是很多孩子和家长的意愿。很多孩子当初之所以到清华跳水队来,就是因为想一边训练一边正常上学。其次,学训结合,是清华跳水队的一个建队原则。清华跳水队之所以是清华跳水队,就是因为她有这样区别于专业训练机制的地方。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和理念,基于家长和清华跳水队在孩子们上学和训练上达成的共识,早在1999年初,清华跳水队就把队员的培养计划定在15年,与队员家长或联合培养省市签订相应年限的合约,以保证队员在训练期间能够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连续求学过程。

这样一场间接的谈话陷入了僵局,最后不了了之。我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未曾想这只是一场大麻烦的小引子。

就在这一年,国家游泳中心正式下达文件,取消了清华跳水队队员从建队之初就获得的双重注册的资格。这一纸令文,将清华跳水队一下子逼上了绝路。我知道清华跳水队的大麻烦来了。

双重注册资格的取消意味着什么?简单说来,在双重注册资格存在的情况下,清华跳水队的队员既可以代表清华大学,又可以代表各省市的专业队参加比赛。清华大学和各省市专业队之间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双注册模式取消之后,清华跳水队的队员在一个注册年度内则只能注册一个单位进行比赛,即要么是代表清华大学,要么就代表各省市的专业队。更具体来说,如果队员直接代表各省市的专业队参加比赛,则其“清华”的身份便得不到承认;而如果是注册清华大学,而各省市的专业队又会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双重注册资格的取消是在制度上直接制造了清华大学和各省市在联合培养队员上的矛盾,人为地为这样的有效合作设置了障碍。

这个规定看上去好像还给清华跳水队的队员们留下了选择的余地。但是,了解体育界规则的人都知道,这样的选择是表面的,是虚的。因为在不可能双重注册的前提下,如果清华跳水队的孩子们选择留在清华,他们就将失去参加全运会这样重要赛事的资格。因为根据制度的规定,只有注册各省市的队员才能参加全运会的比赛,注册清华大学的队员是没有这样的参赛资格的。

而任何运动员都知道失去参加全运会比赛的资格意味着什么。直白地说,不能参加全运会,不仅在国内最重要的赛事上,你将没有展示自己技能的机会;而且,因为全运会与奥运会等重要国际赛事密切相关,不能参加全运会,作为一个运动员,你也可能失去参加像奥运会这样国际重要比赛的机会。

做运动员,尤其是优秀的运动员,谁不想参加全运会,谁愿意放弃出国比赛的机会?谁不想拿全运会、世界杯、奥运会的金牌?但是,这纸令文的后果就是这样残忍:你如果留在清华跳水队,这些机会都将离你很远。

这就是这个政策的杀伤力,是釜底抽薪,断清华跳水队后路的一招。

政策出台之后不久,很多队员和家长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时间,清华跳水队人心浮动:清华很好,有一流的教练在训练他们跳水,可以上一流的小学、中学,将来还可以上全国一流的清华大学。但是,留在清华,重要的比赛资格受限制,自己实现各种重要赛事的冠军梦想都可能被打碎。反之,如果离开清华,可以进入地方省市专业队,再进入国家队,或者像国家队许诺的那样,直接进入国家队,这样不仅每月有固定的收入,还可以名正言顺地参加各种重要比赛,拿奖牌和成名的机会很多;但是自己不能再上学了,以后就是一个专业的运动员。

孩子们也已经懂事了,但是他们背后的大人更是着急。我想那时候,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这些孩子的家里一定都像我的家里一样,很晚了灯还亮着。大家都在考虑,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

为了改变现状,从2001年开始,作为队伍的总教练,我四处奔走,到处呼吁,希望能为清华跳水队这个团体争取更好的生存状态。

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学校相关领导去找国家游泳中心,写信申诉反映情况。但是一个月过去,没有消息,两个月过去,还是没有消息。我是真着急,晚上睡不着觉。因为我知道我的队员们等不起,这是关系到孩子们前途的大事。

就这些话,这些事,说一遍还激动,说两遍,还能动情,但是我一口气说了几个年头,这说明我们四处奔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媒体的力量有限,一个以国家游泳中心名义颁发的政策,哪能这么轻易就撤回,或者改变呢?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能做的还要做,不能放弃一点机会。今天不行,说不定明天就可以,千次失败之后,还有万一呢?或许,我们清华跳水队还有奇迹般地恢复生机的机会!

(摘自中国城市出版社《真实人生――我的跳水往事》 作者:于芬)

链接 迷茫的清华跳水队

在中国“体教结合”的进程中,不得不提到一支队伍――清华跳水队,这支曾被视为体教结合典范的队伍,如今却日渐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1997年,清华大学成立跳水队,请来知名教练于芬,开始在教育系统内部实践“一条龙”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跳水队所选拔的小队员从清华附小、清华附中一路到清华大学,在保证专业训练的基础上,接受正规的文化课教育。同时,清华跳水队与各地方体育局联手实行“双注册制”,队员平时在清华大学训练,国内有比赛时可以代表各地方队参赛。清华跳水队最辉煌的时候,曾有30多名队员,并培养出周吕鑫、劳丽诗等一批名将,成绩斐然。

然而,一纸“撤销令”给了清华跳水队致命打击。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专为清华跳水队而设的“双注册制”被取消,清华跳水队的队员面临一个单项选择――要么代表清华跳水队,要么在地方队注册。这引发了大规模的人才“出走”危机,多名队员放弃此前与清华大学签订的15年培训合同和学业,转为专业运动员,而最终的去向都是国家队。2005年,清华跳水队将私自离队的王鑫及其家长告上法庭,舆论一片哗然。但此举并未遏止自主培养的队员被抢注的情况,清华跳水队也曾向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和竞体司申诉,并不断和地方抢注单位协商,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从此,清华跳水队每况愈下,曾经的4级梯队有3级被先后解散,很多教练和队员离去,辅导员制也于2008年4月被取消。

人才的流失,成为清华跳水队难以愈合的伤口,也暴露出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在“体教结合”问题上的利益纠葛与矛盾冲突。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前提下,清华跳水队将何去何从,或许无人能给出明确答案。

(摘自《人民日报》)

上一篇:六根 第1期 下一篇:我愿与你同赴天涯 范曾与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