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08 03:40:06

大豆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一、大豆主要虫害

1.蛴螬。蛴螬俗称蛭虫,是金龟子的幼虫,属鞘翅目金龟甲科。蛴螬栖息在土壤中,咬食作物幼根及茎的地下部分,造成植株断根、断茎,枯萎死亡,农田缺苗、断垄严重。

1.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21毫米,椭圆形,黑褐色,有光泽。卵椭圆形,白色。幼虫体长3厘米,头部黄褐色,胴部乳白色,身体弯曲,多皱褶。蛹淡黄色。

1.2生活习性。成虫2~3年发生1代。以2~3龄的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

1.3防治方法。田间调查,平均每平方有蛴螬3头时,开始防治。

1.3.1农业措施。结合中耕除草,将土层内的幼虫挖出来杀死。

1.3.2化学防治。①每667平方米用3%呋喃丹颗粒剂1.5~2千克,结合播种施肥施于播种沟内。②每667平方米用5%甲拌磷颗粒剂2~3千克,结合播种施于播种沟内。③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2、地老虎。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为害大豆,将茎基部咬断,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2.1形态特征。白边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毫米,翅展42~45毫米,灰褐色。前翅有明显的灰白色宽边,环形纹、肾形纹皆为灰褐色。

2.2生活习性。地老虎幼虫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

2.3防治方法。田间调查,平均每平方有幼虫0.5头时,开始防治。

2.3.1农业防治。深翻灭卵,秋后在有地老虎虫卵的地块,实行深翻,卵翻入15厘米以下土层中后死亡70%,可大大降低越冬虫卵基数。

2.3.2化学防治。①毒饵诱杀。用80%美曲膦酯可溶性粉剂0.5千克、豆饼50千克、水50千克配成毒饵。②用总含量不低于30%~35%,且克百威含量不低于药剂总含量10%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3.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俗名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以幼虫蛀入豆荚食害豆粒,轻者虫食率2%~5%,重者达7%~1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品质和产量。

3.1形态特征。成虫是暗褐色小蛾,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前翅杂生灰、黄、褐色,前缘有外斜的10余条黑紫色短斜纹。卵为椭圆形,稍扁平,黄褐色。

3.2生活习性。大豆食心虫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7月中下旬幼虫化蛹羽化,迁飞到大豆田。

3.3 防治方法

3.3.1农业措施。①远距离轮作。大豆食心虫只为害大豆,其越冬场所是豆田,成虫飞翔能力很弱,不能远距离飞翔。②深翻土壤,秋收后及时进行秋翻,增加越冬幼虫死亡率。③选用优良品种。由于食心虫成虫产卵喜多茸毛豆荚,无毛品种的豆荚较有毛品种豆荚上的卵少,受害轻,因而可选用无毛品种,减轻虫害。

3.3.2化学防治。①敌敌畏熏杀成虫。②防治幼虫。于8月中旬每667平方米用2.5%敌杀死乳油20毫升,或30%桃小灵乳油25毫升,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5~100毫升,对水10~20千克喷雾1次即可。

4.草地螟。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在大豆叶间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及叶脉,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严重时可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大面积吃光绝产。

4.1形态特征。成虫为灰褐小型蛾子,体长8~12毫米,翅展20~28毫米,前翅生有黄白色条纹和斑纹,后翅生有不明显淡黄白色条纹。

4.2生活习性。草地螟1年发生2~3代,以1代幼虫危害为主,虫源有当地越冬虫源和异地迁入虫源2种,大发生年以异地迁入虫源为主。草地螟以幼虫越冬,当地越冬成虫于5月下旬出现,异地迁入成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幼虫入土作茧。

4.3防治方法。

4.3.1农业防治。当草地螟成虫把卵产在如灰菜、蒿等杂草上但还没有孵化以前,清除田间杂草以及地头、地边杂草,可消灭一部分虫卵,并减少早期孵化幼虫的食料,对减轻虫害有一定作用。

4.3.2化学防治。当田间调查,大豆每100株有幼虫30~50头,旬平均气温20℃左右,大部分幼虫在3龄期,进行防治。每667平方米用2.5%敌杀死乳油20~30毫升,或37%杀虫先锋乳油18.5~24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66.5~100毫升,对水10~17千克喷雾。?笏

上一篇:国豫二号西瓜新品种及其高产栽培 下一篇:明年化肥出口难 企业争推新型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