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迁儿童的心理冲突与调适

时间:2022-10-08 02:56:25

回迁儿童的心理冲突与调适

摘要:当前,社会变迁、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农民工子女也将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到农村。成长环境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使回迁农民工子女受到影响,其中心理冲突问题尤为严重,甚至影响其未来的成长及将来其对社会的定位。本文阐述了回迁儿童的心理冲突,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调适此冲突的策略。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workers who unemployed in the city have to return to their home town .Children of those workers will accompany their parents to return to rural areas. Changes of the growing environment will inevitably influence those children with a particularly serious problem especially the mental conflict, and it also will affect their future growth and future social posi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scribed re-transplanted children's mental conflict and analysed the reasons, at the same time it offered some measures for adjustment.

关键词:回迁儿童 心理冲突 调适

Key words: Re-transplanted children Mental conflict Adjustment

作者简介:田蒙,女,汉族,1984年11月30日出生,黑龙江人,现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中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

回迁儿童:系指外出到大中城市打工农民工群体的子女随农民工返回农村,在城市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返回农村学校学习的这部分儿童。心理冲突(mental conflict):“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两个以上的动机同时存在而又因无法获得满足时,对某种行为模式的内心犹豫和矛盾斗争的心理状态。”①心理冲突是出现心理失衡的的重要原因,也是产生挫折感的重要来源。回迁儿童在回迁过程中面对各种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心里矛盾和冲突。

一、回迁儿童心理冲突的具体表现

(一)环境的变化,使心理适应难度加大

目前,大部分流动儿童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尤其是一些很小就进城或者是在城市出生,从小就开始在城市读书的农民工孩子,从小就融入了城市的生活,在心理上已经城市化了,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的学习环境,在城市里构建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学习成绩稳定,对城市已经十分适应和熟悉。大部分农民工孩子现在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故土,置身于陌生的氛围、陌生的语境里。陌生的环境会加大孩子的心理适应难度。回迁儿童在城市有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和师资队伍,而回迁后由于教材不统一、教学方法不同,不少回迁儿童都感到很不适应。还有不少乡村没有学校,回迁农民工子女要到几十里外读书,与父母的空间距离被拉大,这种不适应与心理冲突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怀有更加恶化的趋势。

(二)环境的变化,使回迁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在回迁儿童中比较普遍和突出,这也是导致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被剥夺的时候,最直接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逆反和不满。农民工子女本来在城市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由于回迁,这些孩子不得不放弃在城市读书的机会,随父母迁回农村接受教育,这种环境的落差使回迁儿童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其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和家长的教导、劝说和约束要求不肯听从,犟头倔脑、任性;经常强词夺理或从中作梗,高唱反调,有时故意表现出令人不满的淘气和捣乱。

(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回迁儿童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孩子对未来的期望是理想化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教育体系中得到的是理想化的教育,另一方面,他们作为未来的主人,必然将自己美好的愿望投射于理想,寄托于未来。但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由于回迁儿童年纪较小,缺乏理性的、辩证的眼光,使得他们对现实极为不满,评价极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给回迁儿童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渴望自己能够拥有理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将来有好的前途,但是现实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又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家长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的同时,家庭教育的极端话也严重影响着回迁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回迁儿童心理冲突发生的原因分析

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冲突,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压力、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在心理冲突方面。回迁儿童是一个心理特别敏感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对回迁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的群体。因此,在回迁的过程中巨大的城乡落差必然使回迁儿童产生心理冲突并在心理情绪和行为上有所反映,由此可能导致心理失衡甚至行为偏差。“其成因主要涉及学校教育因素、环境影响因素、自身成长因素等。”②

(一)社会因素

乡村与城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截然不同,造成城乡文化的巨大差别。城市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环境,现代化的气息更浓郁一些,人们的个体独立意识较强,非常注重自我的发展与展示,敢于标新立异,更利于孩子的发展。在乡村,仍然保持着一种较为封闭的状态,个体的独立意识较弱,也较少追求个性的充分发展,对新生事物不易接受。城乡文化的巨大差异影响着回迁儿童的心理健康。当农民工子女回流后,面对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之间的迥然不同,必然会在回迁儿童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反差,从而产生心理冲突。

(二)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社会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对个体的心理、行为等个性的塑造和知识、技能的养成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农民工子女在回迁过程中,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素养、教育方式都影响着回迁儿童的心理健康。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孩子心理个性的养成,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③但是在农民工中,其文化程度大多是半文盲。在智力和品德孰重孰轻的问题上,部分家长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忽视了对子的心理和品德的培养。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存在将学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回迁农民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他们在教育孩子时忽视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方式超出了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其结果有时适得其反,容易使孩子走上极端,发生心理冲突及心理疾病的现象。

(三)自身因素

回迁儿童身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及行为规范未到位现象。其中心理问题往往更突出,当多种因素发生作用时,情况就更为复杂和严重。首先,回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由于年龄比较小,思想比较单纯,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被诱惑,意志薄弱,明知不对,但缺乏勇气。其次,回迁儿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他们呢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有明显的不足,分不清是非,处理问题不顾后果,这也是导致回迁儿童心理冲突的又一原因。

三、回迁儿童心理冲突的调适

回迁儿童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变化时期。由于身心发展的变化、情绪活动特点及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等原因,极易导致个人兴趣与外部要求、理想走向与社会条件限制、要求理解与闭锁性、求知需要与其他需要等心理冲突。如果处置不当,会导致适应不良或行为越轨,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一)学校要做好回迁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

为了缓解回迁儿童的心理冲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和父母应根据他们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关注其心理的变化和情绪的发展,尤其是负面情绪的发展,避免对他们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作为教师和父母对孩子已经出现的心理冲突和某些困惑和担忧要及时进行疏导,促进其健康成长。”④作为家长要正确对待回迁儿童的各种需要。即应满足他们的基本物质要求,但不能有求必应,使孩子懂得家庭不可能满足他们的所有需要,应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能用错误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之一应格外关心回迁儿童的心理健康,消除他们心理上因环境改变而引起的冲突,焦虑,使其尽快的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切实维护每一个回迁儿童的受教育的权利。

在对回迁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其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并要注意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要让他们知道,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除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之外,主观因素不容忽视,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在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在理想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这样孩子才能感到理想的实现是可能的,从而克服失望情绪,避免或减轻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带来的心理不适。

(二)父母应多关注孩子,积极与孩子交流沟通

回迁儿童是少年儿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敏感、脆弱,极易受到心灵上的伤害。我们说家庭是心灵的港湾,如果说回迁儿童的家长,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挤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分享成败得失,用自己的经验激励孩子成长。这样回迁儿童就会勇敢地去面对回迁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与困难,对他们给以精神上的宽慰与鼓励是孩子战胜困难最有利的支持与帮助。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关心孩子。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其适应学习环境,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积极的与孩子交流沟通,首先是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其次是和孩子探讨应对挫折的办法。这样做能更激发孩子适应新环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他们与新环境的融合。

(三)回迁儿童自身要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由于个体自身的心理特点不同,在同样情景下,对同样客观现实的反映就会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同一客观现实的发映也不尽相同。”⑤我们说发展是人对环境的积极适应,任何环境中都存在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和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因素。回迁儿童应该在实践中、在学校和家庭的帮助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增强自身在环境适应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只有这样回迁儿童才会突破困境,把握成功。另外,回迁儿童还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对冲突的忍耐能力。理想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也是克服心理冲突的内在力量。因此,家长和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参考文献:

[1]潘振云.试论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冲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4)

[2]王丽秋.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冲突的表现形态与疏导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11)

[3]姜宇.流动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综述[J].河北学刊,2008,(05)

[4]胡进.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教育干预[J].教育科学研究,2002,(11)

[5]江君琴.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得心理危机[J].法制与社会,2009,(07)

上一篇:人文关怀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新形势下引入朋辈辅导机制促进高校后进生转变...